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金鐘:我看“文革”起源和“文革”翻案

金鐘:我看“文革”起源和“文革”翻案

中國教育部推出新版八年級歷史教科書送審本,毛澤東“文革”錯誤成“艱辛探索”

前不久中國教育部推出新版八年級中國歷史教科書送審本,其中刪去了原教科書中“文化大革命”一課,將有關“文革”的內容與“十年探索”合併歸入第六課,題目是“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把以前課本中“毛澤東錯誤的認為”中的“錯誤的”這三個字刪去,改為“毛澤東認為”。同時刪去原版中的毛澤東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這九個字。目前這一送審本還沒有獲得高層簽字,尚未印刷。未來新版教材如果投入印刷使用,將改變過去中國統一教學大綱之下多版教材的局面,成為全中國初中二年級統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

金鐘:全程經歷“文革”後到香港做新聞工作接觸內幕資料,形成對“文革”起源獨特看法

就中國中學歷史教科書這一修改送審本公布,我採訪了多年從事編輯、出版和政論寫作的資深專家、香港《開放》雜誌主編金鐘先生。

金鐘先生先談了他多年來對“文革”的關注與思考。

金鐘:“關於‘文革‘這個問題,這個事件,是我多年關注思考,也是我們雜誌很多作家反覆議論的一個題目。所以,我對‘文革‘已經形成了一個我覺得自己比較獨立的看法。”

主持人:“您也是‘文革‘的親歷者……”

金鐘:“對。我是‘文革’從頭到尾都經歷過,而且那時候我已經成年,已懂得了很多事情,所以跟‘紅衛兵‘這一代是有一個距離的。就是說,學生、‘紅衛兵‘,甚至於‘造反派‘,在我們看來,都完全是被利用。但我‘文革’初期是在一個設計院工作。”

主持人:“‘文革‘開始時,您畢業幾年,在那個設計院工作幾年了?”

金鐘:“已經工作好幾年了,在雲南,昆明水利設計院。‘文革‘結束,我還在那個設計院。

實際上在‘文革‘之前,我們已經對當時的所謂‘極左路線’很反感了,在幾個好朋友中間,我們都經常悄悄議論。‘文革‘初期,我就被打成‘四類‘,就是‘反黨分子‘,當然,不是很嚴格的一種定性,就是運動中間打倒的對象、批判對象。

所以我對‘文革’的看法有自己親身的感受。尤其是後來我來到香港,又做新聞工作,等於說又從新聞和研究的角度,充實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接觸到大量我們在‘文革‘中或‘文革‘后在大陸都不可能了解的一些內幕和資料。所以就形成了我對‘文革‘起源的一個比較獨特的看法。

我在‘文革’50周年(1966-2016)的時候,曾寫了一篇上萬字的文章《論文革起源:反蘇》。這個背景。當時和幾位相熟的‘文革‘研究者……包括王友琴、郭建、丁抒等當然他們就表示支持我發表這個觀點,因為這個觀點是沒有其他人有的、比較獨特的一個觀點。”

金鐘:我說“文革”的起源,簡單兩個字——反蘇,“文革”核心口號是“反對修正主義”

金鐘:“我認為,‘文革‘的起源簡單兩個字——反蘇,這個看法,當然要加以論證,那就有很多材料、很多話可說。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

我也寫了一個初稿,我太太給我翻譯成了英文,交給了對研究‘文革‘起源特別有很大影響的麥克法誇爾,他是著名的漢學家。他寫了一整套‘文革’起源,四本吧他寫第一本的時候,‘文革‘還沒有結束。

因為麥克法誇爾跟我太太Stacy Mosher他們還有一些翻譯工作上的聯繫,就請教他。他拿到我的稿子看了。說,我說的他都說過。麥克法誇爾講‘文革‘的起源,講到‘文革‘的國際背景時,提到跟蘇聯的關係,但只講到這個事情,而不是像我這樣把‘文革’終極的原因歸結為反蘇,實際上就是眾所周知的反修。

‘文革‘的一個核心口號就是‘反對修正主義‘,後來加上‘反革命修正主義‘,所以說‘文革’的實質和它的終極目的,就是反對修正主義。”

金鐘:我們面對的問題是,現在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準備翻“文革”的案

金鐘:“我們面對的問題就是現在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準備翻‘文革‘的案。所謂‘翻案‘,就是翻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已經給‘文革‘作的一個結論,六中全會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指出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的革命或社會進步’。現在透過這個教科書的修改,就是企圖翻這個案。”

主持人:“修改教科書的具體內容,恰恰是把關於‘文革‘的背景裡邊,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他剛好把這一句刪掉了,您為什麼要重申?您認為他這個送審本的刪掉,和事實是不是相符?”

金鐘:“‘文革’雖然過去了這麼多年,如果你看從發動來講,已經是五十多年了,1966年到現在已經52年,半個世紀過去了,但是共產黨官方現在有新的這麼一個動向,這個新的動態是怎麼產生的呢?”

主持人:“是啊,中共在1981年時就作出了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的《關於建國以來黨內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講了‘文革‘是浩劫,對毛澤東的功過‘三七開‘……您怎麼看這次修改教科書的背景和這個時間點?您怎麼解讀這一舉措?”

