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今鍾:從《廣成子》探索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

今鍾:從《廣成子》探索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

廣成子是黃帝時期的人,隱居在甘肅省平涼市西部的崆峒山的石窟中。黃帝曾親自去拜訪他,向他詢問至高無上的道的本質是什麼。

廣成子回答說:至高無上的道,其原本是幽深虛無的,其極致是微茫靜謐的。只能凝神靜氣的體會。這麼做了,形神自然就會端正,進入安詳而又透徹的境界。關鍵在於潛心修道,不受外界的干擾。我僅僅因為堅守靜默,保持心靈的和平,所以一千二百多年過去,仍然沒有衰老。

***********************

鍾最新哲學探索系列 7

列寧在其《哲學筆記》中說:「在人類認識史上存在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內向外的先驗的(先於經驗)唯心主義路線;一條是由外向內的經驗的唯物主義路線。」

以此打倒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批判的靶心主要針對貝萊克主教(注1)和大衛·休謨。(注2)

對馬克思的實踐批判,是1989年6月4日北京青年與市民的爭民主的運動流血引發的前蘇聯的解體及東歐前社會主義蘇聯衛星國的歷史性改變。

實質上列寧的所謂從外向內的認識世界路線,自己就立不住腳,理論上早已為中華宇宙觀所批判。蘇東坡居士認為人類與宇宙的關係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注3)極微小的蟲與天地的關係,一粒小米和大海的關係。即認識到地球與人類是宇宙的一分子,一細胞,是宇宙內部的產物,所以天人合一在古中國人看來很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老子明確提出順應自然,與自然相諧調,也是中華美學的基礎,即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所說:「陽春招我以煙景,大塊(大地,宇宙)假我以文章」其形象與靈感從宇宙中來,所以中華傳統詩、詞都有人類的情感與宇宙的美麗互相溶和的特點即所謂「情景交融」。

而馬克思從誕生起在宇宙中定位的基點上就錯了,自外於宇宙,把自己放在宇宙之外的對立面,揮起堂·吉訶德(注4)的長矛要誓死征服宇宙。所以別人看到的是吉訶德痴迷於騎士小說的愚蠢,馬克思看到的卻是唐吉訶德手執長矛向怪物(風車)衝鋒的執著與百折不回,所以馬克思在《1948: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筆記》中最欣賞的人物是吉訶德。

吉訶德被自己要征服的大風車所粉碎,長矛寸斷而幾乎人亡。

馬克思的命運也註定如此。它的經濟學基本邏輯是物質、經濟決定一切,生產關係決定一切,而原動力是生產力,而對生產力的定義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

渺小的人類要征服浩瀚的大自然,因為狂妄到以為自己是知識王國之神,是征服無生命的宇宙型大機器的天才幽靈。

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宇宙就局限在伽里略之後不斷改進的包括今天的射電望遠鏡在內所看到的無限星空的世界。

列寧所批判的貝克萊主教等人的《先驗論》及貝克萊主張的「存在即被感知」(注5)反過來說不被感知就不存在,(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也不是真正的從內向外認識世界。

但列寧根本不知道有一條真正的從內向外的認識宇宙的途徑。西方哲學之祖蘇格拉底(注6)提出的「先認識自己」的認識路線,在希臘不被人理解而被打斷,卻在東方得以落實和實踐,那便是東西方都曾存在的形上學——修煉文化:從人體,生命去探索宇宙之路。

這種形上學,是共產主義最怕的必然解體它的意識形態,所以在《毛澤東選集》內《矛盾論》之註解中,把形上學歪曲為靜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世界的反動玄學。所以在共產黨統治下,形上學代表一切錯誤的思想根源。讓年輕人退避三舍,視為最危險物,不敢接近。

感謝蘇東坡居士,是他使歷史保留下一個珍貴的文獻。記錄下人文始祖黃帝拜師進入修煉文化的入門及途徑:《廣成子解 》。中華五千年以來的文壇,文人墨客如滿天星斗,只有蘇東坡敢做這件事,因為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文人都去做官,視精神修行為「虛誕妄作」,蘇東坡年輕時與摯友佛印和尚反覆辯論,蘇東坡就認為「作官是實在事業,修佛是無影之談」久而久之受到佛印影響,蘇東坡自己也獨創了「蘇子瞻靜坐法」,(注8)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消化不良之類身心疲憊等確有神效,雖然還是在修煉文化之門外,但蘇軾自己已有初步靜而不思的體驗。

