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疫情後中國縣級國庫款已亮“紅燈” 基層財政幹部“撓破頭”

基層財政幹部反映,近年來,基層入不敷出的財政運行風險問題一直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讓該問題更加凸顯。有限的財政“盤子”,要應對各項“必不可少”的支出,讓基層財政幹部撓破頭。

導讀

縣財政部門會把一些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款等暫時無法使用的資金,轉移放到國庫賬上。這些錢“能看不能用”,目的就是為了讓上級監測到的國庫款餘額保持在安全水平內。

近年來,基層入不敷出的財政運行風險問題一直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讓該問題更加凸顯。

1000

積極舉措 王鵬 圖(來源:《瞭望》)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中部某省調研時,有縣長反映,受疫情影響,有的縣國庫款真實餘額安全“紅燈”已亮,庫款餘額中可用部分已不足以支付該縣一個月的工資支出,財政運行風險比債務風險更火燒眉毛。

然而,當記者向該省財政廳詢問時,得到的回複卻是:當前縣財省管,省財政廳監測數據顯示國庫款“正常”。

不久前,中央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基層國庫款水平是否正常,直接影響到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的底線能否兜牢。

1000

那麽,縣長、省財政廳,哪一個的答案才是真實的?

縣級國庫款“餘額不足”

采訪中,本刊記者了解到,受疫情影響,中部地區一些縣今年一季度財政收入減少50%以上。收入“腰斬”的同時,剛性支出難削減,使得縣級國庫款餘額吃緊,一些縣級國庫款餘額低於安全水平,即月末庫款餘額明顯低於月均庫款流出額。

“基層財政運行風險正快速累積,一些縣國庫款運行安全已經亮‘紅燈’。”中部地區某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縣長說,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備受關注,自己作為一名縣長,深切感受到,財政運行風險比債務風險更嚴重、更緊迫。同時,他與其他縣交流獲悉,這種擔憂並非個例。

該省2019年修訂的《市縣財政管理工作績效考核與激勵辦法》明確了國庫庫款相關監測口徑。庫款保障水平計算方式是月末庫款餘額除以月均庫款流出額,對於全省而言,合理區間為0.4~0.8之間。考慮到目前市縣尚未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市縣庫款保障水平合理區間在0.4~0.6之間。

采訪中,本刊記者了解到,該省某縣國庫款中可用部分隻占到國庫款餘額的不到3成。按可用部分計算,已跌出合理區,觸發國庫款保障“紅燈”。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該省財政廳。該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省財政廳實時監控各縣市國庫款水平,目前尚未發現低於安全線問題。

一邊是縣裏反映國庫款亮“紅燈”,一邊是省財政廳監控數據顯示“綠燈”。為何基層財政的“捉襟見肘”,卻沒能體現在省級財政廳庫款監測數據上?

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縣級財政部門會通過“壓庫”方式,掩蓋國庫款安全風險。一名縣長說,縣財政部門會把一些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款等暫時無法使用的資金,轉移放到國庫賬上。這些錢“能看不能用”,目的就是為了讓上級監測到的國庫款餘額保持在安全水平內。“因為國庫款一旦低於安全水平,會被省財政廳約談,所以我們要‘壓庫’。”

類似情況,已經引起財政部門的重視。不久前,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期間,財政部進一步加強了地方各級財政庫款情況的監測和分析。目前看,地方財政庫款規模持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有些地區基層財政庫款調度比較緊張,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存在一定困難。

“上麵請客、下麵花錢”

基層財政幹部反映,近年來,基層入不敷出的財政運行風險問題一直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讓該問題更加凸顯。有限的財政“盤子”,要應對各項“必不可少”的支出,讓基層財政幹部撓破頭。

——未納入預算安排,讓基層“創造性落實”。

采訪中,一位縣長反映,以公益性崗位薪酬支出為例,這些崗位用於安排貧困戶或低保戶就業,出發點是好的,但這項支出最初沒有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安排。

“相關部門一竿子到底,直接到鄉鎮,要求一個村搞七八十個公益性崗位,一個鄉鎮開發幾百個,全縣僅此一項就要多支出近1億元。”該縣長說,起初這些項目他自己並不知道,等到最後花錢時,需要找縣長審批簽字,他才知道有這筆財政支出。“有困難怎麽辦?上級就讓我們創造性落實。如果縣裏不給錢,年終這項考核會被扣分,我們隻能想方設法補窟窿。”

——上級提標擴麵,下級配套吃力。

一位鄉鎮財政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扶貧基本項目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相對較大,尤其“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地方財政配套壓力大。

以低保費用的縣級財政支出為例,隨著保障麵擴大、保障標準提高,縣級配套資金壓力越來越大。2015年,該縣低保費的地方配套部分中縣級支出占比10%,縣級財政一年低保費用支出約1000萬元。隨後逐年增加,到2019年,縣級財政占比提高到50%,縣級財政當年低保費用支出接近2億元,縣級財政壓力極大。

記者調研了解到,由於害怕“槍打出頭鳥”,縣裏不敢承認國庫款吃緊問題,隻能持續這個“10個瓶子9個蓋”的遊戲。然而,一旦“蓋不住”,對社會穩定將形成衝擊。

標本兼治化解風險

基層財政幹部與專家強調,必須從標本兼治角度,重視國庫款餘額亮“紅燈”問題。

在治標層麵,先救眼前之急,深入摸排縣國庫真實情況。中部省份一縣財政局局長建議,當前,需加快財政資金調撥,在全年轉移支付的總量中,適當增加上半年所占比例,並加快發放。同時,在出台惠民惠企新政策時,將縣級財政生存情況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建議,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強預警,對縣級國庫款監測更加細化,不僅要監測國庫款總額,還要詳細分析其中不同類別的細分子項目,及早發現問題苗頭,化解風險。

在治本層麵,穩步推進財稅體製改革,提升預算績效。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基層財政仍將較長時間麵對收支矛盾壓力。受疫情影響,承擔事權責任最大的基層政府,在財權上缺乏有力保證問題會進一步凸顯。雖然國家層麵已有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但對於省級以下劃分仍不夠明晰。

施正文建議,以法治化思維提升財稅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不同層級政府間財政關係、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麵立法工作,從縱向與橫向綜合施策,逐步解決地方政府的事權與財權不相匹配問題。

多位基層財政幹部建議,為避免錢花了但效果不理想,或預算列了但資金長期閑置等問題,應把提升預算績效作為下一步預算改革重點。把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放在預算績效欠佳領域,比如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危房改造等領域。同時,積極開展預算績效第三方評估,彌補政府內部評價固有缺陷。

華客網:疫情後中國縣級國庫款已亮“紅燈” 基層財政幹部“撓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