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50. 「清華媽媽語錄」太現實?不,是還不夠認清現實

作者|徐瑾

2022 年秋天, ” 清華媽媽語錄 ” 不脛而走,衝上熱搜,贏得不少關注。清華媽媽說了什麼?網上流傳版本大概如下:”
媽媽為什麼逼我學習?”

” 是為了你將來點餐的時候,可以不看價格 “、” 是為了你在累的時候,隨時可以打車回家 “、”
為了你在外出旅遊的時候可以住自己喜歡的酒店 “、” 為了你將來給父母花錢的時候,不再猶豫 “……

不少人認為 ” 清華媽媽語錄 ” 充滿了 ” 錢味 ” 或者 ” 銅臭 “,過於現實,屬於 ” 毒雞湯 “。如何看待 ” 清華媽媽語錄
“?比起簡單批判,審視 ” 清華媽媽語錄 ” 流行現象暴露的本質,或許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 清華媽媽語錄 ” 是中產階層的集體心聲

所謂 ” 清華媽媽語錄 “,可以看做雞娃的排比口號。可不要小看這些 ” 清華媽媽語錄 ”
雞湯,這些語錄衍生品,非常流行,甚至成為電商爆款。有一些電商平台的熱銷產品,就是把 ” 清華媽媽語錄 ”
列印出來,製作成精美相框裝裱出售,從一些買家評論可以看出,這些語錄大致來說是送給孩子的,不是作為生日禮物,就是作為驚喜。

比起輿論界一邊倒的批判,買家的反饋往往還不錯。

為什麼城市中產對這些語錄心有戚戚?本質還是在於這些話在內卷流行的當下,擊中了不少家長的核心焦慮,說出了他們的集體心聲。對於不少城市父母來說,面對孩子學業壓力,自願不自願都走上
” 雞娃 ” 的道路——所謂雞娃,就是望子成龍的父母給孩子不斷 ” 打雞血
“,為了成績不斷安排各種補課和活動。畢竟,天生沉湎學習無法自拔的孩子是少數或者是 ” 別人家的孩子
“,多數家長面對孩子的表現都難免遭遇挫敗,道理說得口乾舌燥,陪讀 ” 吼娃 ” 到心塞,也成為家常便飯。

當下最不能躺平的,恐怕就是雞娃的父母。他們往往屬於城市的中等收入群體,也是我所稱的 ” 軟階層 ”
群體。這個群體過去的成功往往來自教育,因此他們也相信教育改變命運,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往往不遺餘力。

走在這樣的壓力道路上,能有人用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來概括總結一些雞娃的中心思想,自然引為同道,奉作甘霖。” 清華媽媽 ”
到底是誰,是否自己真上了清華,或者孩子讀了清華,還是某個叫清華的孩子他娘,都已經不重要了。大家怎麼說不重要,怎麼做更關鍵,正如馬克思的名言,人民不能發聲,人民只能被代言。這個語錄的流行關鍵是,它擊中了不少家長所思所想——家長對於這個語錄的推崇,說明了它符合多數人的現有價值觀,擊中了他們的痛點與癢點。

競爭加劇導致競爭提前:從娘胎里就開始了

家長為什麼熱衷雞娃補課?並不是家長熱愛雞血,而是這是一條不得不選的道路。在當下競爭過度的環境里,大家越來越焦慮。最典型的段子就是,”4
歲的孩子有 1500 左右的英語辭彙量,在美國是夠用了,但在海淀肯定不夠。”

我的不少朋友,結婚生子之前都是佛系人物,主張散養,但是有了小孩之後卻不得不加入雞娃補課的大軍。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這是不少中產家長的底線,原話是,”
我不能讓孩子沒有高中讀吧 “。這個要求聽起來很卑微,但是達成也並不容易。

初中升高中並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傳說中 50% 的紅線會篩掉接近一半人,我查了 2022 年中考普通高中錄取比例,全國高中錄取率略超過
50%,超過 70%
的地方也就是黑龍江和北京。雖然這些年職業教育輿論很火,技校、職高等概念也被推薦,但是如果大學生都不得不向下就業,進入房地產中介、快遞員等體力行業,那麼技校、職高對於中產家庭的孩子顯然並不是心儀選擇。

隨著政策調整,某些地方高中升學率可能還會降低,更不用說進入高中不等於進入重點高中,家長還得考慮搏取重點大學的難度,以及畢業之後面臨的就業難度以及在城市定居難度。2022
年被稱為 ” 史上最難就業季 “,畢業生超過千萬。《2022 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50.4% 畢業生就業,比去年下降 6
個百分點,2022 年年中 16-24 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一度創下達 19.9%,創歷史新高。

當競爭加劇的時候,競爭的提前也就無可避免。從出生開始,家長就開始計算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天,這並不完全是段子。從當下雞娃日漸低齡化的趨勢,到各種早教胎教流行就可以看出端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顯示,從
2012 至 2018 年,家長給低齡小朋友的輔導課從人均 1.082 門增加到了人均 1.331 門。

