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迎戰第一波衝擊的兩周:發熱、急診承壓…

自12月7日“新十條”標誌性地取消核酸檢測,兩周來新冠感染如海嘯般席卷北京——這裏成為國內第一個與大規模感染正麵交手的超大“戰場”。

疾控人士透露,可能早在11月初,此輪疫情高峰已奔襲北京。12月7日防控政策的放開,延續並進一步放大了感染的速度和規模。

即便是高據中國醫療資源之最的北京,從急救到發熱門診,從急診到院感,兩周來一直傳遞著吃緊的信號:

12月9日那天,北京市120急救電話遇到了曆史最高呼入量——一天3.1萬次,是平常的6倍;

三甲醫院的發熱門診裏,上午排隊有500個號;

急診科醫生在陽性發病期間,依然穿梭在深夜的急診科裏,處理那些遠比平日危急的患者,“以前來的急診的患者,還有些輕的,現在來的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和病重的,有的血氧都掉下來了”;

一周前感染倒下的一批醫護正在快速回到崗位,但醫護依舊不足,多家醫院發出號召,動員返聘、退休醫務人員重回醫療救治一線;外地醫護已相繼進京支援……

1000

新防控政策導致短期內難以準確統計感染數據和死亡數據,但有疾控、醫院的一線人士判斷,此輪感染高峰或許已經過去,體現為全市120呼入量已從峰值滑落,部分醫院的發熱門診擁擠程度稍有緩解,民眾恐慌情緒亦漸次平息……

感染高峰隻是前奏,重症高峰才是下一步真正的考驗。就在12月的第三個周末,一批北京呼吸危重症專業的專家聚在一起開會,並達成了共識,認可重症高峰的苗頭已經顯現並且即將到來,各家醫療機構開始積極準備應對。

12月19日,北京市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北京醫療資源正處在“緊平衡”中。經過一段時間來的緊張調度、艱苦工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保障雖整體吃緊,但已出現趨穩向好明顯態勢。

按照國際經驗,超大城市從正麵受襲到度過感染高峰,往往需要2到3個月的時間。此次北京的半月過峰是無經驗可參的全新情形。未來會否有新一輪感染高峰?“緊平衡”的弦會繃多久?一切仍有待觀察和應對。

而作為全國第一個迎接疫情衝擊的超大城市,北京此番能否順利“過峰”,將為未來陸續卷入疫情高峰的眾多城市和廣大民眾所關注。

不樂觀的急救體係和發熱門診

在12月19日的北京市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強調,救死扶傷是醫療機構的天職,任何情況下對待患者都不得拒運、不得拒診、不得拒救。

伴隨著海嘯般的感染狂潮,在12月的北京,這個要求雖天經地義,但也無比嚴格和困難。

12月9日,北京市120急救電話達到曆史最高呼入量的3.1萬次之後,到12月16日,每日接聽量雖有所下降,但仍有2.3萬次。

北京急救中心數據信息科主任張進軍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急救人員也受疫情影響,急救車出車能力不比以往。

“隻能鞠躬盡瘁,隻能咬牙堅持。”困境之下,一位北京急救係統的工作人員向八點健聞欲言又止。

急救運力的緊張,也直接傳導到了市民那裏。

這周,北京市民張斌(化名)就經曆了一次急救車“苦等不來”。

12月19日淩晨1點左右,張斌感染陽性後高燒不退,感覺肺部喘不過氣來。撥打了120急救後,告知需要排隊等待,結果等待近10個小時,120回電說,“由於運力不足,無法派遣救護車。”

在等待急救車的10個小時裏,張斌和妻子沒敢一直在家裏坐等救援,而是自行前往了一家三甲醫院的發熱門診。如此折騰了12個小時,在第二天下午,張斌終於在人頭攢動的發熱門診裏確診了肺炎,需要吸氧、打點滴。

急救運力不足的壓力,也間接引起了養老院的焦慮。最近,北京的一些養老院發現,120救護車的服務時效不再穩定。

一位北京市望京地區的養老院院長向八點健聞回憶,此前撥打120後,救護車會在5分鍾之內派出,總的等待時間都不會很久。但最近隨著感染衝擊的到來,社會麵對120的需求暴漲,現在撥打120後常常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有車前來接走老人,“有時也會準時,但現在都說不準了。”

也有老人的確因急救不到而離世。有知情人士告訴八點健聞,北京某家高校一位80歲的老教授,因感染新冠病毒,高燒多日不退,引發髒器衰竭。當日120救護車遲遲未到,搶救時已回天乏術,於近日淩晨2時30分左右逝世。

八點健聞注意到,由於全城急救需求過載,北京市西城區、海澱區、門頭溝區在近日都加開了專線電話,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救助服務。

急診在高位焦灼

與急救體係緊密關聯的醫院急診科,情況也正在焦灼的高位,幾周來未見緩解。

“這兩周,急診已經爆倉了。”北京一家三級醫院的醫生向八點健聞感歎。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冠(化名)表示,跟日常相比,最近急診科的人流量暴漲,能達到過去的2~3倍,尤其是發熱咳嗽的病人,以及由於發熱和咳嗽、把基礎病帶起來的老年人。