另方面修煉文化與求知識是兩回事,《易經》中講「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儒家就理解為宇宙運行剛健有力,君子就該以為榜樣,不斷求知上進;但修煉文化對「以」字的理解深究了一步,現代古漢語研究,把「以」字單列為「使動詞」有「把……用來」的意思,即把「天行健」用來自己強化自身。用現代話說是用宇宙運行的原理來指導自己:改變身心而與宇宙同化。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所說「苟全性命於亂世」一般人認為就是保住性命,但修煉文化把「性」與「命」相聯繫,孔子說「食、色,性也」修煉家對這兩個性都要求淨化。日本國有厚生省可能就是衛生部(保衛生命的部),但修煉文化認為人所以生老病死「生生之厚」是後天原因,廣成子就認為人「因五味而生,因五味而死,五味各有其主,(酸主肝,苦主心,咸主腎,甜主脾,辛主肺)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久之則積炁熏蒸,人腐五臟,殆至滅亡;」(注9)後人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道家修行,遠離濁世,看重自然食物:枸杞,山藥,黃精,玉竹,首烏,靈芝之類。(注10)對「色」更淡化,諸葛以為色是士人不免「入於下流」之因。(注11)身心的淨化,無病的身心,純潔的身心是修煉入門的開始,所謂「築基」,是修煉的基礎;儒生不能縛雞,修煉家犀虎不侵。道家不講向外去格物致知,而是以自身為小宇宙,身心提升層次後可以反觀內視;身體似在內縮不斷發現「竅」(現代所謂「蟲孔」)不斷進入更深一層的更微觀的空間。

蘇軾發現的《廣成子》中有這種原始的說明,廣成子最初講如何清淨無為淨化身心,最後說到自己「故余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以游於無極之野」應當是指這種內縮於體內更微觀的空間而不是身體外在的地球的大氣層。

現代粒子物理已發現,固體鉛固然防原子,但更微觀的中微子可以穿透一光年厚度的固體鉛,瞬間可穿透幾百個地球,因為粒子內部空隙極大,有人把原子核與原子間的空間比之為足球與足球場,有的比做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

道家修煉講「虛無」就是看透了宇宙空間這種「虛」的實質,從而講「無為」就是看到了人類的渺小,宇宙自循其規律而行,庸人自擾,違反自然反而會干擾與破壞。

太極圖如牆上掛鍾一樣,自然的轉動,該走到那一步人類只能順應或輔助。

所以馬克思,列寧,史達林,毛澤東戰天鬥地征服大自然的結果,如《九評》所總結,折騰死了上億無辜生命,把中華燦爛山河大地污穢到水不能喝,空氣不能吸,食品處處含毒不能吃,這一切源於馬克思主義出生就定位於與宇宙相對立,渺小的人類要征服根本不了解的無數層層橫向與縱向的宇宙,只能導致對地球的污染與逆向性破壞。

中華形而上之學,天人合一不是空話,其基礎是人類定位的準確,人是宇宙所生,是宇宙的一部分,一分子,一個小宇宙,與宇宙一致,進而同化,而不是妄自尊大地妄言征服人類之母,之祖,之根的宇宙,而是去法(仿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小的粒子寓於更大的粒子,層層仿效,以至於極,最大最高的宇宙,層層粒子以更大粒子為宇宙,為師。在人類則應如黃帝《陰符經》中所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外國人不懂作為黃帝為什麼有興趣於醫書《內經》?問題就在這個「內」字,這是中華文化之源,所謂「醫不離易」「 易不離醫」,中華文化認識宇宙,就是從人體小宇宙開始,因為在宇宙中定位準確因而源遠流長。

現在何祚庥之流要消滅中醫,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消滅中華文化之根,而且在中國大陸中醫被改造得早已面目皆非,(注12)把華佗,扁鵲等修煉所致的可以內視病人臟腑,無知地批判為迷信,只准研究方劑。六十年代蘇聯專家只肯定一味藥:五味子可以穩定神經系統,余皆否定。把中草藥提純成注射劑單獨注射入人的血管和皮下,更為荒唐,後果難料。

消滅中醫,為要消滅中華文化:人體 —— 生命 —— 宇宙的系統科學,把中國大陸達定位在破壞宇宙的對立地位,去等待可怕的後果。

為了請讀者了解原著,下面把黃帝之師《廣成子》一書(由蘇軾留下的《廣成子解》) 附在下面。

原文後面括弧內為筆者的白話解讀,和蘇軾先生的理解有所不同,請惠以注意。

《廣成子解》

《廣成子解》是能找到的道家第一篇經典文書,是第一位帝王之師:廣成子傳給人文始祖黃帝的「道」,(伏羲更早,但傳的是圖畫思維)此文獻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內求之特點:

