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企上半年債券違約觸目驚心

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債券違約超625億人民幣,其中國企違約比率上升。外界擔憂,中共政府可能減少為國企債務提供擔保,或引發市場動盪。

中企上半年債券違約觸目驚心

路透社7月9日報導,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債券違約累積達625.9億人民幣(96.7億美元),創歷史紀錄新高,其中國企違約比率上升。

惠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總共有25家企業償還債務時出現違約情況,高於去年同期的19家。國企貢獻超過半數的違約額、達366.5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今年中國企業債券違約金額創歷史紀錄新高,突顯信貸環境緊縮,也顯示在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收入減少,其為國營企業紓困的意願愈來愈低。

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30日報導,今年第二季期間,中國六大財力偏弱省份及直轄市的國企所發行的債券,殖利率中值已從去年同期的不到3.5%跳升至超過5%。相較之下,全國多數國企的債券殖利率過去六個月來卻逐漸走低。

報導稱,這顯示中國富饒及貧窮地區的差距益發擴大。債券投資人關注的六大省份與直轄市,分別為河北省、河南省、遼寧省、山西省、天津市和雲南省。

惠譽分析師Shuncheng Zhang指出,二級市場早在某種程度反映上述地區違約風險增加隱憂。他說,部分地區(像雲南與天津)二級市場殖利率明顯攀高。

標普全球評級今年3月11日發布研報指出,中國地方國企將於今年到期的境外債券規模高達250億美元,這些債券正面臨利率跳升和市場融資渠道收緊的衝擊。

報告稱,財力較弱或與違約事件相關聯的地方的國企或將面臨更高的再融資風險。

在地方國有企業即將迎來2021年債務到期潮之際,中國國內接連發生的三起重大違約事件導致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斷上升。標普全球評級認為,違約事件將推高250億美元本年度內到期債券之再融資風險。

據標普觀察,債券價格波動漸與發行人所處省份相連。在投資者認為財力較弱或與近期違約事件相關的省市,如河南、重慶、雲南,投資者對當地國有企業的態度已較為謹慎。

今年1月,河北省政府試圖使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免於違約,但最終失敗。該公司是河北省內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緊接著,重慶市一家大型能源企業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公司(重慶能源集團)在3月上旬陷入債務違約。

上述事件使投資者對國企債務的政府隱性擔保漸失信心,致使其債券價格下跌。

違約事件也顯示出投資者對其認為財力較弱的省份更加敏感。部分地方政府財力不足以解救當地的困難國企,使其政府隱性擔保較不牢靠,紓困失敗的可能性也更高。

有鑑於此,投資者在評估這些地區的國企信用狀況時更為謹慎,相應地影響其對債務的定價。而這些做法很可能導致國企的債券利率和融資能力出現兩極分化,而且部分地方的國企將受到較大的衝擊。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