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貿易協議難救中國製造!各國企業仍要移出中國

  • 未分類

20200109103556481

美中貿易戰期間,製造鏈設在中國的國際企業為躲避關稅,生產基地紛紛移往其他地區,中國也落居美國的第3大貿易夥伴。《南華早報》指出,中國成本上升、規範繁瑣、地緣政治動蕩,即使美中下周就會簽署第1階段的貿易協議,製造商出走潮依然會持續。

逐漸認清貿易戰

《南華早報》根據美國普查局11月數據的計算,與2018年6月(關稅戰開始前1個月)相比,亞洲國家對美進口有顯著上升,如越南猛增了51.6%、台灣達30%、泰國為19.7%、印尼14.6%、馬來西亞11.3%;墨西哥則增加12.7%,與加拿大成為美國前2貿易夥伴。

企業顧問公司Tractus亞洲董事總經理John Evans表示,只要是需要出口到美國的廠商,都看到貿易戰不會輕易結束。雖然去年第4季還是有很多公司在觀望,認為美中會簽1個巨大的協議,但2國宣布只有第1階段協議後,他接到了更多諮詢的電話。

報導稱,仍有企業選擇縮減業務規模並待在中國,但更多的情況是中國成本上升、出口不確定性大,導致大型企業移出。有不願具名的蘋果供應商表示,蘋果稱若他們要繼續接單,那就得計劃離開中國,迫使該廠開發東南亞新產線。

企業仍考慮移出中國

愛沙尼亞玩具商Gerardo』s Toys原在上海製造,最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即使去年12月15日美暫不征中制玩具關稅,執行長Allar Peetma依然有所戒備,他表示:「成本在上漲,但客戶不知道,還想要求價格不變。我們計劃在歐盟自動化生產,應可保持成本和價格相同,且品質比在中國手工製作還好。」

日本磁力玩具商Sumaku在寧波、澳門等地有工廠並正在升級成自動化生產線,然而成本亦在上漲,若最後也被關稅打擊,那就會迅速轉移到印尼製造。該公司稱,雖然美國目前只佔小部份銷售,但是是成長目標市場之一,因此有應對計劃。

法國滑板車Globber的工廠從杭州移往東莞,貿易戰期間成本多出了15%至30%,但同樣因12月15日美國撤回關稅而暫時鬆口氣。執行長Pascal Comte仍說,已經在考慮下一步可能會發生的事,短期內關稅一定會影響銷售。長期來說,最好的選擇是越南,不過轉移、尋找人力、營運都需要一段時間。

香港照明設備商Capstone International的總經理Larry Sloven則說,越南產能已滿,但泰國還有空間,即使從泰國輸美的時間是從中國的2倍,他還是不願意承擔在廣東生產的多餘代價。「即使明天就取消關稅,大多數人也不會回來中國。」但他也表示,泰國還是有些原料無法採購到或是不夠便宜,比如說外包裝在中生產再海運至泰國都還比較便宜,可能需要找到用中國材料在泰製造、又能貼上「泰國生產」標籤的微妙平衡。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