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以蘇聯為例 中國與西方民主 輸贏還未定

今天是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我們為您選取費加羅報的一篇新專題評論文章,聚焦該報的評論嘉賓對於疫情之下,西方應對中國與曾應對蘇聯的對比。

費加羅報這一文章出自法國政治和國際關係領域作家迪耶裏-沃爾頓之手,題為“民主黨人有手段麵對中國,就像麵對過去的蘇聯”。在這篇文章裏,沃爾頓的確表示,雖然中國和蘇聯並無可比性,但中蘇的確都利用與西方的商貿關係,展現國際野心,而上一次的西方曾經攔住了蘇聯的擴張主義。他認為,如果西方仍然願意,那麽仍然有手段去阻止中國這個巨人。

有關“中國攻勢”,沃爾頓列舉了“口罩外交”,“未來世界模版”,“健康醫療支援隊”,尤其是“向非洲發出的宣傳,指責西方是疫情的源頭”。但他同時認為,民主派並沒有昏頭,這就是為什麽“特朗普宣布暫停美國向世界衛生組織的資金,法國召見中國駐法大使,以及馬克龍從抗擊疫情開始就展現出對北京的言辭展現出懷疑”。

沃爾頓承認,“中國在20年令人驚訝的發展之後,在國際舞台上政治和經濟體量驚人”。但他認為,“這理應讓中國感到滿足,不料中國政府似乎出現了微醺的情況”。這令他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蘇聯,當時的蘇聯感到自我強大,與西方的商貿騰飛,當時被人們稱作“和平的武器”,人們認為它跨越了體製的不同,為所有人創造有益的市場經濟。在此幫助之下,蘇聯在亞洲的越南,柬埔寨,老撾,阿富汗;在非洲的索馬裏,貝寧,埃塞俄比亞,安哥拉,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在中東的也門,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等地迅速拓展;而蘇聯境內則利用這股貿易春風,大力發展軍工業,所有采購或以其它方式得到的西方技術,優先提供給紅軍,“和平的武器為戰爭作準備”。而民主派對蘇聯的幻夢被戳破,是在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之際。幻夢初醒的西方開始收緊和蘇聯的貿易,這一政策對蘇聯來說是致命的,當戈爾巴喬夫希望得到西方援助,挽救政權之際,跨大西洋對蘇聯改革的不信任感,構成了逼迫蘇聯解體的一個因素之一。

沃爾頓認為,即便在長足的經濟發展當中,中美貿易戰裏的中國可以表現得比蘇聯要強,但中國的國際舞台邁進,要“歸功於擁抱資本主義,就像曾經蘇聯的強大,部分要歸功於和西方的貿易一樣”。“通過20多年吸收大量外國投資,通過合資形式轉移大量知識資產,共產黨政權的武器變得現代化,警棍更加優良,黨對民眾的控製增強,軍工實力也在強化”。沃爾頓稱,“中國這一新晉的強國開始對外展現咄咄逼人的政治風格:海洋擴張,侵蝕浸潤國際組織,軟實力,絲綢之路,不一而足,北京想把其理念強加給全世界,這場疫情就是額外的機會”。

蘇聯曾經認為資本主義即將退出曆史舞台,應當利用其貪婪,加速這一“曆史進程”。沃爾頓表示,“順應曆史的感覺,讓蘇聯領導人未能及時預知西方對阿富汗戰爭泥潭的反應,中國是否正在利用新冠疫情當中犯下同樣的‘過頭’的錯誤?”沃爾頓認為,“在共產主義政權當中,意識形態是核心元素,這是其政權存在的理由,習近平和曾經的克裏姆林宮做法當屬同類,這種意識形態加上中國走出外國欺辱的感覺,外加民主麵對疫情的弱勢,都在鼓動北京走向更遠”。沃爾頓引述環球時報的一句話,稱:(北京認為)時候來了,中國色彩的全球化已經到來,西方已經力竭。

沃爾頓還指出,疫情當前,“北京利用全世界轉移注意力的時刻,讓香港民主派聲音減弱;在英國,首相約翰遜進入重症監護室之際,中國曾試圖買走一家英國的高科技電子芯片製造商”。他認為,中國挑戰,將會是“未來世界的一大擔憂點,西方民主隻有堅定,才能圍住習近平的野心,就像對於博列日涅夫一樣”。沃爾頓認為,“疫情過後,中國也會變弱,對於北京來說,輸贏並非像其想象的那樣,提前已有定數”。

華客網:以蘇聯為例 中國與西方民主 輸贏還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