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疫情下的審視與反思 你所不知道的美國公共不衛生

「啊,要來的總是要來,終於輪到我們了。」身邊的朋友一邊說,一邊將剛剛收到的大學緊急通知遞給筆者看——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迅速擴散,紐約大學要全麵轉為網絡教學了。明明就在一個月前,筆者還在走遍大街小巷的藥房和超市,盡一切蒐羅外科口罩和各種消毒用品,然後花重金寄回亞洲。那個時候,在中港台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節節上升,各地一「罩」難求,相信讀者對此還記憶猶新。

紐約市大學改線上教學

想不到,就在執筆之際,筆者所在的紐約大學——一所位於紐約市中心的大學,從3月11日起將所有課堂和師生討論會改為線上進行,直至3月底(或許更久之後)。與此同時,大學宿舍、圖書館和研究室等設施將會嚴格「謝絕訪客」。而各種大大小小的「方便病毒傳播」的學術會議更是被強烈建議取消或改期進行。總之,一切措施將以減少人群聚集為目的。其實,就在這個病毒肆虐全球之際,當地時間3月7日,紐約州政府已經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State
of
Emergency)。3月8日,同樣位於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就已宣布所有課堂改為線上教學,因為該校出現了一名有與病毒感染者接觸史的人士(注:該名人士正在接受隔離)。麵對以上眾多突如其來的改變,特別是全麵展開的網絡教學,筆者立刻在社交媒體向各位香港朋友請教經驗。是的,對於進行了一個多月線上教學的香港學術同仁來說,這方麵的經驗已經應該豐富到可以寫一篇期刊論文了。而對於在北美的我們,挑戰才剛剛開始。

超市出現搶購潮

收到大學通知後,筆者利用難得的「非校園」時間到住所附近的超市採購日常物資。想不到,也許這才是「災難」的開始——當紐約州和紐約市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數目愈來愈多之際,人們開始了近乎瘋狂的物資搶購。是的,那些曾經在社交媒體平台見過照片——空空如也的超市貨架,不斷往購物籃塞廁紙和大米的大媽大叔們——現在就活生生出現在筆者眼前,隻是,由於美國和東亞地區的「時差關係」,這些情境在紐約晚了近一個月才發生。

其實,在目前階段儲存食物還是其次,美國作為農業大國應該在短時間內不會餓死人。麵對疫情的迅速擴散,要儲備的應該是防疫用品啊。但如果用目前東亞的抗疫標準來看,美國人民一點也不及格。口罩不是基本的防疫用品嗎?70%酒精等消毒液或酒精搓手液不是人手要有幾瓶嗎?其實一個多禮拜以來,筆者在全美各大網絡購物平台已經無法買到任何的消毒用品了。要不是早兩個禮拜因為家裏剛好用完廁紙而及時進行補給,現在可能也麵臨廁紙荒。而買到口罩似乎更是天荒夜譚——普通藥房或網上店舖根本不可能買到。筆者朋友在一個月前從美國別州寄來的兩盒醫用口罩,此時此刻變得比鑽石黃金還貴重。當然,有錢能使鬼推磨。你可以到唐人街的超市,用100元美金購買30隻一盒的東南亞製造外科口罩。想要N95嗎?氣閥式,一盒10隻,盛惠250美金。這款口罩平時在五金行才賣30美金!但是疫情在前,願意以如此高價購買口罩的唐人還真不少呢。放在口罩附近的當然就是當期熱銷的各類消毒清潔用品了,不難想像,價格也比平日藥房高出10倍。

新型冠狀病毒在這個本該是人民享受悠閒春假的3月在美國大爆發,是美國政府完全無作為嗎?在美國的東亞留學生,筋疲力盡撲口罩撲酒精卻無功而返,隻能認倒黴嗎?美國公共衛生和醫療製度多年來被學者甚至被本國人詬病,當今總統更是時不時口出狂言。但是這個國家體製中,各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千絲萬縷關係,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

進入緊急狀態 增州政府權力

回到上麵的口罩問題,也許有人會說,美國作為自由市場的堡壘,無法控製商家這種投機行為。但事實上,就在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M.
Cuomo)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之際,他同時領導州政府的保護消費者部門密切留意和嚴懲可能出現的哄抬物價行為。政府網站更特別設有網上表格,讓市民舉報懷疑哄抬物價的商家。

和紐約州做法相似的還包括同樣深受疫情影響的加州、華盛頓州和佛羅裏達州等。截至截稿之際,全美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雖然名稱聽起來有點可怕,但是更多的是賦予州政府更大的行政方便,可以更快地處理災害疫情等緊急狀況。緊急狀態下,州政府各相關部門可以用最快速度以行政手段採取各種有效抑製疫情的措施,包括保證病毒測試設備和醫療用品的供應充足,允許合資格醫生和護士對病人進行病毒測試,設立隔離區域,以及剛才提到的防止商家哄抬物價等等。當然,各州的法例會有出入,但總體來說就是防止疫情繼續擴散和盡量保證人民日常生活繼續正常運作。

話說回來,早在1月底的時候,武漢剛封城一個禮拜,美國政府是最快決定與中國斷航以及拒絕所有有中國旅遊史的非國人入境的國家。當時的這個做法,不難想像,隨即招來中國的批評說是過度反應。但從後見之明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政府這番決定非常的迅速,而且在初期就顯現出效果。

