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陸媒:別急著吹噓美國吉利德 先看看這個……(視頻)

寄托著國人厚望的美國新藥瑞德西韋,是否真能幫忙驅散彌漫在中國大地上的疫情陰霾,至少要到4月底才知道。

但在美國西南部的福斯特城,它已早早投下一束陽光:

總部位於這座加州小城的吉利德科學公司,過去半個多月一度股價連陽。

這個轉折,恐怕連吉利德自己也沒料到。

瑞德西韋2016年麵世,初衷是為抗擊埃博拉病毒。但4年間埃博拉肆虐了好幾輪,這款新藥卻始終沒能在臨床實驗中證明自己有效,去年黯然退出戰鬥序列。

但轉眼間,走了麥城的產品又成了提升業績的良藥。

瑞德西韋爆紅之下,網上圍繞吉利德科學吵翻了天。

有人說吉利德“救中國於危難”,跟國內一些隻會蹭熱點割韭菜的藥企相比高下立判。

另一些人則提醒別高估這家美企的善良,甚至挖出它在當年非典背後閃現的黑影。

1

轉折開始於1月31日。瑞德西韋可能對新冠肺炎有效的消息傳來。

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當天刊發的一篇論文說,美國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使用這款新藥進行實驗性治療,病情迅速緩解。

何時迎來拐點和是否有特效藥,是疫情暴發以來國人最關切的兩個焦點。因此消息一出,瑞德西韋關注度陡增,吉利德股價應聲上漲,開始持續至今的亮眼表現。

不過,轉折的真正節點還要等到5天之後。

2月5日,吉利德公司宣布與中國衛生部門達成協議,有關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因為情況緊急,試驗直接進入三期,一旦過關便可立即投入實際應用。

工程院院士王辰說,“我們對瑞德西韋抱有較大的希望”。但在網上,“較大希望”很快就被傳成了“最大希望”。瑞德西韋英文名Remdesivir也被人音譯成“人民的希望”。


 

吉利德CEO丹尼爾·奧代剛接掌公司不到一年,但在美國醫藥行業沉浮已超過30載。他敏銳嗅到了轉機,立即就把當晚的一場公司“內部”會議,開成了唯恐天下不知的宣介大會。

轉過天來,他的那句“病人第一,暫不卷入專利糾紛”傳遍網絡。

這句話一箭多雕:

不僅澄清了“美國總統特赦瑞德西韋在華專利”等傳言,幹淨利落了結了“挑起”專利之爭的國內某病毒所,還捎帶手塑造了吉利德的“醫者仁心”形象。

丹尼爾·奧代和管理層的高超不止於此。

接下來短短幾天,吉利德又至少兩發聲明。一則強調“無償”為中方提供研究藥物,不計回報。二來展示自己的嚴謹,申明瑞德西韋還隻是一種研究中的實驗性藥物,能否抗擊新冠病毒還不確定。

先是無招勝有招,接著又以退為進,吉利德迅速收割一大波兒仰視:

“不比不知道!我們的研究所和專家們除了搶專利和發論文,還會幹什麽?”

“瞧瞧人家,再看看咱的藥企,除了蹭熱點抬股價,關鍵時刻一點忙都幫不上!”

一些之前被嘲諷造謠崇美的人更是得著了理:

“真相了吧?你們天天罵美國,關鍵時刻還是人家來幫忙了!”

2

吉利德的一番操作及時而緊湊,但越這樣越招來了警惕。不少人感覺這家藥企有點賊,故意讓人覺得它好像圖名不圖利。

事實也逐漸印證著這種懷疑。

在8日晚最新聲明的末尾,吉利德突兀地提到何時給瑞德西韋“強製許可”的問題,還自問自答地說:“現階段討論任何強製許可或其他類型許可還為時尚早”。

當然還早。臨床實驗開始還沒幾天,是否有效還不一定,就急著要“強製許可”了?

吉利德的“考慮長遠”不止於此。它自己反複強調瑞德西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定,但現實中卻已經在多措並舉,“迅速擴大瑞德西韋的生產規模”。

有網友說,吉利德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遮掩不住自己對這場意外“商機”的渴望。

有外媒說,吉利德上下的急切在所難免。

過去幾年,這家藥企處境並不美妙,營收連續下滑,2018年跌出據守多年的全球頂級製藥TOP10榜單。股價也從巔峰時的130美元幾近腰斬。

丹尼爾·奧代去年3月接棒CEO後苦尋突圍,但瑞德西韋的意外轉折,卻是這一年來他所聽到的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除了吉利德自我暴露心跡,還有人挖掘這家藥企的曆史,希望從中獲得更多“預見”。

吉利德最為人稱道的貢獻之一,是幾乎以一己之力消滅了丙肝。它從2013年開始相繼推出索非布韋及二代升級版本的口服製劑,病人隻需每日服用一次,連用12周就能徹底治愈。

善莫大焉,兩款神藥給全球丙肝患者帶來福音。但沒多久就有一些患者抗議,說吉利德的“善良”,是被作為稀缺品明碼標價了的:

索非布韋一個療程費用高達8.4萬美元,相當於每粒藥超過1000美元。

這幾天,在吉利德圍繞瑞德西韋在中國展開公關攻勢時,有知情者特意把這段曆史翻了出來:

如果瑞德西韋確定有效,到時候吉利德還會像現在說的,在定價上“病人第一”嗎?