雞娃現象很普遍,問題在於,雞娃的回報並不高。2022 屆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 6507 元,比 2021 年的 7395 元降低了
12%。這一怪圈造成了國內軟階層的無奈與苦楚,也構成了 ” 清華媽媽語錄 ” 走紅的土壤。

|2023 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 1158 萬人,同比增加 82 萬人。

想規劃孩子的成長路徑?幾乎不可能成功

在這種情況下,不理解 ” 清華媽媽語錄 ” 流行的群眾基礎,而僅僅去批判 ” 清華媽媽語錄 ”
圍繞錢展開,就顯得有點不接地氣了。一邊是內卷的競爭態勢,一邊批判 ” 清華媽媽 ” 過於現實,這是不是有點分裂?

當我們談論教育之時,往往面臨不少撕裂,一方面在宏觀層面,追求理想主義,強調教育塑造靈魂的重要性,談孩子的快樂成長,有時候竟然至於假大空;另一方面,落實到個人操作層面,又非常現實,對孩子的成長,往往設想了清晰的路徑,設定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等具象目標。

這種落差,既反映了家長們對理性設計的自信,也折射出家長們對自身成功路徑的迷之依戀——他們認為,努力就會有結果,家長可以掌控孩子,規劃能夠產生績效,雞娃理所應當。

事實上,無論從人類進化還是社會現實來看,有能力規劃並且落實孩子成長路徑的家長,少之又少。即使這樣的家長規劃成功,孩子真的如願進入清華之類重點大學,長期在家長牽引之下的孩子,一旦失去家長引導,往往會習慣性失去目標,很可能犯上空心病,內驅力不足,解決人生真正大問題的能力平平。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從世俗意義來說,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篩選。從科舉時代開始,教育就是人們階層攀爬的主要路徑,即使到今天,換上各種面具,本質也一樣。過去
40
年,中國出現了規模宏大的階層躍升,今天的中產階級無疑是其中的人生贏家,而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選拔贏家的作用,多少農家子弟正是藉助教育實現龍門一躍。自然地,家長們相信,自己的孩子要勝過自己,也必須藉此龍門。

然而,現實卻是,大潮已逝。當前形勢的真相,與其說家長的雞娃決定了孩子的成長,不如說家長的階層決定了孩子的空間。出生於更好階層的孩子,即使學習不突出,也多少有安全墊。

比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是著名企業家,他和太太都是北大畢業,他就說過,自己的孩子不需要是北大畢業。這不是凡爾賽,而是實力決定的底氣。反過來說,如果是普通家庭,哪怕傾盡全力雞娃,讓孩子拿到一個名牌大學入場券,在就業和人生選擇方面,孩子仍舊可能受到原生家庭束縛,實現更大作為並不容易,這也是很多人自詡”
小鎮做題家 ” 和 “985 廢物 “的癥結所在。

也正因此,” 清華媽媽語錄 ”
最大問題,我認為不在於圍繞錢展開或者過於現實,恰恰是在於不夠現實。清華媽媽談的目標,沒有原則性錯誤,畢竟我們多數人都是俗人,多數家長望子成龍的小心思,確實就是孩子成才成家那麼一點,不必假裝人人都要去改變世界。一個人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沒有錯。之所以說不夠現實,是因為其假定了,做題或者說教育,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生活中多數問題。

洞察生活的真相后努力生存

我將要出版的書《躍變:軟階層》中論述,人的地位可以說是由社會資本、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決定,而普通軟階層的孩子,在這三點上其實助力很少。

” 清華媽媽 ”
很可能會失望,過去考上清華之類學校,確實有可能實現旅行看病養老自由,但是在今天來看,這個門檻已經被大幅提高,很難再凸顯類似過去的情況——普通軟階層的孩子,哪怕拼盡全力拿到一個名校入場券,其成就和視野,往往不如有家庭光環加持的同儕。反過來,如果家庭不錯,哪怕沒有名校文憑,也可能有翻身機會。這聽起來,好像很不公平,其實也是公平的——畢竟人和人的起點,是幾代人奮鬥的結果,不可能憑藉一場考試就改變。

過去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多數城市中等收入群體也就是我所謂的軟階層,吃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各種紅利,外資蜂擁而至,民企野蠻成長,國家
GDP 躍居第二,這個過程中,個人教育的因素有,但是並不是決定因素。

如果把自己的成功主要歸因於教育,再據此做出教育就必然改變命運的結論,並且就此設計孩子人生,可能會犯上類似刻舟求劍的錯誤。那麼,清華媽媽們應該怎麼辦?認清現實,降低預期。真正生活的勇士,是洞察生活的真相還努力生存。軟階層父母,應該看清楚雞娃的本質是一場不得不雞又也可能輸的遊戲,那麼就在看清楚之後理性參與,避免最後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