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軍隊抗戰中的殺手鐧——夜戰

中國軍隊抗戰中的殺手鐧——夜戰

夜戰在軍事字典中的定義是:夜間進行的作戰行動。它的特點很明顯,就是可以隱蔽的行動,減少傷亡,迷惑敵人,出其不意,近戰殲滅敵人。夜戰是作戰中有效的戰法,無論是正規部隊,還是非正規部隊,都經常使用這種戰鬥形式。

在冷兵器時期,由於各方的遠程火力的殺傷力和殺傷距離都比較有限,夜戰就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有效突襲手段。除了可以出敵不意,避免正面進攻的較大損失以外,還適合善於肉搏戰的軍隊發揮自己的威力。

中國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就有夜戰戰術的記載。中國古代最早著名夜戰戰例,大概是公元前478年,吳越笠澤之戰。當時越軍主力利用夜戰,隱藏主力的真實前進方向,偷襲吳軍營寨。沒有準備的吳軍措手不及,全軍大亂,越軍終以較小代價獲得全勝。

進入了火器時代,隨着槍械等發射武器的興起,夜戰開始有了新的戰法。在一戰中,由於雙方都大量使用速射武器重機槍(射速超過每分鐘600發,可持續射擊數小時),任何一次白天的正面突破都必須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參戰各國都廣泛使用夜戰作為另一種主要的作戰手段。在缺乏有效夜視設備的一戰中,夜戰的戰術一般可以保證讓進攻一方進入敵軍陣地的100-200米內才被發現。這樣讓士兵暴露在敵人機槍火力下的時間大大減少,大幅度減少了傷亡人數。

到了二戰時期,夜戰的形式更為豐富。大量的火炮,裝甲武器和飛機都加入了夜戰的範疇。這些都讓夜戰更為激烈和殘酷。二戰中相當一部分關鍵戰役,都是在夜戰中分出勝負的。但是二戰時期夜視設備的發展仍然處於雛形階段,它的內容和一戰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中國十四年抗戰中,中日兩軍之間進行過無數場激烈的夜戰,規模從上萬人的大會戰到十多個人不等。

作為實力弱的一方,夜戰是中國軍隊一種行之有效的作戰方式,大大彌補了我們火力和戰力的不足。

夜戰從很多時候來說,是一種奇襲作戰,比較適合實力較弱的一方來完成。中國軍隊頻繁使用這種作戰,正是中日兩軍實力懸殊所決定的。

這裡不談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時候的中日巨大差距。就算6年後的1937年,中日雙方的實力差距也是只能用可怕來形容。不談兩國綜合國力的巨大差距,也不談中國內部軍閥割據的局勢,更不談武器質量的差距,單談中日兩國的軍力數據上對比,差距着實可怕。

中國陸軍在盧溝橋事變的時候,加上地方各派系部隊,加上中共部隊,也僅僅有步兵182個師(中國師的編製和日軍的師團不同,中國師有很多種編組情況,有的師直接下屬幾個團,兵力只有幾千人)又4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又20個獨立團,總兵力約170萬人。其中戰鬥力比較強的是國民政府直屬部隊約70個師,習慣上也叫做中央軍。其中40個師是由黃埔軍校畢業生為主力組成的,后在德國軍事顧問指導下進行訓練,裝備了相對比較好的輕武器(其中有三個全德械裝備師)。官兵都有三民主義和愛國主義作為信條,敢打敢拼,戰鬥力頑強。

除了這70個師以外,剩下的部隊多為地方各省軍閥部隊,裝備大多低劣,兵員也素質低下。以數量30,40萬之多的川軍來說,士兵相當一部分都是大煙兵,拿着四川自產的劣質步槍(射程僅有200多米)和劣質手榴彈(爆炸力不及日軍手雷二分之一),土造機槍也幾乎沒有,一個師只有幾門土造迫擊炮。