蘇軾《廣成子解》

原文: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山,故往見之。(《廣成子解》今譯)

黃帝曰:「我聞吾子達於聖道。(聽說您達到道的最高境界)敢問聖道之精。(抖膽問聖道的精華)吾欲取天地之精,(想攝取天地蘊藏的動能:運動的能量,)以佐五穀(用以補養農作物)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又想掌控陰與陽)以遂群生(順陰陽之道領導眾生)為之奈何?(怎樣做啊?)」

蘇軾解:

道固有是也(道固然有這一真理),然自是問之(然而從這兒去問))則道不成(就成不了道,不合於道),(「是」:這個,這裡)

原文:

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你要問的)物之質也(一切事物、物質之本質)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但是你設想的統治陰陽,卻是對事物的違背、破壞)

蘇軾解:

得道者不問(已經得道的人不用問)問道者未得也(問道之人說明他還沒得道)得道者無物無我(得道的人,沒有物,也沒有我)未得者固將先我而後物,(沒得道的人必定先想自己,而後才是物)。夫苟得道(說人一旦得道)則我有餘而物自足(那麼必然自己精神道德充足,物質自然夠用)豈固先之耶?(怎麼能先想自己那?)今乃捨己而問物(現在卻是不談自己,而去問物質)惡其不情也。(嫌他不誠實啊)

故曰:(所以廣成子說)「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

言其情(就說他的實情)在於欲己長生(是想自己長生)而外托於養民人(而託詞說為養民人)遂群生也,(讓眾生順遂天地之道)豈非道之餘乎?(豈不是道之末流嗎?)

原文:

廣成子曰:「自而治天下也(自從你治理天下呀)雲氣不待族而雨,(雲氣還沒得相聚就下雨)草木不待黃而落(草木還沒等發黃就落地了)日月之光,益從荒矣!(日月的光之能量,越來越荒費啦!)

蘇軾解:

天作時雨(老天按時下雨)山川出雲(雲出於山海)、雲行雨施(雲氣行動,雨就施行)而山川不以為勞者(那山川並不以為勞累)以其不得已而後雨(因為他不得不下雨)非雨之也(不是主動要下雨啊!)春夏發生(春夏按順序草木出生)秋冬黃落(秋冬葉黃而落)而草木不以為病者(但草木並不以為是病)以其不已而後落(因為它不由自主而後落地,並不是主動去落啊!)

今雲不待族而雨(如今雲氣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待黃而落(草木不等黃就落下)雖天地之精(雖然是天地的精華)不能供此有心之耗,(也不提供給人為的虛耗)故荒亡之符(所以荒費殘亡之象徵)先見於日、月(最先見於日、月,日、月最先有感應),以一身占之,(用身體來比喻)則耳目先病矣!(那就首先是耳不聽,眼不明了啊)!

原文:

廣成子:「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以語至道?」

(你這位善言詞之人,心地狹窄,又怎麼可以跟你講大道?)

蘇軾解:

真人之與佞人,猶谷之與稗也。(真人與凡人,猶如稻穀與相似之稗草)所種者谷(所種下的是谷種)雖瘠土墮農(即使地貧人懶)不生稗也(也生不出稗草)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種下的是稗草種子,即使四肥人勤,出生不了谷穗。)今始學道(如今剛開始學道)而問巳不情(就問得不虔誠)佞偽之種(不真實的種子)道何從生?(道怎麼能產生,從哪裡生出?)

原文:

黃帝退(出),捐天下(放下國事)築特室(蓋修煉的草屋)席白茅(趺坐在茅草)閒居三月(清靜無為三個月)復往邀之(又去求見廣成子)。

廣成子南首而臥(頭朝南而息臥),黃帝順下風(小心地順著下風向)漆行而進(跪著走)再拜稽首而問曰(三次跪拜,扣頭至地而後問)

「聞吾子達於聖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抖膽問您治理身體,怎樣才可以長久?)

