Skip to content

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彎 先前違反防疫規定者應否判無罪?

“二十條”、“九不準”和“新十條”等,不到一個月時間,開放腳步那麽快,那些因刻意隱瞞行程,或違反禁令,出售退燒藥而被判監禁或緩刑,被吊銷營業照的個案,能否得到糾正?#黃應生
https://t.co/egguYc0OLO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December 21, 2022

隨著本月推出的”新十條”,”動態清零”、”行程碼”和”健康碼”等已成曆史,但之前涉及違反防疫規定而被起訴的個案該如何處理?官方沒有新的說法。近期有中國前法官提出,對違反防控而被起訴的個案,應該撤控或判無罪處理,引起法律界的討論和支持。有評論表示,中國的司法係統有自我糾正的機製,必須要由上而下,才會啟動,但官方可能視糾正錯誤的聲音為對政府權威的挑戰。

曾擔任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黃應生,近期在他的微信公眾號”法治應生”,發表多篇文章,提出調整涉違反防疫要求案件的處理。

他在文章中形容,“二十條”、“九不準”和“新十條”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接踵而至,開放腳步讓人應接不暇。他又列舉在北京、山東和上海等,不同地方發生的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案件,包括刻意隱瞞行程,或違反禁令,出售退燒藥等,有個案被判監禁或緩刑,也有經營者被吊銷營業照。黃應生認為,現在的防疫政策已改變,隱瞞行程或擅自外出等案件,如果沒有引發疫情傳播,不宜定罪處罰,判刑沒有生效的個案,應終止審理,宣告無罪、不起訴或撤案;裁決已經生效的個案,也應該糾錯。

他的文章和建議,引發不少法律界人士關注和討論,黃應生在文章也透露,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閱讀他的文章後,對他表示,目前很難判決無罪,要等政策鬆綁後,才有可能無罪,會自行延後判決,處理這類個案。

法律專欄”周依說法”在周二(12月20日)也發表文章,表示在中國被追究刑事責任,後果嚴重,形容”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支持撤銷起訴違反防疫政策案件的建議。但網民的意見兩極化,有網民支持撤告的建議,但反對的人認為,不追究違法責任,會影響法律的權威。

評論:沒有上級命令法院對判決的糾錯機製機不會自行啟動

中國維權律師王全璋表示,中國的上級法院和檢察院,可以糾正下級法院的錯誤判決,但已修改的《傳染病防治法》,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處理涉及違反防疫規定的案件,沒有寫清楚具體那些行為有罪,也因為缺乏相關刑法作支撐,難以進行法律修正,在沒有由上級指令時,糾錯機製不會自行啟動。

王全璋:”中國的法律上有一些所謂的糾錯機製,但是它們會不會自動地發生起動作用呢?這個是有疑問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很僵化的國家,下麵的一些執法者、司法者,他們都要遵守來自上麵的命令,或者明確的法律規定,但目前沒有從上麵統一出台的文件、政策細則或一個指令,要求對這些案件進行處理的話,地方的法官很難自動改變錯誤,有可能他會按照原有的進程,繼續往前推進這些案件。

有維權律師對本台表示,嚴格防疫的相關法律,是違反法律精神和原則,支持不起訴這類被告人的建議,但按照中國的執政邏輯,官方不會出台文件,說明如何糾正,隻能靠負責判決和執法人員的良知處理。

評論:官方為維護權威不會替因清零政策改給被冤枉的人平反

北京時事評論人季風也表示,涉及政權的權威和麵子,官方不會自行糾正相關個案的錯誤判決。

季風:”法官拿著這個並不好審,因為堅持動態清零的是他們,認為現在堅持要放開的,也是他們,是黨下的結論、是最高領導人下的結論,也是中共有關部門下的結論,任何一個時候跟他們不保持一致,你可能都會有問題,甚至是犯罪。所以前麵的很多人,肯定是冤枉,但是中共在這個問題上為了維穩,從來不在乎對錯,隻有維護統治,這條原則是至高無上的。

評論:平反防疫違規個案可能被視為借機批判政府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配合防疫政策的改變,修正相關被告人案件的處理,本應是與時並進的做法,符合法理和道德,但從當權者的角度,可能視為從民間要求政府承認錯誤,是挑戰權威的行為,使當局更不會妥協。

方原:”我們不排除大家希望對之前這種錯誤的法律執行進行糾錯,來否定之前政策的錯誤,可以借此進一步對現有的政策進行質疑,用法律的視角評判政策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對政策的出台方來說,對行政權和公權力來說,他們也懂得這個道理,對這種思潮,會進行高度警惕,他們極可能不會同意讓司法係統用法律的手段,給那些人平反,寧可讓那些人蒙冤,他們服從於惡法也是法的理念,繼續對那些人進行重判,也不願意在這方麵進行妥協,以承認政策和公權力的錯誤。

方原表示,中國是公權力高於法律的社會,除了像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在文革期間,被錯誤判刑的個案,進行大幅度的平反,才有可能有新政策,糾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