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格芯300億美元賣身 英特爾的野心藏不住了

  • 經濟

全球半導體的格局在一次次巨頭連縱合橫的併購潮中洗牌重整。英特爾還在繼續補齊它的晶片王國版圖。

 

20210722104700497

 

近日有消息稱,英特爾正在和晶片生產商格芯展開收購談判,交易金額或將達到驚人的300億美元。

雖然英特爾方面拒絕對此作出回復,格芯方面的發言人也拒絕承認雙方的談判,但如果這筆交易順利完成,將會是英特爾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不過,消息披露後,業界對於這筆潛在收購的看法產生了兩極分化。

悲觀的一方認為,格芯和英特爾對於路線的追求並不一致。一直以來,格芯的態度很明確,並不執著追求微縮工藝的產能,而是選擇在成熟節點上不斷打磨,目的是為了提高某些節點上的晶片成本/集成優化/功耗。

追求尖端工藝確實是一場成本和時間的賭博,這種求穩的選擇無可厚非。格芯的工藝雖然在可穿戴、射頻、IoT等領域穩紮穩打,但代價是拱手送出毛利率更高的移動市場——和三星、台積電等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格芯,收入只有不到台積電的零頭,毛利也低得可憐。

而英特爾現下的緊迫性是如何奪回先進位程的頭把交椅,重拾對產業的主導權,而早已止步7nm研發的格芯對英特爾先進位程突圍的助力十分有限。

但格芯對英特爾不是價值全無。

早在今年3月份,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新官上任三把火,用一個小時的直播宣布了英特爾IDM2.0的願景。

英特爾的IDM2.0計劃的重點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發展7nm先進位程,搶占新工藝節點先機;

一個是在晶片代工方面重新做好產業分工,包括三方面:堅持原先IDM模式下自有工廠的戰略;不反對使用外部晶片製造廠商;對外重啟原先失敗的代工業務,為美國和歐洲的廠商提供代工服務。

英特爾的變革,從競爭的視角來看,也是為了分掉廠商對於亞洲的依賴,重建歐美的晶片製造勢圈——目前,全球半導體製造的產業格局形成了亞洲中心,八成分額集中在中國台灣和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加起來也不過20%。

台積電目前7nm以下成熟製程依舊占據營收半壁江山。格芯手上掌握90奈米-14奈米完整成熟製程,且同為美系公司,未必不會成為英特爾在成熟市場對打台積電的籌碼之一,同時也可以與英特爾手頭的10奈米工藝、以及正在攻克的7奈米形成互補,拼湊起更一個完整的工藝節點版圖。

這筆交易如果真的完成,英特爾可以一次性將格芯苦心經營拿下的7%全球市場份額收入囊中,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廠商,在缺芯大環境下獲得當下最珍貴的產能。

更重要的是,晶片製造是英特爾亟待補上的一環,也是奪回先進位程話語權的一步棋。IDM2.0計劃之下,英特爾其實做了兩手準備:先進位程研究費錢費力又不一定能成功,一旦英特爾的7nm,甚至是5nm在製造方面研發受挫,就立馬可以快速整合第三方資源托底,快速進行加工製造,加速上市,不至於和AMD拉開太大差距。

而英特爾這樣的IDM廠商重啟代工業務時,不一定具備對其他客戶服務的精神,格芯或許也可以幫助英特爾重新熟悉Foundry代工模式的know-how。

從這些角度來看,格芯對於英特爾來說不是沒有利用價值。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認為,「收購格羅方德是英特爾做出的正確決定」。

問題是,格芯值不值300億美元?此前摩根史坦利對格芯的估值正是300億美元,和這次傳出的作價完全一致。不過,知名的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提出了不同的參照物。

他認為,格芯與聯電的市占率都是7%,可以互為參考標的,聯電的市值只有250億美元。並且,彭博預計聯電明年能賺16億美元,而格芯相較之下客戶不強、成本更高,明年的收入很有可能將達不到聯電的水平。

在他看來,英特爾這筆300億美元的支出不僅會整體上拉低其毛利率和ROE,還需要在未來數年承擔起這筆龐大的商譽攤銷,也就是市值高於書面價值的部分。

不管這個消息最終有沒有變成現實,「晶片之王」英特爾的轉型野心已經是擺在檯面上事實。

在晶片製程方面,英特爾被市場稱為「牙膏廠」,新CPU使用14nm許久,還衍生出了14nm++的工藝節點。10nm工藝量產遲遲沒有落地,而對手AMD早已將CPU的主要製程推進到7nm、5nm,老夥伴蘋果也為此拋棄英特爾選擇自研晶片的道路。在二級市場,英特爾的市值也已經被英偉達超越。

這已經不是英特爾今年傳出的第一筆大額收購。此前,AMD公司此前拋出了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的計劃,作為回擊,英特爾豪擲167億美元收購了可編程邏輯器件廠商Altera,成為僅次於僅次於賽靈思的全球第二大可編程邏輯器件廠商。

全球半導體的格局,就是在一次次巨頭連縱合橫的併購潮中洗牌重整,背後也是商業勢力的明爭暗鬥。

英偉達此前對ARM的收購案就遭到了各大晶片公司的反對,如果英特爾真的要收下格芯,同樣的戲碼未必不會重演。

可以預見的是,這次兩家巨頭的合併或許不會是一筆簡單的交易。

當中的複雜性在於,格芯作為曾經脫胎於AMD的廠商,雙方「分手」後依舊有著深入的聯繫。格芯此前就與AMD達成了高達16億美元的晶片供應協議,而AMD在CPU上與英特爾又素來存在著競爭關係。

如果最終交易真實存在,那麼融入巨頭生態的格芯亟待處理的問題是,如何平衡好那些與英特爾在CPU/FPGA等領域存在競爭的老客戶們。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格芯300億美元賣身 英特爾的野心藏不住了

相关推荐: 最新! 24萬劑莫德納疫苗下午抵桃機 下一批6月20日抵台

(8:45更新) 對於剩下41萬劑何時來,相關人士證實,將於20日抵台,同樣由中華航空執飛,跟今天相同班機。 (8:15更新) 又有疫苗要來了。首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5月28日抵台,今天將再迎來第二批。根據本報掌握,這次比照上次模式,由華航CI-5556貨機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