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冠疫情下,美國距離實現“群體免疫”還有多遠?

新冠疫情短時間內不會結束。各國公布的一係列旨在估量人口感染率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

官方病例統計往往大大低估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數量。但對人群進行了更廣泛檢測的新研究表明,迄今為止感染率仍在個位數。這些數字隻是所謂群體免疫的閾值的零頭。超過群體免疫閾值,病毒就不會再廣泛傳播。目前尚不知曉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精確閾值;但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比例應高於60%。

這些研究表明,即使在世界上一些疫情最嚴重的城市,絕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一些國家——主要是瑞典,英國也一度如此——嚐試進行有限封鎖,以便在人口中建立免疫力。但即使在這些地方,最近的研究表明,感染人口

迄今最多在7%到17%。紐約市是美國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據州長辦公室發布的一項針對雜貨店和社區中心人群的調查顯示,截至5月初,該市約有20%居民感染了病毒。

新冠病毒最早出現的中國也在進行類似的調查,結果尚未公布。武漢市一家醫院的研究發現,約有10%的尋求複工者層感染過病毒。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學家邁克爾·米納(Michael
Mina)說,綜合來看,這些研究表明,“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實現群體免疫保護。

這種新疾病的群體免疫閾值仍不確定,但許多流行病學家認為,它會在60%至80%的人群感染並產生抵抗力時達到。比這更低的免疫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疾病的傳播,但群體免疫數字代表了這樣一個節點,達到這個閾值時,感染轉化為大規模暴發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老實說,我們沒有一個實現它的安全方式,短期內不會有,”米納說。“除非我們要讓病毒再次肆虐——但我認為社會已經認定這種方法不可取。”

新的研究在人們的血液中尋找抗體,即由免疫係統產生的表明過去已受過感染的蛋白質。這項測試的一個優點是可以找到那些可能沒有症狀、不知道自己曾經得病的人。缺點是測試結果有時是錯誤的——包括加州一項著名研究在內的一些工作被批評沒有考慮到不準確結果的可能性,或無法代表整個人口。

這類對人口的一部分進行檢測的研究,通常被稱為血清學調查,目前正在全美和世界各地進行。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生物學教授卡爾·伯格斯特羅姆(Carl
Bergstrom)說,這些研究遠談不上完美。但總體而言,他說,它們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了新冠病毒的真正傳播範圍,以及進一步傳播的潛力。

他說,群體免疫閾值可能因地而異,取決於人口密度和社會互動等因素。但是,平均而言,專家說至少需要60%的人群獲得免疫。如果這種疾病的傳染性比目前的認知還要高,那麽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更高。如果人在接觸病毒之後受感染的可能性存在很大差異,則這個數字可能會下降。

所有對群體免疫的估計都假定曾經感染過的人不會再次患病。有尚不確鑿的證據表明,人們確實可以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但是否所有病例都是如此、這樣的免疫力有多強、能夠持續多久,目前都不能確定。

哈佛大學的米納說,可以將群體免疫視為一道減緩疾病傳播的防火屏障。

他說,如果你感染了這種病毒,走進一個所有人都易感的房間,那麽你平均可能將病毒感染給兩三個人。

“另一方麵,如果你進去的時候,房間裏四分之三的人已經免疫了,那麽你平均隻會感染房間裏的一個人,或是不會感染他人,”他說。接下來,再被感染者感染的新人群也會更少。這就大大降低了大規模暴發的可能性。

即使做到了群體免疫,有些人還是會得病。“如果接觸病毒,你自己患病的風險還是一樣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流行病學教授吉卜賽伯·德索薩(Gypsyamber
D’souza)說。“你隻是變得不那麽容易接觸到病毒了。”

麻疹和水痘等曾經在兒童中極為常見的疾病如今在美國已經極其罕見,這是因為疫苗幫助建立了足夠的群體免疫,從而控製疾病的暴發。

我們沒有針對冠狀病毒的疫苗,因此,如果沒有更有效的新療法,獲得群體免疫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感染與死亡。

假設60%的人群對病毒產生抵抗力時才可以實現群體免疫,這意味著紐約市目前隻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到目前為止,該市每10萬名居民中就有近250人死亡。也就是說,紐約市目前仍有數百萬居民容易感染和傳播這種疾病,還有數萬人麵臨死亡風險。

“有誰會提出讓人們去經曆紐約這種情況嗎?”佛羅裏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生物統計學助理教授納塔利·迪恩(Natalie
Dean)說。“很多人都在談論年輕人感染後病情可控,但認為自己可以控製這種病毒,似乎太過狂妄。它是很難控製的。”

美國整個人口的感染情況分布不均,低收入人口和少數族裔的感染情況更為嚴重。周四,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宣布,抗體檢測表明,在布朗克斯和布魯克林的一些社區,感染率是紐約市總體水平的兩倍。這些地區已經接近群體免疫閾值,暴發新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但由於他們並未與整座城市做隔離(其他地區的免疫力要低得多),所以廣大居民仍然處於危險之中。

血清學調查顯示,在其他城市,抗體攜帶者的比例要小得多。這些研究的質量參差不齊,要麽是因為樣本並非隨機,要麽是因為檢測不準。但一係列的研究表明,大多數地方的感染——甚至可能死亡數量——要達到目前的10倍甚至更多,才能達到疫情無法暴發的程度。

血清學研究還可以幫助科學家確定這種病毒的致命程度。目前,對所謂病亡率的估計相當粗略。要精確計算,就得知道一個地方有多少人死於這種病毒,以及有多少人感染。官方的患病率依賴於檢測,往往低估人群的實際感染程度。血清學幫我們看到疫情的真實足跡。

在紐約市,根據抗體測試,截至5月2日有20%的人口感染,超過1.8萬人死亡,病亡率似乎在1%左右。

相比之下,流感病亡率估計是0.1%至0.2%。但政府每年估計流感病例的方式不如使用血清學檢測那麽精確,而且往往低估感染人數,高估死亡人數。

但是,即使病亡率相同,Covid-19還是比流感更危險。這與隨著疾病傳播而麵臨患病和死亡風險的人數有關。

在一個流感季,隻有大約一半的人有感染的危險。許多人已經有了一定免疫力,或者是因為他們已經感染過一種類似的流感病毒,或者是因為他們打的流感疫苗與當年的流感類型相匹配。

這個數字還沒有大到可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程度,而且流感每年都在傳播。但是,人群部分免疫也是有好處的:在正常年份,隻有一小部分成年人麵臨感染流感的風險,他們傳播速度也較低。這意味著麵臨死亡風險的人數也低得多。

不同於流感,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疾病。在今年之前,世界上沒有人對它有免疫力。這就意味著,即使病亡率相似,它也有可能導致更多人死亡。一個較大數字的百分之一,比一個較小數字的百分之一大。

“每年秋天流感季節開始時,並沒有3.28億美國人易感流感,”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公共衛生副教授安德魯·諾默(Andrew
Noymer)說。“但是,當這個病毒開始時,有3.28億美國人易感。”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新冠疫情下,美國距離實現“群體免疫”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