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傳統文化: 君子之交

  • 新聞

20190703030436515

范仲淹在泰州當官的時候,認識了當時年僅二十歲的富弼。一見面之後范仲淹對富弼大為欣賞,認為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薦給當時的宰相晏殊,還替他做媒,讓他做了晏殊的女婿。

幾年以後,因為當時在山東一帶多有兵變,有些州縣的長官看見亂兵來攻打不是進行抵抗,而是開門延納,以禮相送。兵變被鎮壓後,朝廷派人追究這些州縣長官的責任。

富弼很生氣的說:「這些人都應該被判處死罪,否則的話,就沒有人再提倡正氣了。」

范仲淹則說:「這些縣官進行抵抗的話,又沒有兵力,只是讓百姓白白受苦罷了,他們這種做法,大概是為了保護百姓採取的權宜之計。」二人意見不同,爭執起來。

有人勸富弼說:「你也太過份了,你難道忘了范先生對你的大恩大德了嗎?你考中進士後,皇帝就下詔求賢,要親自考試天下的士人。范先生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馬上派人把你追回來,還給你準備好了書房和書籍,讓你安心溫習考試,你因此被皇帝賞識,難道你都忘記了嗎?」

富弼回答說:「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范先生舉薦我並不是因為我的觀點始終和他一樣,而是因為我遇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觀點。我怎麼能因為報答他舉薦我的情意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呢?」

范仲淹聽後說:「我欣賞富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啊。」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友朋之道。儒家認為朋友是人與人之間除了親情之外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對朋友要待之以誠,友情應該建立在互相欣賞、互相瞭解的基礎上。因此,在與朋友交往的時候,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不盲從,不隨便附和。這樣的友情,雖然看起來像水一樣平淡,但是卻可以更加長久。

所以後人稱頌范仲淹和富弼的交往是君子之交。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看,朋友的交往,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你對好,我也會對你好。有富同享,有難同當。我有好吃的,邀請你也來分享。這樣的朋友該很好了吧,有恩情,講義氣。

當然,對朋友的恩情和義都是對的。但是真正的恩與義卻不是建立在日常的物資基礎上的。也不是簡單的表面上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如果朋友的交往都是建立在這些上面,即便是真的友情也是很世俗的,渾濁的。這樣的朋友之交是不能長久的。正如故事中的富弼如何因為范仲淹曾經幫助過自己,那麼就要支持范仲淹的想法。看起來很夠朋友。其實只是凡夫俗子的朋友之道,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的朋友,就會如同這些表面的物質利益一樣,其實是轉眼就會消逝的東西。因為朋友交往互相表達的媒介就是一些東西了。而這些都是最表面的,也是最容易讓人產生自私,貪婪和慾望的東西。這樣朋友交往又如何能長久而高尚呢?

君子之交,重道義,相敬相知。看重的是心靈的交往。淡淡如流水,綿綿不斷絕。古人有句話叫:神交已久。說的是一個人仰慕另一個人的人格才華。想和他交為朋友,這樣的朋友之交一定會成為君子之交。

來源:明慧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