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全會公報透中南海新動態 揭中共兩大目標 外資撤離被掩蓋嚴重後果 超乎多數中國人想像

  • 未分類

20191101105612845

10月31日結束的中共19屆四中全會,確定了黨管一切和習核心的調子。對於中共四中全會強調的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問題,有文史學者指出,中共要以兩個步驟實現對和對外的控制,先控制中國,再將其統治模式推向全世界。對於外資正大規模撤離,中共官方極力掩飾,安邦諮詢研究人員指出,外資撤離遠比官方公布的嚴重,製造業和零售業的撤離,正對中國產業生態帶來危機。面對經濟危機,中共四中全會似乎未能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中國經濟下滑不止,官方數據顯示,製造業連續6個月萎縮。阿波羅網時事評論員萬維表示,官方數據都這樣了,實際情況更難以想像。

四中全會公報:黨管一切與習核心路線不變

10月31日,中共19屆四中全會結束。當日晚,新華社發布了四中全會會議公報。

會議公報以“肯定三中全會以來政治局工作”開始,以強調“習核心”和“中國夢”結尾。

這次四中全議公報,政治方面,公報再次強調了“社會主義制度”和“黨領導一切”;最顯要的是“必須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核心是要求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

經濟方面,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並再次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在反腐方面,四中全會提出“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其它還有外交、環保和民生、法治的表述,和過往官方表述了無新意。

對於軍隊,強調”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

會議決定,遞補中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為中央委員會委員,並通過了對原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留黨查看二年的處分。

根據公報,會前外界流傳的所謂替補政治局常委、確定接班人等政治流言並未成為現實。

法媒評論指,四中前夕中紀委動作頻頻,包括派巡視組進駐外交部、中台辦及全國台聯等15個中共中央機關,一天內發布11官員遭查,還有兩個軍內副司令員涉違紀辭職,中共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和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也傳出將被查的消息,或顯示當局將進行又一輪政治整肅。

歷史學者揭中共兩個百年目標

《自由亞洲電台》10月31日報道,中共四中全會文件強調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對此,北京文史學者張先生表示,中共四中全會強調國家治理體系,重點就是加強控制。

張先生分析說,中共有兩個百年目標。在第一個百年,中共要完成對內的穩定;第二個一百年即2049年之後,中共試圖將其治理模式推向全世界,至少要和美國分庭抗禮,這是中共的既定目標。

北京獨立媒體人王女士認為,所謂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用習近平的話說,就是要落實“四個意識”,要向核心看齊,這和現代化背道而馳,是加強集權和專制。

中共四中全會公報未見刺激經濟新舉措

《美國之音》報道,中共第19屆四中全會10月31日發表公報,稱要在國家主導的經濟體制中扶持民營企業,但是沒有說如何刺激疲軟的經濟增長。

這次全會是在中國經濟面臨近三十年來最慢增長的情況下召開的。企業和投資人都在期待全會將就刺激經濟,推動增長推出新的舉措。

全會公報肯定了國有企業是經濟的“主體”,同時保證要給民營企業家以“堅定不移的支持”。公報還重申了中共在2013年提出的讓市場力量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美聯社說,公報共有23段,其中只有四句話提到經濟,其餘基本上都是談政治問題。

中共在1949年建政後就採取了計劃經濟體制。從1979年開始進行市場化改革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但中國的經濟體制依然由國家主導。習近平這一屆政府多次承諾要扶持民營企業。但改革派抱怨說,北京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做什麼事情,反而是對控制和壟斷著經濟很多行業的國有企業給與更多和更大力度的支持。

中國經濟嚴峻,10月PMI意外下滑,連續6個月萎縮

10月3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至49.3,已是連續6個月萎縮,顯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仍嚴峻。

凱投宏觀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普里查德表示,官方PMI下降出乎意料。此前接受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計,10月PMI會與9月49.8持平,但內需疲軟、服務業放緩使得指數再度走低。此外,國家統計局另一項調查顯示,服務業PMI從9月的53.7降至52.8,仍屬擴張區間但已減慢。

10月出口訂單新增額連續第17個月下降,從9月的48.2降至47.0;總訂單新增額(包括國內外)同樣落至收縮區間。

阿波羅網實施評論員萬維表示,中共官方數據都這樣了,真實情況更難以想像。此前官方公布的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是6%,已經是近30年來最低,但經濟學家向松祚質疑數據造假,認為真實增長率應該是負數。這說明中共官方數據灌水是很嚴重的。

安邦諮詢:外資撤離遠比官方公布的數據嚴重

近期,在貿易戰壓力下,外資企業加速撤離中國,國際跨國公司如三星、英特爾、LG、諾基亞紛紛關閉在中國大陸的工廠。

中共官方宣稱,外資撤離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而且並沒有外界估計的那麼嚴重,在外資撤離的同時,資金還在不斷流入。中共商務部公布數據稱,今年1-9月份,中國利用外資為100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9%。

安邦諮詢(ANBOUND)研究人員觀察則認為,外資退出中國的情況,比商務部的統計數字可能要嚴重得多。

首先,撤出的外資分布廣泛,以製造業為主。除了以標緻為代表的汽車產業之外,還有以三星為代表的手機產業。另外,全球智能手機代工大廠台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日本夏普合資的界顯示器株式會社,與廣州市政府合資位於廣州增城的10.5代面板廠正在尋求買家。此外,自2018年以來,包括尼康、日東電工、奧林巴斯、愛普生精工等多家世界級企業宣布關閉中國工廠。

除了製造業,一些零售業外資也在撤離。在進入中國市場24年之後,歐洲最大的零售商家樂福6月23日邁出了撤出中國的決定性一步,同意將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出售給蘇寧。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宣布,從7月18日起退出中國市場,不再運營中國市場,停止為亞馬遜的第三方買賣家提供服務。

安邦諮詢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外資的撤離並不一定是關閉工廠或者撤資,也可能表現為國內生產不足,或不進行生產情況,這說明外商投資未能有效轉化成產能,這會產生與外資退出有同樣效果。

安邦諮詢分析說,外資企業的撤出會衝擊整個產業生態。很多撤出的外資已進入中國很多年,與中國市場的合作關係也已很多年,如標緻已合作27年,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24年。它們在中國市場已形成了產業生態和體系,是中國產業生態和消費生態中很重要的一環。這些外資企業的撤出會打亂這種生態體系,與它們在同一體系的上下游產業都將受到影響。特別是與這些外資配套的一些供應鏈企業,可能會跟隨外資撤出中國市場。這樣,單個外資的撤出,就會起到連根拔起的效果。

安邦諮詢提醒說,汽車業的外資撤離不是小事,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例如,日本鈴木撤資之後,法國PSA即準備撤資,這造成福特以及其他車廠的觀望。中國國內目前有一百多家汽車製造廠,150萬工人,還不算零配件行業,一旦出現整個行業性的大麻煩,將會地動山搖,以中國現有的財政力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現在外資車廠的紛紛撤離只是一個信號,要警惕還會有更大的問題在後面。

此外,根據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如果加上依靠外資生存的無數供應廠商、上下游企業,估計人數以億計。

《亞洲新聞周刊雜誌》報道指出,這意味著外資撤走對中國製造業影響之大,可能超乎多數中國人的想像。

來源:阿波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