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真實新冠死亡人數迷霧中,學者們的死亡提供線索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用戶指出,大學等機構發布的訃告數量激增,表明真實死亡人數遠高於官方數字。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表示,由於政府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新冠病毒檢測,所以任何計數可能都不完整。“現實情況是,即使政府也可能不知道全部情況,”他說。https://t.co/RYWPHt7yiI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February 7, 2023

10月,中國兩個最負盛名的學術機構中有四名學者去世,人數與往年相比無異。

他們是中國屢獲殊榮的科學家。兩個機構發布訃告以紀念他們的貢獻。

11月,新冠病例在全國激增。

然後,在12月8日,中國放棄了對新冠的嚴格限製。

訃告開始越來越多,數量在幾周內猛增。過去兩個月共有40名學者去世。

我們檢查了過去四年有政府背景的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發表的訃告。

這兩所學院的成員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機構,他們幫助製定國家政策並引導研究重點。根據它們的網站,中國工程院目前約有900名成員,中國科學院約有800名成員。

除了“因病逝世”,訃告沒有具體說明學者們的死因,這些學院也沒有回答更具體的問題。但去年年底的訃告激增恰逢新冠病毒在全國迅速傳播時期。

盡管中國通過嚴格封鎖和大規模檢測實施了“清零”政策,但感染人數已在秋季開始上升。然後,多個城市爆發抗議活動,經濟不景氣,政府於12月初突然放棄該政策,此後病例激增。

在那段混亂時期,醫院將病人拒之門外,殯儀館因遺體太多而超負荷運轉。然而,這些悲慘的場景並沒有通過政府報告的數字體現——政府幾周來隻報告了30多例死亡,並因缺乏透明度而招致廣泛批評。

政府最近幾周發布了更多數據,稱自取消新冠限製以來錄得約8萬人死亡。盡管如此,許多專家表示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了,因為它隻包括在醫院死亡的人;有人估計,未來幾個月,中國的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100萬。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用戶指出,類似機構發布的訃告數量激增,表明真實死亡人數遠高於官方數字。

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由於政府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新冠病毒檢測,包括在醫院進行的檢測,所以任何計數可能都不完整。“現實情況是,即使政府也可能不知道全部情況,”他說。

金冬雁還說,收集和分享準確信息是“政府的工作”。“但他們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逝世者包括分子生物學家、核物理學家和農業化學專家。86歲的院士馬建章是一位專門研究東北虎的野生動物科學家。他幫助建立了中國唯一的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學院,並領導了包括中國動物學會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內的團體。

記者通過電話聯係到馬建章教授的一位親屬,她說不知道他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因為他沒有做過檢測。她補充說,他還有其他基礎疾病。

“對外界來講可能是有功勳偉業什麽影響的人,”這位名叫符群的親屬說,“對我們家人來講,更重視的他是一個精神引領,精神領袖一樣的存在,我們都非常敬重他。”

從訃告中獲得的遠非確鑿數據。這些訃告是否詳盡無遺地列出了所有已故學者,兩所學院無論是在爆發期間還是之前,都沒有回答這一問題。

盡管如此,其他學術機構發布的訃告數量在12月底和1月初也出現了類似的飆升。

在世界頂尖工程學院之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年到2021年,在當年的那幾個月,共發布了一到三篇教授和教職員工的訃告。從去年12月到上個月,該校宣布有29人死亡。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大學範圍內的訃告並未公開。但個別部門為自己的教授和教職員工發布了訃告。

逝者包括68歲的外國語學院原圖書館館長羅曉春;91歲的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創始人趙炳華,她曾在一次專訪中回憶起1960年代擔任兒科醫生時兼顧家務和照顧兩個孩子;93歲的語言學家郭錫良,他在90多歲時仍在繼續出版有關漢字古音的書籍。

據北京大學郭錫良教授的前學生兼同事張猛說,郭教授去世時感染了新冠病毒。

去年12月,北京大學和北京另一所頂尖大學清華大學都發布了通知,敦促加強對退休教職工的保護。

中國衛生官員表示,疫情在12月下旬達到頂峰,病例正在穩步下降。但在香港的金冬雁表示,中國仍未解決其衛生係統中的許多根本問題,例如疫苗效果不佳和病床不足。

“這意味著,即使未來出現非常小的峰值,仍然會有更多人死亡,”他說。“如果他們不吸取教訓,就會出現那樣的新情況。”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