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假“蓋茨公開信”全球流行:一出“托人言誌”的惡作劇

▲蓋茨基金會官方微博發布的辟謠聲明。資料圖。

近日,一份“署名”比爾·蓋茨的公開信在網絡悄然熱傳。主題為“新冠肺炎真正教會了我們什麽?”

不過很快,蓋茨基金會官方微博辟謠稱,該消息為虛假消息,翻譯自《太陽報》網站的一篇文章,已經從《太陽報》網站刪除,並呼籲大家不要再傳播。

學過新聞史的都知道,《太陽報》是教科書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它很難說是嚴肅媒體,圍繞它的多是諸如低俗、煽情、不專業、不靠譜的標簽。有人說,如果要評選世界最知名“小報”,《太陽報》必定位列三甲。

目前,《太陽報》已經刪除文章並道歉,從新聞專業主義的角度講,對其進行必要的行業處罰不為過。畢竟,假的就是假的,錯了就是錯了。敢玩,就要敢承擔。

▲《太陽報》發表的文章,目前已刪除。資料圖。


▲《太陽報》發表的文章,目前已刪除。資料圖。

事實上,看了《太陽報》假蓋茨之名燉出的這碗雞湯,很多人不知道該叫它“善意的謊言”,還是“溫柔的謠言”。

乍看起來,這就像是國內有些網友自編自演的諸如“白岩鬆語錄”“魯迅曾經說過”“莫言的經典語句”之類的雞湯。

而之所以借用名人大家的口吻,也無非是為了傳播度。當然,如果這場惡作劇裏涉及“廣告營銷”“流量變現”等商業行為,那就是另一番性質了,更要接受新聞行規以外的法律規製。

細看這篇假蓋茨公開信的觀點,許多似乎都挺有積極意義。比如“人人平等,命運相連”“人類不能妄自尊大,小小病毒就能讓整個世界停擺”“疫情既是結束也是開始,直至我們吸取教訓為止”……

這都體現了反思性,沒有把疫情僅僅當做一次偶然的災難,這才是盡可能避免災難的腦回路。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時至今日,人類依舊很脆弱。而明白我們的脆弱性,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強大。很多人紛紛轉發這條“謠言”,原因亦在於此:人心需要慰藉,我們的靈魂渴望救贖和光明的指引,這是人性共通的地方。

這則偽托文章“聰明”的地方也在於此:它洞察了社會心理欲求,所以為了讓人們相信而故意進行了“創作”,以顯得邏輯自洽。

本質上,這跟東方文化的那種春秋筆法——“托人言誌”,有相通之處。

早些年,康有為就曾假借孔子名義寫出的《孔子改製考》,其本意利用孔子的文化地位和社會影響力,讓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以更強有力地傳播。康有為借孔子的大名,有力地傳播了自己的思想,不過他這一做法在當時也被批評良多。

要知道,“誤導公眾”不是沒代價的,就算這代價未必是法律懲戒或道德批評,那也會推高社會信任成本,成了加劇“狼來了”效應的一次假警報。

所以就算其內容再好,也不值得鼓勵。

事實上,仔細審視這篇“公開信”裏的觀點,道理並不高級,邏輯有些粗糙,很多人會相信,也不過是這篇文章思維和格局都不錯。

可假就是假,不能因為目的“良善”,就能夠擁有道德豁免權。對於公眾而言,誠信本身也是一種善意。尤其是在表達“市場化”的今天,誰又能說這種目的“良善”的背後,有沒有暗藏“機心”呢?

對此,公眾顯然也有必要多些甄別力,別一看到是出自“名人之口”就立馬轉評讚;而對這類偽托之作的製作者來說,多些真誠、少點套路,顯然也是避免被打臉的應有素養。

華客網:假“蓋茨公開信”全球流行:一出“托人言誌”的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