至於兵役制度,中國到了1937年還沒有完善的全國性兵役制度,各部可用的兵員補充只有大約50萬。也就是說,如果國軍一線的170萬部隊損失,後方的50萬士兵補充完以後,再補充新兵就極為困難了。以死守南京的中央軍德械師88師來說,在淞滬戰場血拚數月,損失了三分之二兵力。退到南京以後,除了後方給的補充新兵以外,缺的兵員居然通過在當地臨時徵集壯丁解決(說通俗點就是抓壯丁)。中央軍精銳部隊也是這樣,地方部隊就更別說了。

日本方面則是不同,日本在七七之前共有17個精銳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坦克聯隊,包括守備部隊,約有40萬人。這只是日本一線作戰部隊的數量,實際上,由於日本是島國,沒有必要維持大量的常駐部隊(日本本土有聯合艦隊保護,不需要大量陸軍。抗戰中有段不短的時間,日本三島僅有一個近衛師團駐守)。日本有大量預備部隊隨時可以編組送上戰場。日本施行徵兵制度,凡是17歲到40歲的男子都必須服兵役。日本此時有精銳的預備兵160萬人,這些部隊已經受過非常完整的訓練,隨時可發給武器,上陣作戰。除了200萬部隊以外,日本還有多達250萬的適齡補充兵,他們也受過基本訓練。除此以外,日本還有第一,第二國民兵役部隊,海陸空三軍總動員可以達到1000萬人。

至於裝備上面,更是天差地別了。其實當時中央軍的精銳部隊,重武器和機槍火力也大大弱於日軍。根據當時日本軍方客觀評估,日本一個大隊(營)的火力相當於中國地方軍閥部隊的一個師。而中國方面客觀估計,日本軍隊的火力大約是中國軍隊的六倍。

至於當時中國海軍戰鬥力基本是0,可以作戰的艦艇老舊不堪。中國裝備最好的巡洋艦海琛號,居然還是1898年從德國買的。日軍具有9艘新式戰列艦和4艘航空母艦的世界第三強的聯合艦隊。

空軍上,日軍陸軍航空兵僅僅作戰飛機就有1000架,日本海軍航空兵有作戰飛機700架,總數1700架。中國方面僅僅有作戰飛機305架,實際可以用的只有223架。它們分別從五個國家購買,質量差,無法補充。如意大利賣給中國的菲亞特戰鬥機,被陳納德毫不客氣的稱作垃圾,飛行棺材。

由於雙方戰力極為懸殊,日本軍方高層一致認為,出動70到80萬精銳部隊,打垮國民政府的200萬部隊是綽綽有餘的。由此認為三個月之內就可以結束中國戰爭。

國軍夜戰

由於雙方火力懸殊,國軍在和日軍的正面對戰中,往往傷亡極為慘重。

以1933年國民政府和日本關東軍在華北長城一線開展的長城會戰來說。國民政府使用了包括4個中央軍精銳師部隊在內的超過25萬主力,也沒有抵擋住10萬日本關東軍。

以防守喜峰口的國民政府第29路軍宋哲元部來說,在和日軍的交手中,完全被日軍重炮和機槍火力壓制。尤其是日本大口徑重炮非常厲害,29路全軍只有10門使用超過15年的山炮和野炮,幾乎無法還擊。

長城一線地形特殊,多為堅硬的山石,無法構築有效防炮工事。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29軍完全被壓制,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在喜峰口的3個旅9個團剛打了2天就傷亡了近2個團2000多人。

照這樣打下去,估計10天之內29軍就會全軍覆沒,戰鬥也就打敗了。為了取得戰鬥的先機,不坐以待斃,29軍趙登禹,佟澤光,王治邦旅長決定反守為攻。

他們使用的法寶就是夜戰。

29軍繼承西北軍的傳統,除了擅長防守戰以外,士兵多善長肉搏和近戰。其中大刀隊更是特別有名,士兵多背一把大刀,平日嚴格練習大刀刀法。在軍閥的混戰中,西北軍多次在夜戰中獲得關鍵戰役的勝利。

