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硬的啟蒙

來源: 張鳴

作者: 張鳴

asdfasdg 67

1906年,經過張之洞、袁世凱以及一乾兒滿漢群臣的勸說,以及急來抱佛腳似的宮中宣講立憲真義,西太后老佛爺終於答應進行政治改革,要立憲了。這年的9月1日,她借光緒之口,發布預備立憲上諭,正式在大清推行預備立憲,實行地方自治,籌辦各省的准議會以及准國會。

詔書一經頒布,舉國歡騰,各個學堂的老師和學生,紛紛上街,提燈遊行,歡慶立憲。只是,這些學生娃子和他們的老師,對於什麼叫立憲,還一腦袋糨子。所以,當年編纂中小學教科書的大本營商務印書館,馬上推出新的高小國文教科書,給小學生們進行立憲啟蒙。

新課本第一課,就是「立憲」。內容居然是朝廷的上諭,上諭雖是皇帝下的,但大家都知道,不能把太后落下,所以,在皇帝的前面,恭恭敬敬放上了太后的全稱,西太后喜歡人家給她加尊號,那時候,她的尊稱已經有十五個字之多,「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祟熙」最前面兩個,才是「慈禧」二字。上諭內容如何,小學生們倒不大注意,大家好奇的是,一個人的名字怎麼會有如許之長,而且好些生僻字,讓他們念都念不下來。個別年紀大、書讀得多的,念下來了,就沾沾自喜,誇耀眾人。結果,這一課的內容,反倒沒人在意了。

第二課為「議會」。上面有圖,大約是從日本搬過來的,詳細介紹了議會的格局,什麼地方是議長席,什麼地方是議員席,什麼地方是新聞記者席。國家行政長官出席議會,站在什麼地方。裡面內容當然有怎樣開會,怎樣表決,以及議會辯論,可惜,學生能記得的,就是這張圖。

那個時候,不光學生,連老師對立憲和議會,也不甚了了,所以,照著這種課本,講也講不明白。最後,乾脆不講了,改成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於是師生皆大歡喜。

倉促應景的課本,反應了編纂者啟蒙的苦心。只是,這樣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沒有充分了解,所以,編出來的課本,相當生硬,小學生學了,自然消化不良。也許,好好想想,準備一下,把課程內容編得更加通俗,同時,將之跟學校的開會,提案,表決,選舉結合起來,興許讓學生有更直觀的認識。可是,時不我待,對當年的中國知識精英來說,一天都等不了。

在當年的中國,立憲不僅僅是一項改革,而且是一種能讓中國吃下去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這一點,從朝廷的大佬,到民間的紳商,尤其是商務印書館這些編纂課本的大學生們,認識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剛剛結束的日俄戰爭,東方的黃種日本人,之所以能戰勝強悍的沙俄,在中國人看來,就是由於立憲的功效,一個文明立憲的日本,戰勝了野蠻專制的沙俄。所以,貧弱的中國要想由弱轉強,立憲就是一副妙藥。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就沒有人深究了。

當然,日本之所以戰勝,因素很多,絕非立憲這一項。立憲即使很有用,也是慢功夫,中間的曲折,還真不好說,斷不可能如此立竿見影。一立憲,就像仙女手中的魔杖,點了一下,馬上就變了一個模樣。

然而,在當年的中國精英眼裡,立憲,就是一副吃下去就見效的妙藥。所以,必須趕快吃,迫不及待的啟蒙,也是吃藥的一部分。這樣急性子的國人,不僅匆匆忙忙發動提早立憲的請願,而且後來乾脆革命了,君主立憲都丟開,直接共和了。然而,結果怎麼樣呢?沒有靈丹妙藥,也沒有仙女的魔杖。

以當年的中國,不立憲當然不行,但立憲本身,就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不在這個過程里熬到十足的火候,憲政是沒有結果的。急功近利,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