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呼籲恢複推進《中歐全麵投資協定》 歐洲議會提條件

《中歐全麵投資協定》遭歐洲議會凍結一年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日前呼籲,雙方續推該協議,不過正在台灣訪問的歐洲議會議員周三(12月21日)直言,若中國不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的製裁,歐洲議會也不可能重啟協定,該協定恐將持續凍結到2024年。https://t.co/3VqziuZUnF
pic.twitter.com/ra9LZ2SjUW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December 22, 2022

中國和歐盟於2020年底完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後,隔年五月該協定卻因新疆人權問題遭歐洲議會投票凍結。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日前呼籲,雙方續推該協議,不過正在台灣訪問的歐洲議會議員直言,隻要中國不解除對部分議員的製裁,歐洲議會就不可能批準該投資協定。

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INTA)官方代表團一行七人12月18日抵台,展開四天三夜的訪台行程。率團的國貿委員會副主席阿西馬柯波蘿議員(Anna-Michelle
Asimakopoulou)周三(12月21日)於台北召開記者會,闡述歐盟對中國及台灣的經貿投資展望。

製裁不解除
《中歐全麵投資協定》重啟無望

對於已遭凍結一年半的《中歐全麵投資協定》(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阿西馬柯波蘿表示,除非中國先解除對部分議員的製裁,否則歐洲議會不太可能討論該協定的下一步。

因支持新疆人權議題而遭中國製裁的議員、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也說,本屆歐洲議會議員任期直到2024年中旬,《中歐全麵投資協定》於未來一年半要重啟應該無望。

《中歐全麵投資協定》經曆七年、總計三十五輪漫長的談判,才於2020年底,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視頻,連線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時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共同宣布完成該協定的談判。

但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歐洲議會議員與學者因支持新疆人權而遭中國製裁,歐洲議會為了反製中國,於2021年5月高票通過決議:“隻要中國對歐洲議會議員和學者的製裁仍在,該議會就拒絕對此投資協定的任何考慮。”自此,《中歐全麵投資協定》束之高閣。

劉鶴:中國仍盼推進協定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2月15日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透過書麵致辭指出,中歐投資協定曆時七年完成談判,成果來之不易,相信雙方有足夠的智慧找到繼續推進的辦法。

劉鶴表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顯著增多。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中歐關係重要性尤為凸顯,而貿易投資合作是中歐之間最緊密的利益紐帶,今年7月第九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成功舉行,在諸多領域達成重要共識,雙方正在共同積極推動落實,力爭抓住機會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

對於這位中國“經濟沙皇”的呼籲,人在台北的阿西馬柯波蘿表示,歐盟和中國存在著複雜的關係,雙方在某些方麵是夥伴關係,在其他方麵卻是競爭關係,甚至視中國為歐盟的係統性對手。

阿西馬柯波蘿在記者會上說:“因為中國對我們的議員祭出製裁,我們正處於一個艱難的狀況。我不認為,這件事可以很快解決,我也不期待(協定)在近期會有進一步的進展。”

包瑞翰也在記者會上表示,身為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的團長,他有必要堅持進一步檢視雙方的投資協定,尤其在中國對歐洲議會議員的製裁沒解除前,他們無法批準協定。

包瑞翰說:“當初中國推動《中歐全麵投資協定》時,並非隻有經濟因素,背後甚至還有政治因素。他們(中國)希望透過這個協定的簽訂,能夠進一步分裂歐盟跟美國間的經貿關係。”

中國經濟脅迫 中東歐國家反彈

包瑞翰指出,部分歐洲企業也不認為《中歐全麵投資協定》符合歐洲的需求,因為此協定的條文並無法有效保護在華經商的歐洲企業,例如,中國要求資料在地化,長期來看對歐企不利,因此,歐洲議會也缺乏動力,去盡速批準協定。

對此,位於台北的歐洲安全價值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即便部分歐盟會員國或是歐企仍支持該協定,但在目睹立陶宛因為支持台灣而受到中國的經濟脅迫與製裁後,不少中東歐國家恐怕已對中國的經貿利誘死了心。

葉皓勤說:“我覺得,特別是因為立陶宛的因素。2004年才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完全不會同意這個投資協定。為了能夠繼續跟中國討論這個投資協定,歐盟需要得到所有27個會員國家的同意。”

在對台灣訪問的四天期間,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訪問團會見了台灣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及多位台灣的高層經貿官員。訪團並參訪了台灣的半導體企業。

蔡英文周二(12月20日)接見訪團時表示,希望能加強台歐雙方的經貿交流、供應鏈安全,並加速推動台灣-歐盟“雙邊貿易協定(BIA)”的進程,讓雙方的企業更有信心擴大投資。

根據歐盟駐台機構的統計,台灣於2020年成為歐盟的第十四大貿易夥伴,雙邊貨品貿易達493億歐元,而歐盟長期以來都是台灣最大的外國投資資金來源。台灣政府也長期將洽簽台灣-歐盟BIA視為重要的施政目標。

台歐盟BIA洽簽 時機前所未有地好

對於台灣政府的殷殷期盼,阿西馬柯波蘿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次來訪主要傳遞一個強而有力的信息,那就是,歐盟要加強和台灣的經貿關係,這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發展。她認為,就洽簽BIA而言,雙方已經來到前所未有的好時機。

阿西馬柯波蘿說:“這實際上是個有趣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事情(歐中關係)必須變得更糟,才能成為更好的時機,但這並非任何人所樂見的。不管如何,我認為,(台灣歐盟洽簽BIA)時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成熟。”

她說,中國正陷入國際貿易的低潮期,如果台灣無法趁勢加碼,來深化跟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那將會非常可惜。她還建議,台灣應加強對歐洲的投資,並排除對外國投資所形成的障礙,才能創造出洽簽BIA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葉皓勤也認為,台灣雖亟欲與歐盟洽簽BIA,但考量雙邊的投資關係,歐盟對台灣的投資約占台灣所有外國直接投資(FDI)的25%,超過美國和日本的占比總和,反觀台灣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額度卻僅有零頭,這讓雙方的投資關係極度不平衡。

葉皓勤說:“27個會員國家為主的整個歐盟,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外來投資的來源,但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大的目的地還是中國,雖然這幾年台灣對歐盟投資增加了不少,但是增加的速度還沒有(達到)歐盟機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