金鐘:“這個是很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就像您剛才說的,為什麼在中共中央已經作出了對‘文革’這個歷史問題的結論之後,1981年到現在,為什麼36年之後,他們又要來翻案?”

金鐘:“文革”究竟是不是錯誤?為什麼要掩蓋、篡改真相?看“紅衛兵”一代局限性

金鐘:“這個當然就跟現在、跟新聞話題有關係了。實際上我覺得還不僅是一個我們回答和評論這樣一個具新聞性的動態、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而且實際上我覺得還是回答‘文革‘究竟是不是錯誤的?為什麼他們要掩蓋?要篡改歷史的真相?

因為現在在‘文革’研究上面,我想你也很清楚,現在當紅的這批人,正好就是當時的‘紅衛兵‘跟‘造反派’這一代。包括從中共當權派的習近平這一代知青起,和許多海內外精英,都是五零后。這一代人在文革中出過風頭,也吃了苦頭。我覺得會有一些局限性表現在他們身上。”

(插播:“文革”歌曲片段)

“紅衛兵,紅衛兵,偉大的統帥是毛澤東。

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毛主席的話我堅決聽。

舉紅旗,擂戰鼓,革命赤膽忠心鬧革命。

早晨的太陽光芒萬丈,我們是毛主席的紅衛兵!……”

就在這樣的歌聲中從1966年8月20日到9月底,據當時中共內部報告說,僅北京被打死的就有1,772人。有研究者認為,實際數字可能更多。

“文革”研究者丁抒博士說,僅在1966年所謂“紅八月”的紅色恐怖中,中國被打死和被迫自殺的人數在二十萬以上。

金鐘:現在修改教科書把“錯誤”兩字刪掉,我認為是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

談到近期修改歷史教科書“文革”部分,我問金鐘先生:“您得到關於這次修改教科書的信息中,有哪些關鍵詞引起了您的注意?”

金鐘:“關鍵詞我看到的……因為我們在這邊,他們原先有一個提法,就是‘毛澤東錯誤的認為資本主義復辟了’,有‘錯誤’兩個字,有這麼一個判斷在中間。那麼他這個判斷是來自於什麼呢,就是來自於1981年的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那樣一個歷史結論。

所以,我認為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個地方、這個關鍵詞。毛他當年發動‘文革’長達10年的這樣一個核心的口號,就是‘要反對資本主義復辟’。而這個‘復辟’是以什麼名義呢?是以‘修正主義’的名義,就說是‘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這是當時家喻戶曉的一個提法,就是那個‘516通知’,毛提到的‘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正睡在我們身旁’。對於‘文革’反修正主義的這樣一個錯誤,原先中共中央是肯定加以否定的,那麼現在他把‘錯誤’這個兩個字刪掉,我認為這個就是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

主持人:“您認為,這個舉措,這兩個字的除掉,釋放出什麼信息?”

金鐘:“他釋放的信息那當然就是要給毛親自發動和領導的‘文革’……已經被中共中央否定的這樣一個事件翻案嘛!”

金鐘:中共一貫用巧言令色的說法掩蓋問題實質,掩蓋他們所犯的錯誤,甚至於罪行

主持人:“具體的措詞裡邊還有‘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他以這個來替換那個‘錯誤’,您怎麼看他加的這幾個字是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金鐘:“這個我想這是中共的宣傳手法,這是他們慣用的。就是掩蓋真相,掩飾錯誤的一些手法。明擺的……你比方說這‘三年大飢荒’,中共高層……具體說,就是毛澤東,他發動‘大躍進’這樣一個錯誤政策,造成的‘大飢荒’,但是他們從來就不說‘大飢荒’,就說是‘三年困難時期’、‘自然災害’呀,還有一些其他解釋啊,什麼‘蘇聯斷絕援助’啊等等。他們經常都能夠用一些巧言令色的說法來掩蓋問題的實質,掩蓋他們所犯的錯誤,甚至於罪行,這是一貫的做法。

所以他們現在用‘艱辛的探索’,‘必須付出的代價’,‘必須交的學費’等等這些說法,是屢見不鮮的。你看,又還提到好像‘歷史上所有的國家進步,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就是用這些一般性的似是而非的一些措辭,來為自己洗清抹白、達到欺騙公眾,尤其是欺騙、誤導對歷史無知的年輕人。”

金鐘:1989年的“六四事件”,成為一個大倒退的轉折點

主持人:“您剛才也談到一點,就是這次修改教科書的背景。關於選擇的這個時間點,除了剛才已經談到的之外,您看還有沒有關於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時間?而且我們注意到,現在如果這個教科書就這樣定稿的話,會變成統一教材。而以前中學的歷史教科書沒有統編的教材,就是在起碼現在這個時候並不是統編的歷史教材,這個時間點和他這次修改將會發生、可能發生的影響,您怎麼看?”

金鐘:“為什麼在這30多年都沒有發生這樣一個波折,為什麼在最近,在這個時間點上突出這個事情?我想那就是跟整個中共政治、中國政治的‘改革開放’以來,‘文革’之後的整個趨勢有關係,是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成為一個大倒退的轉折點后的必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