此時29軍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多次利用大刀隊突襲日軍,重創了日軍。

29軍大刀隊突襲時候,有時候連步槍也不攜帶,而是身背大刀和數枚手榴彈。

大刀隊戰士利用夜色隱蔽到日軍百米內,甚至幾十米內,然後發動突襲。

他們先投擲手榴彈,然後拔出大刀衝上去進行肉搏戰。

日軍由於夜間視線不良,等到發現國軍突襲的時候,一般很難作出及時反應。重炮和機槍的火力優勢也完全無法發揮。

在短短的10幾秒內,國軍大刀隊就可以突進到日軍周圍,此時日軍只能被迫進行肉搏戰。如果一旦反應不過來,張皇失措的日軍就會被大刀砍死。在實戰中,還有一個29軍戰士沖入日軍營房,連續砍死5,6個熟睡日軍的戰例。

其實日軍士兵也非常擅長拼刺,但是大刀隊的刀法更勝一籌。在這種近距離作戰中,日軍傷亡慘重。

除了大刀刺刀以外,手榴彈也是近戰的利器之一。對於有敵人駐守的小型工事和房間,國軍一般以衝鋒投擲手榴彈的方式加以摧毀。在視線不好的夜晚,手榴彈爆炸殺傷面廣,遠遠比步槍單發射擊管用的多。

實戰中,趙登禹旅長率領500大刀隊突襲日軍炮兵陣地,日軍根本沒有準備,遭遇突襲后措手不及。結果日軍當場被砍死炮兵和警衛部隊200多人和大佐一人,摧毀日軍在喜峰口使用的18門重炮和全部彈藥,大刀隊一方的傷亡很小。

而佟澤光旅長率領的500大刀隊則突襲日軍輜重部隊。由於這股日軍警惕性比較高,大刀隊在較遠處就被日軍哨兵發現。佟澤光的大刀隊採用的是趁夜強攻。他們和日軍騎兵和輜重護衛部隊激烈交火,最終燒毀日軍全部200大車輜重,殺死日軍300多人。但是在日軍機槍火力和優勢兵力增援的情況下,大刀隊也有200多人傷亡(留下掩護撤退的百人幾乎全部殉國)。

之後29軍各線發動反攻,日軍在後勤不濟,重炮無法使用的情況下,被迫全線後撤休整。

29軍利用夜戰成功扭轉了不利的局勢,實現了大逆轉。

長城會戰,是國軍在十四年抗戰中比較成功的夜戰戰例。

國軍使用夜戰,並不是說自己如何擅長夜戰,而主要是為了瓦解日軍火力優勢的不得已手段。實戰中,國軍的受過這方面訓練的29軍等西北軍和中央軍,他們的夜戰較之日軍比較出色,尤其是手榴彈和大刀刺刀的使用,這兩個武器也都是突襲的武器。

地方軍閥部隊就不行了,他們基本沒有受過這種訓練,和沒有這樣的作戰經驗。有時候遭遇日軍夜襲作戰的時候,往往一觸即潰,各部混亂後撤。

況且這樣硬碰硬的打夜戰和近戰,一般雙方傷亡不會差別太大。就算是己方兵力佔有絕對優勢,損失的士兵也不會比對手要小。

八路軍的夜戰

八路軍和國軍中央軍比起來,裝備更差。在1937年平型關戰鬥前後,八路軍有國民政府的補給,裝備還是可以的。以林彪115師來說,士兵有步槍一支,手榴彈2到3枚,子彈100到200發,每連都有輕重機槍,團裡面還有迫擊炮。

但是,相對日軍來說,只有3萬多人的八路軍仍然無法和其正面對抗,尤其是遠程火力上,八路軍遠遠不及日軍。如在百團大戰的關家堖戰鬥,八路軍以數倍兵力強攻二天二夜也沒有吃掉日軍孤軍深入的2個大隊。這不是戰術問題,實在是火力上的差距。

八路軍和國軍稍有不同,他們的夜戰一般也不是主力之間的碰撞,而是游擊戰的一種手段。

八路軍的夜戰也多是攻擊非戰鬥部隊或者數量較少的地方衛戍部隊。

日軍

日軍在抗戰初期,確實不太擅長夜戰。因為這不是日軍主要的作戰方式。

日軍關東軍也好,中國派遣軍也好,都是受過日式正規嚴格訓練的戰鬥人員。

他們擅長的是長距離行軍,步槍精確射擊和拼刺,士兵很能吃苦耐勞,軍事素質很過硬,戰鬥意志特別頑強(對待敵人的評價我們要盡量公正,因為過度貶低敵人其實就是貶低自己)。但是,日軍有自己的一整套作戰方式,所有作戰都不脫離這些範圍,而且仍然很依賴自身武器上的優勢。老薩看過很多的日軍回憶錄,基層日軍對重炮,步兵炮,步兵擲彈筒和重機槍是非常依賴的。一旦失去火力的優勢,日軍戰鬥力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不知道怎麼作戰了!