“不僅人多了,病人的病情也重了。”王冠說,在以往,急診科就診的患者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做個檢查就可以回家的比較多,1個患者3、5分鍾就解決了。”

而最近兩周,急診科的裏就診的人症狀嚴重,動輒需要吸氧和掛點滴。“現在來的患者基本情況都不太好,有的甚至血氧都掉下來了,一處理要一晚上。”醫護需要處理的事情變多、變重,急診裏更忙碌了。

1000

△ 12月19日晚11點左右,北京某三甲醫院急診科。攝影:嚴雨程。

在朝陽區,另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的深夜,座位被坐得嚴嚴實實,走廊和過道上鋪滿了折疊床,躺著男女老幼各式各樣的病人。

一位頭發雪白的老人裹得嚴嚴實實,嘴上戴著氧氣罩,呼出的水蒸氣把氧氣罩覆蓋上氤氳、白茫茫一片。他垂著頭倚坐在一張小小的木頭椅子上,氧氣罐就近擺放在座位旁邊。

北京12月隆冬的深夜裏,像他這樣的患者還有好幾位,大家都一樣的虛弱而沉默。

深夜11點多,急診科牆上的電子屏顯示已經叫到了100餘號,分診台負責掛號的醫護人員明顯有些煩躁,她語速極快地對一個個掛號的患者家屬解釋,“如果(患者)症狀比較穩定的話,現在掛號可能要等6~7個小時才能看上。”

在不少醫院的急診科,彌漫著一種煩悶和焦躁的不穩定感。

感染過的醫護人員渾身不適,嗓子也又啞又痛,還是不得不大聲呼喊著患者的姓名,叮囑需要服用的藥物和注意事項。本就不夠高亢的聲音,經過N95口罩、呼吸麵屏的雙重阻隔,再傳到患者的耳朵裏,音量再次降低。不少患者年事已高又身體虛弱,經常聽不清。“你說什麽?”“我聽不見!”的反問重複上演。

所有人就這樣在急診這個小小的科室裏,呼來喊去,引得更多人心情煩躁。

一位醫生發著燒,出著門診,還不得不自己背著清潔桶打掃診室。當有人問他時,他無奈地說,“保潔員?這都什麽時候了,保潔員也病了,沒人給你打掃衛生。”

12月19日,在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當前,北京市疫情快速發展、發燒感染者數量持續高位增加,對全市藥品供應保障、醫療救治資源帶來的壓力持續加大。

北京是放開後迎接新冠疫情衝擊的第一個超大城市,但由於已經不再上報無症狀感染者數據,感染者自查陽性也不用強製報告,所以目前北京處於大規模感染的哪個階段,多名流行病學家和公衛人士均向八點健聞表示難以判斷。

不過,流行病學專家的共識是,粗略估計,第一波感染高峰可能已經過去了。

八點健聞近日走訪發現,目前部分公立醫院的發熱門診已不再“緊俏”,相比放開後一到兩周看病需要大排長龍的局麵已經緩和了不少,居民對於感染後的恐慌情緒也鬆弛了一些。

一位中疾控人士向八點健聞表示,或許早在11月初,北京疫情就已經麵臨失控的局麵,放開進一步助長了感染的速度和規模。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因為所謂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經過去就放鬆警惕和防護,感染者仍會持續增加,感染者的實際數量仍會持續處於高位。

醫護人員持續苦撐

多位醫護人員告訴八點健聞,這一波北京在放開之前,很多醫護人員沒有收到任何通知。

急診科醫生王冠告訴八點健聞,醫院此前完全不知道要“放開”,也沒有做任何預先部署,還一直在嚴格遵循三天兩檢等要求,直到“新十條”等規定忽然出台,核酸陰性準入等防控措施被要求不再執行,大家措手不及。

後來在不到一周之間,放開的社會麵像是撕開了一道口子,如同海嘯一般,巨量的患者湧入急診、發熱門診,醫護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王冠所在急診科原有將近200名醫護,刨除陽性休息的、外派支援的,現在隻剩1/3-1/2人員在一線,“隻能不斷倒班”。王冠上周也陽了,但他沒休息,“那天沒人替我的班,我想著自己多注意著點,能多撐一會是一會,雖然這樣有點危險”。

就在這周,為了應對人手不足,王冠和同事進行了新醫生的麵試、招聘。

“醫護不夠,急診或者和發熱都缺人,醫生也倒下了,沒辦法。”這家三甲醫院急診科已經多年沒招人,這次準備招的醫生,計劃長期使用。

上個禮拜,北京一家三級醫院舉全院醫護之力,支撐急診和發熱門診。

“急診的護士原本已經全部陽了一遍,但因為部分人員沒休息夠、沒養好,帶病上崗後又出現了病情的加重,所以醫院不斷增派醫護支援急診和發熱門診,以保證24小時不停診。”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說。

