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在抗戰初期全民族同仇敵愾時中共創作了《抓壯丁》

老薩看過電影《抓壯丁》,當時還是中學生,看完極為氣憤,對國民黨蔣匪軍恨之入骨。但後來無意中看到一份資料,介紹《抓壯丁》這部電影的背景,頓時驚呆了。《抓壯丁》電影是50年代拍攝的,但原作卻是話劇。

資料上寫道:《抓壯丁》是由中國3幕話劇,吳雪、丁洪、陳戈、戴碧湘等人集體創作的。原是四川旅外劇人抗敵演劇隊在1938年創作演出的幕表戲,1943年吳雪等人在延安對原作進行改寫,曾在青年藝術劇院演出近百場,後改編成電影。

老薩這一驚非同小可,1938年就出台這種話劇?要知道,當時正是抗戰剛剛開始,武漢會戰激烈進行,國家民族命懸一線,全民族同仇敵愾的時候。而且,各種歷史資料可以證明,1938年時期兵役問題根本不嚴重,基本是年輕主動參軍,只有極少的醜惡現象。在這種國家民族生死關頭搞這種浮誇虛假的文藝,不就是公然拆抗戰的台嗎?這是否可以定位為叛徒呢?在戰爭時期,就算是最民主的國家的美國,也對言論和文藝有所控制,出台新聞檢查制度。對於這類拆台的東西,是會嚴格控制的。

再一搜索這個話劇作者吳雪、丁洪、陳戈、戴碧湘的背景,立馬也就明白了。吳雪(中共文化部副部長),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四川第一個戲劇支部組織委員。丁洪(中共遼寧省文聯副主席),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然並不是說他們是共產黨,寫的東西就完全是假的,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寫這種東西,自然很不一般。

美國新聞檢查:一戰中,1914年5月28日,公共新聞委員會主席克里爾發布了《預備聲明》。6月15日,威爾遜總統簽署的《間諜法》,提出要實施強制性新聞性檢查,該法規定凡故意製造企圖干擾陸、海軍的軍事行動的虛假報導或錯誤言論,以及企圖在武裝部隊內部挑動不忠誠或妨礙徵兵的,均處以高額罰款或監禁。1918年5月的《煽動法》,是對《間諜法》的修改和擴大,根據其規定,「任何對美國政府的形式或憲法、陸海軍、國旗或軍隊制服使用不忠誠的、褻瀆的、謾罵的或侮辱的語言」進行寫作或出版,或使用旨在對這些觀念和制度進行「侮辱、藐視、謾罵或破壞名譽」的言論,均以犯罪論處。同年通過的《懲治叛亂法》使公共新聞委員會掌握了實施全面文訊檢查的大權,《間諜活動法案》則判定發表或撰寫任何被認為有助於敵人的言論的行為有罪。

1941年12月19日,羅斯福總統根據《第一戰爭權力法》設立了新聞檢查局,該局擁有14462名工作人員,他們大多從事對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往來郵件、電報和無線電通信的強制性檢查。1942年1月15日發布了《美國報刊戰時行為準則》,規定所有印刷品不得刊登有關軍隊、飛機、艦船、戰時生產、武器、軍事設施和天氣的不適當的消息,類似的指示也下達到廣播電台,該準則成為美國新聞記者進行戰時報導的一本「聖經」。1942年6月和1943年2月該準則曾兩度被修改,增加了「空襲」等條款,提高了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老薩研究了一些國內關於壯丁問題的宣傳品,不由非常的讚嘆。可以說,寫這些東西的人,水平非常的高,遠在老薩之上。為什麼呢?他並非不了解歷史真相,像鐵血上面的憤青一樣胡扯,而恰恰是他非常明白這段歷史的每一個細節,卻僅僅選擇他需要讓人看到的某些片段,將其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的文章。對於有些內容,做過精心的掩飾。對於有些內容,則不採用國內的數據,而是故意引用國外一些不可靠的數據,顯然是給自己留有餘地,不想自己將來英名受到影響。一旦將來怎麼怎麼,有人攻擊他們,他們就可以以一句:我們只是引用別人的話作為搪塞。

就比如什麼騰訊歷史裡面的這些作者,他們也都是這樣,文章寫得很巧妙。

顯然,這些文章的作者,是歷史學界的資深人士,他們這些東西估計又是特殊年代的需求,是對國民黨和蔣匪軍攻擊的一個部分。就像九一八不抵抗,三大起義,長征,西安事變,八路軍新四軍抗戰一樣,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沒有國民政府的兵役政策,就沒有抗戰的勝利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結論,也是全世界甚至大陸史學界公認的結論:國民政府在抗戰中實行的兵役制度,大體上是成功的,也是抗戰最終得以勝利的保證。

這個兵役制度,保證了國軍傷亡360萬如此嚴重的基礎上,仍然在戰爭結束時保證了460萬兵員。在整個抗戰中,國軍勝少負多,前後又苦戰八年之久,卻最終還是獲得了勝利,靠的是什麼?靠的還是這些士兵。

而這些士兵都是國民政府兵役制度的產物,也最好的證明了兵役制度的成功。

以上的結論是本文的基礎,也是各方公認的結論。

如果否定這一個觀點,那麼一切就不用多說了,根本無法溝通。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在抗戰初期全民族同仇敵愾時中共創作了《抓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