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人海外"掃藥" 歐洲醫藥體係不堪重負

2008年狂掃奶粉,2020年搶口罩,現在又在海外”掃藥”… https://t.co/I37S5LkKmB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December 23, 2022

中國疫情嚴峻導致醫療和藥品供應體係不堪重負,國人的搶藥行動也蔓延到了歐洲
。截至目前,德國、法國等地已出現對退燒藥物的限購措施。

住在法國波爾多的辦公室員工高小姐不得不在聖誕節前頂著寒風,到藥局排隊買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她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禁不起同公司中國同事的苦苦哀求,代為采購。

法國高小姐:“我們公司的中國業務跑來跟我們說,問我們可不可以每個人幫他去藥局買兩盒Paracetamol,就是那種退燒止痛的藥,就真的是用拜托的。我
就去幫他一人買兩盒,因為他說他有一個中國的老鄉要回中國,他擔負著幫一堆人帶藥回去,因為中國已經完全買不到了。”

中國人狂掃撲熱息痛 
法國缺貨限購

而高小姐聽中國同事轉述,甚至還有在法國居住的中國人集資籌款買機票,千裏迢迢隻為了把救命藥品裝滿行李箱送回國。

法國高小姐:“甚至有那種派發,就是說誰有空回去,大家還幫忙湊錢讓他回去,讓他拿藥帶回去。
當天星期一去買,藥局跟他說現在法國缺貨,所以一個人最多隻能買兩盒。他就想說,應該是大家因為中國的關係掃貨有影響到。 “

當地人買藥得開始限購,
這樣的狀況如同當初2008年中國因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開始在全世界狂買奶粉。當時,歐洲、澳洲超市貨架上的嬰兒奶粉被一掃而空,本地人則怨聲載道,而各國業者也隻得祭出限購政策是如出一轍。此外,這種狀況
也如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身為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的中國,國人卻在全世界狂掃口罩。《
紐約時報》曾披露,中國在五周內進口20億個口罩,引發爭議。

生產鏈在中印 德國各類藥品短缺

法國的藥品供應因為中國人掃藥行動演變成缺貨、限購,而德國卻是因為將重要藥物的生產鏈移往成本低廉的亞洲,其中包括撲熱息痛和布洛芬等常用做止痛解熱的藥物成份,德國將近三分之二的供應都來自中國和印度。
但中國的清零政策造成全球供應出現危機,德國首當其衝,尤其抗生素、發燒、止咳藥水在進入冬季後更是供不應求。而
許多華人家庭隻能選擇換藥或跟朋友調庫存救急。

德國海德陳小姐:“我大概就上周去買藥,就真的買不到,就跟朋友先調一罐來,他們家還有庫存啦。 “

居住在德國路德維希港的楊小姐說:“要打進去身體的胰島素,藥局沒有貨,我已經等了大概一個月。我的胰島素的存貨都快要用完了,就趕快去問我的醫生,要改成什麽牌子,跟我現在用的胰島素是一樣的。

居住在德國達姆斯塔特的莊小姐說:“藥都在冰箱,隻是過期了,發燒那幾天都是喝舊的那罐過期的。
”但喝完過期藥水,小孩仍連續高燒,莊小姐到藥局買藥也隻能買到一半劑量的藥水,而且已經是該藥局的最後一瓶。

而在德國知名保健食品公司工作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表示,除了中國疫情等原因,俄烏戰爭更是拖垮德國藥品供應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位員工說:“ 有幾個產品的原物料來自小麥,小麥又因為烏克蘭戰爭的影響導致整個供應鏈受限,所以致少缺貨缺了兩到四個月。”

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德國本地製藥廠原料產生缺口, 而藥物活性成份,如撲熱息痛和布洛芬,則嚴重依賴中國供應商。

據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報道,德國慘痛的例子目前已促使周邊國家,包括法國、奧地利政府開始援助製藥企業,建立或擴大抗生素、撲熱息痛的生產,以減低對其他國家供應鏈的依賴。

德國著名製藥學教授烏爾麗克.

 霍爾茨格拉布(Ulrike
Holzgrabe,音譯)多年前曾警告說:“中國人根本不需要核彈,隻要不再提供抗生素,就足夠摧毀德國。”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德國對中國過度依賴所帶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