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讓步的秘密被黨媒洩密

  • 民生
20190103090114805

中美貿易戰暫停期已經過去三分之一,儘管雙方和解的氛圍正在擴散,但美貿易代表稱,可能需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中國大陸黨媒的常用詞泄露政經不穩,“穩預期”頻頻出現,“厲害國”卻逐步收縮。海外民運領袖魏京生指出,若沒有柯林頓給中共“最惠國待遇”,共產黨不可能會“熬到今天”,更不可能變成美國的威脅。美國教授分析,北京做出讓步承諾為何不可信,對90天內達成實質協議的可能性存疑。

據《紐約時報》周二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告訴美國總統川普,為了使中共在貿易談判中做出有意義的讓步,可能需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

報道稱,這位主導與中共談判的貿易代表告訴朋友和同事,他有意阻止總統接受“空頭承諾”,比如暫時增加大豆或牛肉的購買量。

萊特希澤被視為貿易鷹派,他一直試圖通過關稅推動中共進行實質性的改革。

貿易戰嚴峻;黨媒用詞“厲害國”輸給“穩預期”

根據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2018年年終報道,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中國大陸傳媒的慣用詞也有所改變,從2018年7月初美國開始發動貿易戰之後,“厲害了,我的國”已經在傳媒上失去往日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穩預期”,一個較為收斂的用語。

法廣報道,撰寫這份報道的是該計劃中心主任、前資深大陸新聞工作者錢鋼。報告以統計方式,計算大陸傳媒慣用詞的使用頻率,反映中國的政治狀況。

報告書同時指出,中國的政治術語當然不是光從字面來解釋,而是要懂得個中字裡行間的奧妙。“穩預期”這個詞在人民日報的歷史上,在標題上只出現兩次,兩次都在2018年8月。內文中出現這個詞,2018年上半年只有3次,但下半年卻出現48次。

“中國製造2025”和“中國方案”也在下半年逐步退出傳媒的版面。所謂“中國方案”就是中國模式或稱中共模式,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模式,要推廣給世界其它國家。

根據報告書,中國傳媒出現“中國製造2025”的用詞,上半年佔了全年大概75%,下半年只25%。至於“中國方案”,下半年只佔全年的五分之二。

人民日報用“金融風險”這個詞,也有明顯的增加。報告書指出,2015年和2016年,“金融風險”的見報率只是屬於“溫”的類別,但到了2016年已經成為一個“熱”詞,而且還一直的繼續發熱下去。根據報告書,2015年,“金融風險”這個詞出現大約225次,之後一直升溫,到了2018年已經差不多出現350次。

“下行壓力”也一樣。根據報告書,2018年第四季傳媒出現“下行壓力”的次數,比起其他三季高出至少一半。

1月1日是美國與中共建交40周年,但外界對美國與中共建交的質疑越來越多。

當年若沒有最惠國待遇中共不可能成為威脅

海外民主人士魏京生回憶,對柯林頓政府的決定,當時美國左右派的各大報紙民意調查,都說70%左右的老百姓不同意給中共最惠國待遇、不同意讓它加入世貿組織,但是柯林頓政府直接施加壓力給聯邦議員,希望聯邦議員投票支持他的決定。

柯林頓政府的“脫鉤”政策,使美國失去了向中共施壓使其改善人權的“利器”。魏京生指出,如果當年不給最惠國待遇、不讓它加入世貿組織,共產黨不可能會“熬到今天”,更不可能變成美國的威脅。

前美國駐京大使、柯林頓政府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回憶,1993年上任的柯林頓政府將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附加上人權條件,但人們很快意識到,美國希望的進展不可能實現。1994年,柯林頓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將貿易與人權問題脫鉤,推行新的人權戰略。但洛德指出,柯林頓政府實際並沒有真心推行這一政策。

洛德說柯林頓“犯了個大錯,給自己的政策拆台”,在人權問題上“只是走走過場”。這被中共鑽了空子,中共看到美國內部混亂,“總統(柯林頓)在打馬虎眼”,自己拆自己的台,所以“他們(中共)也就沒有動機去做任何讓步”。

洛德指出,美中關係目前遇到了最嚴峻的挑戰。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面臨的是“全面系統性問題,合作面在縮小,爭論領域在擴大”。北京“扼殺所有自由”,“切斷所有異議人士的自由,抨擊西方價值觀”。而且中共無視國際法,對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更具侵略性;追求重商保護主義,盜竊和強迫轉移技術等等,一切都比歷史性挑戰更嚴重。

在柯林頓政府中擔任東亞太平洋事務副助理國務卿的謝淑麗(Susan Shirk)也承認,當年確實過度強調了貿易發展會促成中國政治轉變的說法。她說,“為了讓國會批准中國[最惠國待遇]永久正常貿易夥伴地位,我們絕對誇大了它在政治上的好處。”

貿易休戰倒數!習近平幾大讓步真或假?

進入2019年,中美在阿根廷定下的90天貿易戰“休戰期”剩下不足60天。在北京做出一系列讓步之後,目前各界都在討論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習近平做出的這些是否僅是書面承諾、是否可信?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的觀點相當具有代表性:

“現在看來,北京是想做出一些改變來迎合美國總統川普(川普)的要求,但中共已經把自己的信譽搞壞了,這個政權一直靠謊言在國際社會生存,西方社會已經意識到,它加入世貿時做出的承諾都沒有兌現。”

“美國政府已經清楚認識到,如果中方不做出政治結構上的改變,是無法真正做出經濟改革的。中國的政治經濟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它的政治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中共目前想在保有政權的前提下做出某些經濟讓步,但關鍵問題是這是做不到的。它的政權是建立在這個經濟基礎上的,政權財力來自這個經濟基礎,如果改變這個經濟制度,這個政權就無法存在了。”

謝田認為,基於上述理由,北京做出的讓步承諾並不可信,中美在“休戰期”達成實質協議的可能性存疑。

阿波羅網文學承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