蘇軾解:

棄世獨居且(出世獨修),則先物後己之心(那麼先問物不問自身
,這種人心)無所復施(沒有存在的地方,也想不起來)故其問也情(所以他這次問的是真情)

原文:

廣成子蹶然而起曰:(蹶然:急劇狀)「善哉問乎?(問得好哇:這次問到點上了,從自身小宇宙開始,才能到達大宇宙之道)來,吾語汝聖道。(過來,我告訴你大道)

蘇軾解:

廣成子至此(到這時候)始以道(才把道)語黃帝乎?(告訴黃帝嗎?)曰:否。(我說不對)人如黃帝(象黃帝那樣的人)而不足以語道(還不夠格聽講道)則天下無足語者矣。(那就全世界也沒夠格聽講道的人啦)。吾觀廣成子之拒黃帝也。其語至道已悉矣(我觀察廣成子之所以拒絕黃帝呀,他講的話,其中聖道,聰明的黃帝早已聽懂得道了。)是以閒居三月而復往見(所以靜修三個月再去求見)蹶然為之變。(急劇地為黃帝而改變態度)其受道豈始於此乎?(黃帝他接受了道,哪會是從現下才開始哪?!)

原文:

廣成子曰:「至道之精,(大道之本身精華)窈窈冥冥(深遠難見),至道之極(道在極端最高處)昏昏默默(廣成子已達之某層宇宙外之間隙)

蘇軾解:「窈窈冥冥者,其狀如登高望遠(往下看,卻看得極遠),千里之毫末(最遠處的纖維之絲也很清楚)如臨深府幽(象親臨極深之處,可探到最幽深處)玩萬仞之藏寶也(得到最深遠最高處的妙理)。」

昏昏默默者(達到無星無光的最暗處)其狀如枯木死灰(毫無生命氣息)無可生可然之道也(沒有生命,沒有意識,往上看昏昏默默,什麼都沒有,往下看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蘇軾曰:道止於此乎(蘇子說:道就此到頭了嗎?)曰:此窈冥昏默之狀,(這種昏天黑地的狀態)乃致道之方也(乃是修煉的方法)如指以為道(如果指的是道的形態)則窈冥昏默者(那麼,什麼也沒有,昏暗狀態)可得謂之道乎?(可以叫作道嗎?)人能棄世獨居(人能出世獨修)體窈冥昏默之狀(體會道無形無聲的狀態)以入於精極之淵(用以進入到精進之極處,極深之淵源)未有不得於道者也。(這樣沒有不得道的)

學道者,(學道的人)患其散且偽也(就怕不專一,心不誠)故窈窈冥冥者,所以致一也,(窈冥昏默才能一心不亂,專一之極)昏昏默默者,是所以全真也(什麼都沒有,無物無我才能達到求真啊)

原文:廣成子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視與聽都會迷亂人心,唯有靜才能抱養元神,身體會自行調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形乃長生(一定要靜而清純,不要勞耗外形,不要動搖精氣,肉體才能長久)慎汝內(守住心性)閉汝外。(封閉外部一切刺激)多知為敗(外部凡人見解多了,修煉會失敗)」

蘇軾解:

「自此以上(從這裡往上)皆真實語(都是真言實話)廣成子提耳畫一,以教人者(是廣成子耳提而命,凝鍊為一用以教導人的),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則無為也(不看不聽,靜守元神,就會無為)心無所知,則無思也。(心無所想,才能靜無所思)心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則無慾也(清靜節勞,精不耗損,就無色慾)三者具而形神一。(無為,無思,無慾三樣具備,就會形與神合一)形神一而長生矣。(形神合為一體,就可以修煉長生了)內不慎,外不閉,二者不去,而形神離矣!(內不斷慾,外受色之刺激)或曰:(或許有人說)廣成子之於道(廣成子對於道)是數數與?(就這麼點東西嗎?)曰:(我說)谷之不為稗,在種時一粒耳,何數不數之有(穀子不是稗草,就在於這一粒種子啊,有什麼數不數的,那是「量」而不是「質」)然力耕疾耘,不可廢也(當然精進,,勤修,不可荒廢)

原文:廣成子曰:「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我把你同化到光明的空間以上)至彼至陽之原也(到了陽極的空間)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又可以進入深遂之門)至彼至陰之原(到那個陰極的空間)

蘇軾解:

窈冥昏默,長生之本(靜到一切皆無,是長生的根本)長生之本既立(長生的根本立住了)亦必有堅凝之者(也必然有堅定、凝固之法)二者如日月水火之用(兩者如陰陽之道)所以修煉變化,堅氣而凝物者也(所以修煉中的變化,堅其精氣,凝在體質)蓋必有方矣。(其師必有方法傳授)然皆必至其極,不極不化也。(然而必需修到頂點,否則不能同化於道)