挖掘吉利德公司史的人,還發現了一個“詭異的巧合”。

2003年2月非典在中國剛一擴大,美國羅氏製藥就以超乎尋常的速度造出特效藥“達菲”。而羅氏製藥和吉利德一直是鐵杆商業聯盟,吉利德為“達菲”提供了主要成分原料。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吉利德又如此及時地拿出潛在特效藥瑞德西韋。而且,丹尼爾·奧代在接任吉利德CEO之前,主要從業經驗就是在羅氏製藥。

一手製造病毒一手提供解藥,這是好萊塢科幻電影裏大反派們慣用的發財伎倆。

藝術源於生活。

吉利德科學,會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大反派”嗎?

3

上海師大一位教授對這種“猜測”表達了厭惡。他在朋友圈說:

對我們這個民族的成熟與進步,陰謀論不但沒幫助,而且有壞處,容易形成惡性的路徑依賴。

想想也是。一家美國企業,17年間兩次對同一個東方大國發動致命性的生化攻擊。

再牛的科幻作家,恐怕都想不出這樣戲劇的橋段。

如果不是陰謀,那麽撥開紛雜爭議,還原現實中的吉利德科學,就變得更重要了。

吉利德被譽為“醫藥界的蘋果”,有著曲折的創業故事。

1987年,29歲的醫學博士麥克爾·裏奧丹在加州創業,一開始研發方向就定在抗病毒領域。

最初幾年既沒產品也沒收入,但裏奧丹通過融資等手段竭力維持,堅持招攬抗病毒領域的頂級科研人才。

雖然1997年因業績慘淡被迫辭任CEO,但他已經為吉利德“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

基於前期積累和後期並購,吉利德2001年開始迎來轉機和爆發,在抗艾和丙肝兩個領域迅速占據頭把交椅,奠定行業新貴角色。

為什麽吉利德能成?

執著專注當然是一方麵,還有就是極為重視創新研發。

吉利德在全球有1.1萬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比55%,達到6000人左右。市場銷售人員不到3000人。

光是2019年前9個月,它在研發上就投入了多達72億美元,即大約500億人民幣。

這是啥概念?有人查了中國研發投入最大的恒瑞、百濟神州等藥企,2018年最多也沒超過50億人民幣。

雖然這幾年業績走低,但在著名醫藥谘詢公司IDEA Pharma去年初公布的“醫藥創新指數”排行榜上,吉利德依然位居榜首。

網上有種說法,隻有打開一台精密電器的後蓋時,你才能發現日本隱藏著的強大。

同樣,當人們正視吉拉德科學這樣的美國企業,或許也能見微知著,發現美國還沒衰落下去的那部分強大,沉澱在哪。

4

疫情暴發以來,有兩本書在網上不時被人提起。

一本早就有名,美國人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書中舉了兩個例子:1519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率領600人,就征服了有數百萬人口且勇猛好戰的阿茲特克帝國。

短短13年後,另一個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如法炮製,率領隻有168人的小隊,瞬間擊垮人口千萬之眾的印加帝國。

原因何在?作者的解釋是西班牙人身上的病菌,幫著他們滅了兩個文明燦爛的中美洲帝國。

網上一些人在抱著這本書猜想:難道吉利德從500年前的西班牙前輩那裏學到了什麽?

另一本也是美國人的,亨利·西格裏斯特的《疾病與人類文明》。

作者不是考察人類內部不同群體或國家間的爭鬥,而是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放在疾病的對立麵,以縱向數千年的跨度,考察疾病對整個人類及其文明的衝擊和改變。

他的結論中包含一個簡單道理:瘟疫、鼠疫等傳染性疾病,向來就是人類公敵,需要共同應對。

說白了,如果大家都承認自己是人類,那麽就都在一條船上。眼下最重要的是誰能打誰先上,協力幹掉病毒。

希望武漢盡快傳來瑞德西韋的好消息。但最好,吉利德別把它賣到1000美元一粒。

華客網:陸媒:別急著吹噓美國吉利德 先看看這個……(視頻)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