從各國採取的措施來看,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類傳染病,各國能採取的措施大多類似:斷航、隔離檢疫以及動員醫療資源,但各國做起來的差別非常巨大。這差別在筆者看來,可以歸咎於三個因素:資訊流通的透明度、醫療體係的能力以及國家做決定的速度有多快。

公共醫療匱乏 依賴保險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公共醫療非常匱乏,大部分的人都必須要仰賴僱主或自己購買的商業保險。商業保險公司和保險種類之繁多,要作出一個精明的購買決定並不是容易的事。況且,醫療保險從來就不是便宜的商品。簡單來說,筆者到美國留學,一年的醫療保險就要3000多美金(接近30,000港元),而且平時發燒感冒到診所看病拿藥還是要自掏腰包付部分藥費。這些保險過於昂貴或是保險給付條件過於嚴苛造成的後果是,很多時候人們生病了就傾向去街口藥房買藥,或者等待自我痊癒,而不是去看醫生。可想而知,這樣的醫療體係和國民健康管理習慣,萬一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來臨,將會帶來嚴重後果:有輕微病症的病人不會習慣主動就醫,在成為重症被確診隔離之前就很可能到處傳播病毒。

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微妙

而雪上加霜的事情是:醫療與公共衛生在美國的聯邦體製下是由州政府負責,但有資源以及權威應付公共衛生危機的是聯邦政府。錯綜複雜的指揮管理係統似乎沒有辦法麵對快速增溫的疫情。

主管傳染疾病的聯邦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有非常豐富的資源,也一直在跟各國密切合作,觀察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案例,但作為一個聯邦機構,他們也隻能給出各種健康衛生指引及提升旅遊警示。美國的CDC並沒有權力要求各地醫院檢疫、隔離病患以及有接觸史的潛在病患,這種隔離檢疫的權力在州政府,而州政府必須要宣布緊急狀態後才能做強製隔離與檢疫。所以我們在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聯邦跟地方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有時候CDC給出非常嚴峻的警示,但州政府的反應還是慢不止半拍。

根據筆者翻查CDC的資料顯示,早在2月中,CDC已經公布了一係列如何應對這次新型病毒的指引,包括分別給醫務人員、航空航運人員、政府人員和普羅大眾等等的具體應對疫情指引。但是在3月之前,美國各地的政府似乎並沒有當這個新型病毒是一回事,沒有發出任何健康指引,更不要提普通民眾的警覺性了。這次紐約州在3月7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是因為感染人數在一個星期內激增:
3月1日州內出現第一個案例,3月5日感染數字還是22宗,但到3月6日就增加至44宗。而且紐約州的感染者大量集中在位於紐約市北麵的韋斯特切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一個傳統的中高產社區,最終促使州政府採取緊急行動。

不隻是這種聯邦主義的基本框架讓美國地方政府在公共衛生應對上反應遲緩,更讓人詬病的是在具體事務上複雜的管理方式。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最為人批評的就是篩檢/確診過慢,而這原因就出在新藥、新檢測方法的管理權限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
Food Drug
Administration)所壟斷。當新型冠狀病毒剛在中國大爆發而美國有零星個案時,FDA規定所有的檢測必須要由CDC來執行,但當西雅圖開始出現社區傳播案例而需要大量檢測的時候,CDC明顯無法應付大量的檢測需求而影響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控製且造成恐慌。

美國人對口罩的抗拒

但對於生活在美國的筆者來說,現在最困擾的事情除了「一罩難求」和「酒精無路求」,更讓人憂心的是美國人對口罩的抗拒。筆者問起每個身邊的美國朋友,都一口否定戴口罩對於控製病毒傳播的作用,甚至覺得來自東亞的我們過於歇斯底裏。「不就是一個嚴重的流感嗎?注意個人衛生就足夠了。」有醫學背景的朋友如此說。

無論是根據CDC的指引,還是各州各市政府發出的警示,都指出本次新型冠狀肺炎的傳播方式和流感相似,也就是通過飛沫傳播,所以呼籲民眾減少聚集,增加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ing)。既然這個是大家都相信的事實,那麽大家戴起口罩,相比起大學全麵實行網上教學,不是一個更方便、耗費更少行政資源的工具嗎?不過,就算美國人患了感冒,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連各大醫院診所內都幾乎沒有人戴口罩。令筆者哭笑不得的是,美國人防止飛沫傳播的方法是呼籲人們打噴嚏的時候用手肘遮擋口鼻。那麽打完噴嚏,放下手肘之後呢?手肘可能會碰到地鐵車廂扶手,可能會碰到比你矮小的人的麵孔,還有千萬個可能。

美國人對於戴口罩的抗拒是否有文化因素?也許值得一番研究吧,結果可能好有趣呢。在美國防疫的經驗和觀察分享到此,筆者也該出門了,是要儲備糧食了吧?聽說超級市場裏麵的糧食和罐頭已經被洗劫一空了。但也聽說,酒吧依然很熱鬧呢。

華客網:疫情下的審視與反思 你所不知道的美國公共不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