至於夜戰這種作戰,日軍是比較忽視的。因為這種作戰方式,無法發揮日軍現有的火力優勢,也很容易造成意外傷亡(在東史郎的回憶錄中,他的班裡面,一個士兵就在夜戰中誤殺了自己的戰友)。日軍在夜晚,以固守為主,少有主動進攻。

在1933年長城會戰遭遇國軍大刀隊以後,日本軍方雖然開始重視,但是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大的改變。

林彪在1937年回憶:夜戰中敵之飛機、大炮、坦克、騎兵幾全無作用,敵官兵均無夜戰經驗,故我軍應極力利用夜戰殲滅敵人。在有月光之夜可進行大規模之夜戰,在有星火之夜可進行小規模之夜戰,在黑夜可進行擾敵之夜戰。更須將夜間作戰與日間作戰互相配合,日間須擴張夜戰之成果。

在稍後的台兒庄會戰,淞滬會戰中,日軍也沒有表現出對夜戰的興趣。台兒庄會戰中,國軍頻頻採用小股部隊夜襲戰,搞得日軍日夜不得安寧。

直到武漢會戰,日本才頻繁利用一些夜襲戰,打擊國軍相對優勢兵力的核心陣地。比如幾乎全殲106師團的萬家嶺戰役中,日軍一個師團在被國軍數倍優勢兵力合圍的情況下,多次利用夜戰進行突圍作戰,試圖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

而國軍也利用夜戰,成功的攻陷了日軍好幾個核心陣地。夜戰中,雙方作戰主力仍是刺刀和大刀這類冷兵器,配合少量機槍。其中國軍90師連夜攻打日軍重要陣地扁擔山的時候,由於夜黑不見五指,90師官兵全都赤祼上身,人人手握一把刺刀,向扁擔山上摸去。遇到人就摸上半身,只要摸着身穿軍服的日軍就是一刀,這樣反覆衝殺,五上五下,終於將這五百日軍全殲,奪取了扁擔山。這種趁黑夜赤膊戰法的英勇無畏,着實讓我們這些後人汗顏。

在之後的長沙等會戰中,日軍除了攻打長沙,常德,衡陽等堅固城防以外,仍然不怎麼使用夜戰。

總之,日軍夜戰能力和中國軍隊相比其實並不弱。但是日軍較少使用這種戰鬥形式,主要還是希望以己之長,擊別人之短吧。

直到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面對火力更為強大的美國人,也被迫採用和國軍一樣的夜襲作戰了。由於白天日軍幾乎不可能突破美國空軍,艦炮和強大步兵火力組成的火網,只得在夜晚進行突襲。可以說,這個時期日軍的夜襲是非常成功的,他們利用自己敢於近戰,兇狠殘忍的特點,從四面八方向美軍衝擊。一旦美軍火力組織有漏洞,就往往被日軍突破,造成嚴重的損失。這種戰術確實讓美軍極為頭痛。

結論

軍事字典中對於夜戰的要求是很嚴密的組織性,情報的高度掌握,對夜戰武器很好的使用。有了這三點,夜戰才能夠成功。

其實老薩分析,對於中國十四年抗戰的無數場夜戰來說,我們無論組織性,情報的掌握,和夜戰武器的數量質量都絲毫不強於我們的敵人日軍。

但是我們為什麼能夠在一次次的夜戰中取得勝利,並且最終完成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呢?

道理很簡單,這也是軍事字典中沒有考慮到的,但卻是夜戰最重要的一點。這就是:中國抗戰官兵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的偉大抗戰精神。

也就是這種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抗戰精神才讓我們獲得了民族復興戰爭的最終勝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