原文:廣成子曰:「天地有官,陰陽有藏」(天地有管理,不是無政府狀態,陰與陽都潛藏在廣大世界之物質中)

蘇軾解:

「廣成子以窈冥昏默立長生之本,以無思,無為,無欲去長生之害
,又以至陰至堅凝之(廣成子用無知無識,空無境界確立長生的根本,用無思、無為、無欲屏去傷害長生之患,又用陰極鍛鏈考驗他)吾事足於此矣(我認為修煉的事,到此夠充足了)天地有官,自為我治之

(宇宙有人為我們管理,不用我們操心。)陰陽有藏,自為我蓄之(陰陽潛藏於各處,為我所用而蓄存,用之不竭)為之者在我(修行在我)成之者在彼(成功在於師廣成子)

原文:廣成子曰:「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慎重保持住人身,他會自己提升而堅強)

蘇軾解:

言長生可必也(是在說,長生可以修道)物豈有稚而不壯者哉!(凡物哪裡有幼苗不自己長壯的哪!是一個不知不覺的自然過程)

原文:

廣成子曰:「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我專一守德,處於和的狀態)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我修行已一千二百年了),吾形未嘗衰(外形從沒有衰老過)

黃帝再拜稽首曰:(黃帝再次行大禮,叩頭至地說)

「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您的道太大了!)

廣成子曰:「來,余語汝,(廣成子說:「過來,我告訴你:」)

彼其物無窮(宇宙無限廣大,)而人皆以為終(人都以為世界就這麼大)彼其物無測(宇宙深不可測)而人皆以為極(但是人都以為掌握了真理)」

蘇軾解:

物本無終極(物質不滅)其分也成也(它分化,生成)其成也毀也(它成熟,它毀爛)物未嘗有死(物質不滅,只是形態轉化)故長生者,物之固然(所以長生永恆是物質的固有性質)非我獨能,(我並不是特例)我能守一而處和,故不見其分,成與毀耳(能永恆處在靜止中不再發展,也就不分化,不解體)

原文:

廣成子:「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修得吾道之人,上乘者為皇,下等的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見土(失去我道的,上等的能見到光的空間,下等的入於土)

蘇軾解:

皇者其精也(達到「皇」之位的已經是精緻的粒子組成)

王者其粗也(只夠「王」資格的,是粗糙的粒子組成)

生者明,死者幽(活著的人在有陽光的世界,死者在幽暗的世界)幽者不知明,明者不知幽(陰陽兩界不能溝通。)

原文:

廣成子曰:「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返於土(現在一切生物,都從土中出生,又返回到土中)故余將去汝,入無窮之門(所以我將要離開你,進入無窮宇宙的門口)以游於無極之野(去飄遊沒有邊界的廣大空間)

蘇軾解:

「蓋有以示化,去世,形解入土之意也與?(是表示將去世,屍解入土的意思?)

原文:廣成子曰:「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在宇宙中,我與日、月一同發光,我和天地同在)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有緣遇到我道的人會牽線同行;遠離我道的人會昏聵糊塗,人都有死而我獨存。)

蘇軾解:

「可見,可言,可取,可去者,(會看會說話,會生會死的)皆人也(都是人間的你)非我也(不是原來的生命)不可見,不可言,不可取,不可去者,是真我也(見不到,非言語所能形容;不能取出,不能離開的是你的元神,是原來的你)近是則智(接近這個道理的人會有智慧)遠是則愚(遠離這個道理的人會愚昧)

得是,則得道矣(得到這個,就得道了)故人其盡死而我獨存者,此之謂也(所以別人都死了,而我獨存,就是這個道理!)

註:

1,貝克來主教(1965——1753)愛爾蘭哲學家

2,大衛•修謨(1711——1776)蘇格蘭人,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

3,見於蘇軾《赤壁賦》

4,西班牙作家 萬提斯所著小說《堂•吉訶德傳》的主人公。

5,貝克來所著〈視覺新論〉

6,蘇格拉底(前464——前399),古希臘先知,西方哲學之祖

7,蘇東坡(1036——110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思想家。

8,見《本草備要》中《勿藥元全》

9,《陰符經》注

10,李時珍《本草備要》

11,諸葛亮《戒子書》

12,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毛澤東提出中西醫結合,用西方醫學培養中醫接班人,醫理錯位,甚至用計算機軟體診斷、開藥,單劑注射等等,造成混亂,損害中醫聲譽。

今鍾:從《廣成子》探索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今鍾:從《廣成子》探索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