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武漢加油”?龍應台:語言貧乏、草率、粗糙、粗暴…

在這次肺炎疫情中,不少國家都積極地伸出援手,為我們提供幫助。

而在這其中,日本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不僅是因為日本方麵反應迅速,更是因為他們在捐助物資上會附上詩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顯得別具一格。

與此同時,我們對於身處疫區的武漢市民隻會喊一句“武漢加油”似乎就有些單薄了。

於是,我們的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反思”了。

像是作協會員韓晗就發表文章《為什麽別人會寫“風月同天”,而你隻會喊“武漢加油”?》對於大陸當下的修辭貧瘠感到擔憂。

500

資料圖:韓晗

文章中,韓晗首先介紹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等詩句的出處,並稱讚它們火得其時。

隨後便開始批評大陸在修辭運用上毫無進展,略有創新的可能就是發明了很多的新成語,例如這些↓↓

全麵推進、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切實抓好、紮實推進、加快發展、持續增收、積極穩妥、從嚴控製、嚴格執行、堅決製止、明確職責、堅定不移、牢牢把握、積極爭取、深入開展、注重強化、規範改進、積極發展、明顯提高、不斷加強、大幅提高、顯著改善、日趨完善、比較充分……

舉出這些詞匯,韓晗顯然是別有用意的。

他的用意是:

說上述詞匯是成語的,不但蠢,而且壞,這些詞匯的本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保守修辭,這不禁讓人聯想“多快好省”、“三麵紅旗”等四字搭配。四個字的不隻是成語,也可能是易烊千璽。就像是“三生三世十裏桃花”下聯對“一帶一路四中全會”,對仗平仄都沒大錯,但是不能這麽用。

今天我們的修辭似乎走入到死胡同裏,前進無路,倒車無力,官樣文章中的修辭貧瘠猶如念經,據說已經延伸到了小學生作文。如果我們把這種詞匯而不是“風月同天”或是“豈曰無衣”傳給我們的後人,試想千百年之後的子孫後代,會用什麽樣的語言交談?

500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一點,目前的一些官方文書的確存在著如其所言的問題,往往一下筆便是“全麵推進”、“綜合治理”等四字詞語的堆砌組合。

但是似乎這些四字詞語從來就沒有被認可為新成語吧。

如果論據從一開始就站不住腳的話,那麽誰才是又蠢又壞的典型呢?

他可以批評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僚主義以及官樣文章,但是他顯然忽視了書麵與口語的區別。這個學者說得很對,我們很多人基本上也都難以想象千百年後的子孫們用“風月同天”和“豈曰無衣”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口語上的交談。

我們今天的人們就已經不是如此。

有家學淵源的書香門第,還在堅持教導子女要學會出口成章,但這是個人家庭教育的問題,而非全民教育的問題。

又追問一句,國家層麵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的推廣普及又何曾放鬆過呢?

隨後,韓晗繼續在文章中指出,除大陸外,香港也是修辭學的災區,相較之下“中國台灣與海外華人就保留了非常好的修辭傳統”。讓韓晗感觸頗深的一段經曆是,十幾年前,自己還在讀大二時,收到一封來自台灣學者的信件,其中出現的“台鑒”二字令他大為不解。

最後麵,韓晗發出呼籲:

我們的修辭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若再不創新,中國人幾乎喪失了會說話的能力。創新要有方向,是應當朝更遠的曆史深處回望。就像是當人家說出“風月同天”時,我們不隻會說一句“謝謝”,因為我們自己也知道,“武漢加油”和“風月同天”,不搭。

對於大陸民眾的修辭學到底是個什麽水平,我們可以有討論的空間。

但是不是應該如此憂思過重,而忽視了其實在此次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好的文宣呢?

500

不出所料的是,台灣作家龍應台對於這一波的“反思”也發言了。

龍應台首先全文轉帖了韓晗的文章,隨後指出,“為什麽別人會寫‘風月同天’,而你隻會喊‘武漢加油’”是有原因的。她認為,這是集體的語言貧乏、草率、粗糙,甚至於是粗暴;這樣的貧乏、草率、粗糙和粗暴更體現了集體的心靈上。

500

不知道,龍應台在陰陽怪氣的時候,有沒有把馬英九考慮在內?

500

或許她可以私下打個電話問一問自己的前領導,為什麽你也要用“武漢加油”呢?而且“貧乏”、“草率”、“粗糙”,以及“粗暴”這幾個詞匯的運用,並沒有讓人看出高明在哪裏?

在批評大陸修辭的貧瘠時,一味地稱讚日本、台灣、海外華人,恐怕也是沒有進行過實地考察的,最起碼是連台灣媒體的新聞報道都很少閱讀的。至少我們不會認為,拿“韓國瑜伽老師XXX”作為標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更何況“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政府行為。

自信一點,“武漢加油”沒有那麽粗鄙,至少是朗朗上口,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

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思考,歐美國家寄來的援助物資,上麵也會寫著諸如“Go!Wuhan”(武漢加油)、“Hold
On”(堅持住)此類的口號字樣,但是為什麽沒有能夠像“風月同天”一樣擊中我們的內心呢?

歸根到底,這是文化認同。

中日兩國有著更默契、更長久的文化淵源,這才是“風月同天”能夠在兩國民眾之間引起共鳴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一天,“風月同天”都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而是將其視之為外邦之物,那才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最起碼,某些地區現在就一直不竭餘力地“去中化”,龍應台對於這些情況是否了解,又是否有站出來高聲喝止過呢?

至今,某些高貴人士攻訐大陸民眾無外乎幾點,審美不行,修辭不行,邏輯不行,文化功底不行……想認真地問一句,在大陸綜合國力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這樣的攻訐能夠堅持到何時呢?

(完)

華客網:“武漢加油”?龍應台:語言貧乏、草率、粗糙、粗暴…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