情況糟糕的是,由於急診節奏快、情況偏危重、工作量又繁重,不是所有支援人手的體力都能跟得上。跟不上的,很快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於是出現了“支援一批就倒下一批”的現狀。

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疫情海嘯引發的醫療資源緊張,暫時也還看不到盡頭。

有醫院采取暫時合並科室、病區的辦法“自救”,把病人數、護士數、醫生數都較少的科室合並在一起,“堅持住這段時間就好,我們預計到了1月份,醫院的護士基本可以做到全部到位”。

還有多家醫院號召,輕症或無症狀醫護帶病上崗,同時動員、返聘退休醫務人員重新回到醫療救治一線。

不過,據八點健聞了解,目前北京很多醫院尚未新增返崗的退休人員。“別說返聘新的退休人員,我們醫院之前返聘回來出門診的醫生,最近都不來了,說是兒子不讓他幹了,”上述內部人士說,“他快70了,加上多多少少有些基礎病,就算自己不擔心,孩子也擔心。”

不過也有一些好消息。

進入12月的倒數第2個禮拜以來,一些醫院醫護人手短缺的高峰已經過去。比如北京美中愛瑞腫瘤醫院,由於早期的防疫抓得比較緊,實現了醫護人員的錯峰感染,目前醫護到崗率回到了85%左右。

北京一家三級醫院的醫生也告訴八點健聞,他們醫院有1300人,大家感染和回到崗位的速度都比較快,從這周一(12月19日)開始,“感覺最灰暗的時期已經扛過去了”。

但對於人數在幾千人上下的大三甲醫院來說,人手緊缺的難題可能還會存續一陣。

好在,北京的方艙醫院也在陸續關閉,此前從各醫院抽調進方艙、定點醫院的醫護在陸續返回原工作崗位。也有外省的重症醫療隊在陸續馳援北京。

據八點健聞多方核實,目前至少已有山東、湖南、江蘇3地派醫護支援北京,人數不下千人。

在未來,迎接重症高峰

感染高峰隻是前奏,重症高峰或許才是下一步真正的考驗,將隨後而至。

八點健聞了解到,在12月的第三個周末,一批北京呼吸危重症專業的專家,認可重症高峰的苗頭已經顯現並且即將到來,各家醫療機構開始積極準備應對。

目前北京部分區政府已經開始在本區有實力的醫療機構裏建立“新冠普通病房”和“新冠重症病房”,後者用於收治新冠重症病例,前者主要用於接收那些病情相對穩定、尚不需要使用有創機械通氣的新冠肺炎患者,“區裏讓醫院盡可能提要求,要藥、器械,什麽都行”。

12月19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接受“醫學界”采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不會一來就是重症,而是在感染5-7天後出現重症,所以重症的高峰會比感染高峰晚。綜合分析,未來1~2周將會迎來重症的高峰。

此前廣州疫情暴發時,在海珠區出現大量感染的情況下,官方發布消息稱危重症患者數量隻有不到十人。這種現象為人們寬了心,似乎奧秘克戎變異株的確溫和了不少,“放開“也是有據可循。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北京的新冠定點醫院們為“放開”迅速做起了準備,一家定點醫院為了收治患者甚至騰空了一整棟樓,而這棟樓也已經迅速住滿了人。

一家北京公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的醫務人員表示,從上周開始,科室已經在陸續接收新冠感染患者,目前已經占據了病區人數的一半以上。不過這些都是新冠普通患者,根據近期的發病態,新冠感染的重症病例會逐漸增多。

12月2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為了科學、實事求是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況,(國家)衛健委最近組織專家進行了論證,印發了相應的通知,明確對相關死亡病例進行判斷。

主要是兩個方麵,由於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導致的死亡歸類為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以其他疾病,基礎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導致的死亡不把它歸類為新冠導致的死亡。

疫情三年,這是極為罕見的公開對新冠感染導致死亡的標準進行明確。疫情發生以來,對於感染者的死因的判斷一直都是模糊地帶,對於die
with和die of的爭論也曾甚囂塵上。

這樣的標準,或將從新冠感染死亡數據中,排除掉大量因基礎疾病而死,卻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群。

一名中疾控人士表示,此舉雖然可能會讓新冠感染死亡數據大大降低,但卻並不能改變新冠感染後因種種原因導致基礎疾病惡化,高齡和有基礎疾病的感染者繼續紮堆急診、重症等科室的事實,醫療擠兌的現象也不會因此發生改變。

鐵索連環,牽一發而動全身。該名中疾控人士表示,希望民眾尤其是脆弱人群能夠繼續提高警惕和做好防護,積極接種疫苗。而感染過的北京居民應該也有深切體會,其症狀和表現並不似一場小感冒般“人畜無害”。

北京作為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城市,應對重症高峰仍需要這樣緊鑼密鼓的準備,其他城市又該如何?

“盲目樂觀不可取,應對感染衝擊,並且為整個社會兜底的,仍然是醫療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