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專家:新冠與氣溫關聯大 超22.5℃確診率大幅下降

最新研究顯示,季節性的溫度變化可能會影響全球不同地區的COVID-19傳播軌跡。

當地時間4月12日,醫學類預印本平台medRxiv在線發表了一篇最新的回歸分析研究,指出從3月中下旬的數據來看,22.5攝氏度或是一個重要“斷點”,地區平均最高溫度達到22.5攝氏度以上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率將大大降低。

由於溫度與季節的不同,較嚴重的COVID-19疫情與南北緯度30度或以上的地區之間存在關聯。

該研究題為“Evidence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incidence of COVID-19 in pandemic state, cumulative cases reported
up to March 27, 2020”,文章作者為來自美國醫療器械製造商Terumo
BCT的工程師、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Michael Triplett。

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指的是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係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按照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係類型,可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3月14日至3月27日的新冠肺炎(COVID-19)累計確診患者等數據,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Triplett發現COVID-19發病率與緯度30度或以上的地區之間存在關聯。氣候數據還顯示,平均最高溫度超過大約22.5攝氏度,新冠病例發生率會大大降低。

Triplett分析了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3月14日至3月27日發布的全球各國新冠肺炎確診情況每日報告,並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的人口數據計算了各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率。

通過獲取每個國家最北、最東、最南和最西點的緯度和經度的平均值(中間值),他將人口值按照緯度進行了分配。

隨後,Triplett又將每天全球有新增新冠病例的國家所在緯度的平均最高溫度值分布進行記錄。

美專家:新冠與氣溫關聯大 超22.5℃確診率大幅下降

按照緯度分布的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7日的全球平均最高地表溫度數據
 

針對3月27日報告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上述估計的人口數和平均最高氣溫緯度分布作為預測因子,對不同國家的確診病例數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者還在同樣預測因子的條件下,對緯度高於或低於30度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通過一係列分析,研究者發現,南北緯30度似乎是一條分界線,南北緯30度之間的地區受新冠疫情較小,而緯度高於30度的地區確診病例數和確診率則較大。
 

美專家:新冠與氣溫關聯大 超22.5℃確診率大幅下降
 

按3月14日至3月27日按照緯度分布的確診病例(左)和確診率(右)變化,緯度高於和低於30度的病毒確診情況變化清晰可見

值得注意的是,從上圖同樣可以看出,截至3月27日,病例發生率在南緯30度以南似乎增加較快,可能是因為那裏的氣溫正在下降,正在步入秋季。這種增加初步表明,疫情與緯度的相關性很可能是受溫度影響。

通過人口、溫度和緯度(高於/低於30度緯線)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者認為確診病例情況與上述因素之間存在顯著關係。在回歸模型中,變換後的R2(一般用於評估預測值和實際值的符合程度,R2值越接近1,表示回歸分析中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越好)為84.61%,緯度高於和低於30度的情況的分類變量的可信度約為84.7%。

美專家:新冠與氣溫關聯大 超22.5℃確診率大幅下降
 

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7日的全球平均最高溫度與確診病例和確診率之間的關係,隨著溫度升高,確診率呈下降趨勢,平均最高溫度達到22.5攝氏度的情況下,確診率能夠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可以看出,在平均最高氣溫22.5攝氏度以下時,新冠病例的確診人數和確診率都有所增加,但隨著溫度升高至22.5攝氏度,確診率陡然下降。當氣溫高於22.5攝氏度時,確診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研究指出,還應特別注意的是,新冠病例的高增長地區在3月14日至27日之間變暖,氣溫升高,但隻有平均最高溫度達到22.5攝氏度以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率才能達到較低的水平。在高於22.5攝氏度時,疫情有輕微發展,但是確診病例增長速度明顯變慢。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對溫度與確診率進行的非線性回歸可以得出所有模型的最佳擬合效果,

R2值高達93.78%,表明該因素與疫情的發展相關性很高。

Triplett表示,根據溫度預測,COVID-19病例發生率與平均最高地麵氣溫低於22.5攝氏度之間存在強烈的區域相關性,同時病例確診率在平均最高地麵氣溫約7.5攝氏度的情況下達到峰值。

Triplett最後指出,雖然他確定了幾個變量與新冠肺炎的確診率之間的關係,但地理位置和溫度還無法很好地解釋地方層麵傳染率的差異。這是一些初步的發現,它們將支持針對新冠病毒進一步的對策研究,以及探索該病毒傳播速率與溫度和濕度的關係。

人們通常認為,某些呼吸道疾病(如流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2003年暴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疫情也顯示了其對特定溫度和濕度的依賴性。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病毒與氣候的關係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前3月9日,美國馬裏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網絡(GVN)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平台SSRN發表研究指出,迄今為止,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主要沿狹窄的東西向分布,大致沿北緯30°-50°的走廊,這一帶的有著類似的溫度:5℃-11℃,類似的相對濕度(RH):47%-79%。

然而,哈佛大學流行病學教授Marc
Lipsitch近日表示,很明顯,天氣變暖不會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並且認為冠狀病毒毫無疑問能夠在較熱、潮濕的環境中繼續傳播。

該研究警告道,隨著南半球從夏季進入秋季和冬季,南半球的新冠病例數也將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表示,即使在較溫暖潮濕的地區也要采取足夠有效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以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保護脆弱群體免受感染。

華客網:美專家:新冠與氣溫關聯大 超22.5℃確診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