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誰是賣國者?

來源: 張鳴

作者: 張鳴

DSFHetrye

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打仗方面,一向比農耕的漢人要強些。所以,一到亂世,漢人境內的各股勢力,每每借游牧人為自己撐腰,隋末大亂,好些割據勢力,都向突厥稱臣,連李淵也不例外,用李世民的話來說,就是偽稱臣以羈縻之。到了唐朝末年,軍閥混戰,眾軍頭向契丹獻媚,又成了常態。而契丹國主,也每每分化瓦解,拉一個打一個,使得中國北方的軍人政權,始終矮他一頭。只要他想南下,就會方便的過來,撈足了再回去。在眾軍頭眼裡,華夏文化上的優勢和尊嚴,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

所以,到了五代的後唐末年,一個軍頭石敬瑭,為了在軍閥紛爭中佔得優勢,不惜公然向契丹稱臣,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做人家的兒皇帝,而且把中原對於北方遊牧人的屏障雲燕十六州割給了契丹。只要契丹人想南下,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下來。

然而,做兒皇帝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到了石敬瑭兒子那輩上,居然不肯了。於是,契丹國主帶兵南下,進入東京,後晉的文武百官,盛裝恭迎契丹國主,匍匐于地,口稱請罪。東京的百姓,送往迎來的事兒,見多了,原以為是哪個軍頭來了,沒想到這回來的是契丹人,於是驚呼而走,散得乾乾淨淨。契丹國主忙命通事(翻譯)宣諭,說我也是人,你們不要害怕,我會讓你們安居樂業的。

這回契丹人南下,原打算佔了中原不走了,所以,才會公開表示對百姓的善意。但沒想到中原的文武百官倒是很馴服,派人到各個小軍頭的藩鎮宣讀詔令,各個藩鎮都紛紛稱臣,只要被召,立馬痛快來京,聽從吩咐。中原見多了契丹人劫掠的百姓卻很不配合,各地農村,農民每每進山結寨自保,堅壁清野,讓慣於劫掠的契丹人,進入鄉野,十室九空,拿不到糧食。加上夏天到了,習慣了北方寒冷天氣的契丹人,在中原很不適應。契丹國主說,沒想到中原之人,如此難制!於是,下令班師回去,放棄了中原立朝的打算。否則,唐之後第一個北方遊牧人的王朝,可能就是契丹人的了。這個圖景,讓我們看到,當年如果有賣國這個說法的話,真正賣國的,都是在上面的大人物。看來,賣國是種奢侈的買賣,一般百姓,沒資格做。

唐末到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崇尚強力的時代,武夫專權,然而,這些赳赳武夫,卻毫無廉恥,對一向被漢人鄙視的遊牧人,沒有丁點自尊。顯然,就是看在人家打仗比自己強的份上了。所以,只要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就不會有起碼的道德。越是在上面的人,就越沒有道德。他們是弱肉強食的優勝者,吞掠弱者不講情面,但對比他們強的人,只能伏貼稱臣。所謂的華夷之分,中外之別,在這裡,沒有了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