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的對手不是拜登」:特朗普何以猛攻奧巴馬?

  • 未分類

「我的對手不是睡眼惺忪的拜登。他根本不在考慮因素之列……我的對手是極端左派、什麽都不做的民主黨人跟他們的同夥、真正的反對黨、垃圾主流假新聞媒體。」特朗普周六(5月16日)早上在Twitter上如是說。五個小時之後,他的Twitter網頁上就出現了「奧巴馬門!」(OBAMAGATE!)的簡單「呼號」。

在過去一周多的疫情之中,特朗普與奧巴馬隔空交火不斷。5月7日,司法部正式要求法院撤銷檢控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向聯邦調查局(FBI)作假證供的案件,為「奧巴馬門」打開序幕。特朗普當天在白宮就表示:「奧巴馬政府所做的,是前所未見的……他們是渣滓、是人渣。」翌日,「奧巴馬門」一詞首次登上特朗普的Twitter專號。

特朗普指「奧巴馬門」比尼克遜總統的「水門」事件還要嚴重。(Twitter@realDonaldTrump)

「奧巴馬門」的出處

雖然至今外界也未能完全理解「奧巴馬門」確切所指為何,不過其具體內容大概是指責奧巴馬為了破壞特朗普的選情及其管治,在2016年至後者上任期間主導「通俄門」調查,而針對弗林的案件隻是其中一環。這種論述其實一點也不新,隻不過特朗普能攻擊對手的論據不多,隻好將此等「舊酒」裝進「奧巴馬門」的「新瓶」之中。

弗林一案始自2016年12月底。當時奧巴馬指責俄國幹預選舉,對之實施製裁。尚未上任的弗林卻私下聯絡俄國駐美大使,要求後者不要報複,暗示特朗普「新官上任」之後情況將不一樣。及後,他被指違反禁止平民未經授權參與對外事務的《羅根法案》(Logan
Act)。

2017年1月,聯邦調查局早知道弗林與俄國大使的談話內容,又知道弗林曾向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否認有關談話內容,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James
Comey)決定召來弗林作供,而後者卻再次否認有關談話內容,犯下對聯邦調查局作假證供之罪。

其後,弗林與「通俄門」調查合作,又承認了其作假證供的罪名。然而,現任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2019年初上台之後,為弗林翻案之風漸起,而弗林自己隨後也更換了代表律師應戰。

到了本年4月29日,司法部公開聯邦調查局有關弗林調查的檔案,當中顯示聯邦調查局在2017年1月已確定弗林並無串通俄國,也有訊息記錄顯示當時聯邦調查局已有人質疑傳召弗林作供是否為他設下一個讓他說謊的陷阱——這一點就成為了「奧巴馬門」的實質「證據」。

雖然目前證據並未顯示奧巴馬有參與其中,但特朗普陣營已主動出擊將奧巴馬與拜登拉下水。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還故弄玄虛,將這一宗實際上重要性甚低的案件炒作成要「推翻特朗普」的政變陰謀「罪行」一般。

奧巴馬接連還擊

對此,奧巴馬在5月8日的一場有近3,000人參與的「奧巴馬校友會」(Obama Alumni
Association)閉門視訊演說中,批評撤銷弗林的控罪是「法治的危機」,同時嚴詞批評特朗普的抗疫管理是「絕對亂成一片的災難」。當然,有如此多參與者的閉門演說,影片隨後就馬上送到媒體手中。

奧巴馬此舉打破前任總統不批評政事的政治傳統,除了遭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痛批「毫無格調」、叫他「閉嘴」之外,也惹來特朗普在5月10日母親節當天連發(包括轉發)至少
17條Twitter推文反擊奧巴馬,其翌日的第一條推文也是簡單明白的一句「奧巴馬門」。

到了本周六(16日),奧巴馬在其對一眾傳統黑人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說時,再嚴詞批評特朗普政府:「這次疫情大流行終於完全揭開‘很多掌管政事的人都知道他們在做什麽’的假象。他們之中,有很多人甚至連假裝自己在掌管事情也沒有做到。」

這次批評在公開領域之中出現,比之前的閉門演說又進了一級。也許,奧巴馬未來將會更主動的參與民主黨討伐特朗普的選戰。

拜登呢?

然而,實際上將會是特朗普連任選戰的對手拜登(Joe Biden)到底到哪裏去了?

拜登競選工程的最新發展,大概是其競選團隊周五(15日)公布了新的選舉形勢圖,認為拜登將能在特朗普手上奪回民主黨希拉裏(Hillary
Clinton)2016年落敗的艾奧瓦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洲、北卡羅萊納州,以及佛羅裏達州;而且更有可能在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喬治亞州共和黨傳統票倉跟特朗普爭一日之長短。

相較於特朗普與奧巴馬的隔空對罵,拜登幾乎是完全未有被媒體的鎂光燈照到。

雖然目前拜登無論在全國民調上,還是各搖擺州份的民調上,依然領先特朗普,不過其領先水平也未能明顯超越統計誤差範圍。這種「無聲無息」的選舉工程能否威脅到特朗普實在成疑。

此時奧巴馬突然以較高調的姿態攻擊特朗普,固然是麵對對方「挑釁」的回擊,卻也可能是看到拜登的不濟而要靠自己的人氣去扶拜登一把。

尚未走出奧巴馬影子的民主黨

早在2016年7月,同樣不太能鼓動民眾熱情的希拉裏獲得時任總統奧巴馬高調站台支持。當時就有美國媒體將此舉形容為「曆史性」一刻,並回顧1901年以來所有前總統與同黨總統候選人的關係,指出此前助選規模從來未有這般熱切。

當年的希拉裏最後當然是黯然敗陣。今天年高77歲的拜登,卻似乎也要像當日的希拉裏一般,要由奧巴馬前來攙扶。如此也可見民主黨經曆四年來的溫和派與進步派內鬥之後,最終也免不了回到最能團結全黨的奧巴馬的影子之下。

公關功力甚為了得的特朗普,又怎麽不會看到這一點?故此,在公而言,攻擊奧巴馬絕對比攻擊拜登更具新聞性、更具成本效益。

在私而言,有傳特朗普因為奧巴馬2011年以其「奧巴馬並非在美國出生」的陰謀論在眾目睽睽之下對他冷嘲熱諷,一直懷恨在心。如果2020年的選戰在宣傳戰上竟然變成儼如特朗普對奧巴馬的生死決鬥的話,這也許正好符合特朗普一雪前恥的企盼。作為「看戲」觀眾的我們,此刻的願望也許與特朗普的一樣。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我的對手不是拜登」:特朗普何以猛攻奧巴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