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倫敦畫報上,伍首富的私家花園來源/廣東省博物館

這個人曾富可敵國,甚至位列世界首富,但在中國卻鮮為人知,背後的原因係咩?

一百多年前,世界的首富居然係一個福建人。

雖然在今天的中國,他並不出名,但他在海外非常出名。

他係美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人,甚至馬克思也曾在專著中提到他的名字,2001年《華爾街日報》統計出千年世界上最富有TOP50榜單,其中有6個中國人,他就係其中一個。

他就係伍秉鑒。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 01·

講伍秉鑒係世界首富,並唔係無稽之談。

美國學者黑尼斯和弗蘭克·薩奈羅估計,他可能係嗰個時候世界上的首富。估算他1834年時財產為1872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年財政收入係4000萬兩,伍秉鑒的家族財富幾乎相當於一半了。

《亞洲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出世於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鑒,繼承父業與外商從事買賣,又進一步貸款給外商並以此獲得世界首富,他在西方商界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他為咩咁有錢?

人人都渴望財富,但係幸運不會降臨到每個頭上的,想要掙錢,就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天時、地利、人和。

· 02·

時勢造英雄,伍秉鑒趕上了好時候。

在鴉片戰爭之前,清廷閉關鎖國,只開放了廣州港口與世界進行經濟貿易,史稱“一口通商”。廣州壟斷對外貿易的就係民間十三家商行,簡稱“十三行”,伍秉鑒的“怡和行”係十三行的商業領袖。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1856年十三行被燒前所畫的場景。來源/香港藝術館

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緊緊相聯。雖然那時清朝已經呈現衰敗之勢,但係中國人口基數龐大,與世界的商貿交易量巨大,伍秉鑒幾乎控制了中國與世界的貿易,所以,他不富也很難了。

伍秉鑒更具有地利的優勢。他原本係福建人,福建山多地瘠,農業發展不起來,所以,福建從宋代開始就進行海洋貿易,到元代,泉州成了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商業文化烙印到了福建人的骨子裡。

清初,鄭成功佔據台灣,中國海洋商業貿易中心開始轉向廣州,大批的福建人也來到廣州繼續經商,伍秉鑒的先輩也在其中。經過五代人創業積累,福建伍氏家族發展起來了。

閩粵兩省佔盡了中國海洋貿易的地理優勢,加上福建人善於經商和開拓的性格,這樣就掌握巨大的財富。即便今天,《2015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中,華人財富TOP100中,閩商也佔31席位。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據傳,我國80%的隧道工程由平潭人包辦,我國70%木材業被莆田人經營,紐約的餐飲業60%被長樂人控制,阿根廷50%的超市係福清人投資的”……

想發財就要生在正確的時代和地方,當然並唔係每個閩粵人都能成為富豪的,這還要有個人的能力和眼光,伍秉鑒能縱橫商海,正係靠着他的“人和”。

· 03 ·

伍秉鑒能成為世界首富,係通過“誠信”積累廣闊的人脈。

他銷售的茶葉係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凡係有伍家戳記的茶葉,在國際市場質量最好的,能賣出高價。

他為人低調謙遜,誠信忍讓,建立廣闊人脈,所以,他成為十三行的領袖。

1801年,美國人阿斯特到廣州進茶葉,因為本錢不夠,揾到了伍秉鑒。伍秉鑒賒給他七萬銀元的貨物。可阿斯特的貨船在回國時沉了,他被逼上了絕路……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典型的茶葉倉庫。從17世紀起,茶葉取代絲綢成為中國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從呢度,中國茶銷往世界。

伍秉鑒見到他講,你係個誠實的人,只係運氣不好,可以重新開始了。拿出阿斯特的借據,撕了,還送給他回國的路費,阿斯特感動得雙膝跪下,給他磕了一個頭。

後來,阿斯特回到美國,從頭再來,成了當時的美國首富。他以“伍秉鑒”命名自己的商船,他的書房掛着華盛頓和伍秉鑒的畫像,他常講,華盛頓給了我一個國家,而伍秉鑒給了我全部人生。

就這樣,伍秉鑒用7萬元換取國際的好名聲。

1829年,貧窮的美國小夥子約翰·福布斯,來到廣州。伍秉鑒不僅介紹他到洋行工作,還認他為乾兒子。

過了幾年,福布斯聽講美國開始建設鐵路,想回國了。伍秉鑒很有眼光,拿出50萬銀元交給福布斯去投資。福布斯回國以後,做上橫跨北美大陸的鐵路最大承包商,因此成了美國首富,伍秉鑒也因此獲得豐厚的利潤,成為美國旗昌洋行的大股東,“怡和行”也成了一家面向海外,在美國房地產、鐵路、茶葉、礦業等的多種經營的投資公司。

伍秉鑒聲譽名揚海外,他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中國總代理,“怡和行”成了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銀行。他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牛的公司債權人,在當時世界商業的地位無以倫比。

雖然,他的富甲天下,可係在中國封建時代,社會地位卻不高,這也係他沒落的原因。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怡和銀錠

· 04 ·

在中國歷史上,商人地位一直不高,“士農工商”四個等級中,商人處於最低的。

即便伍秉鑒生活錦衣玉食,家有五百僕人,住在號稱有萬棵松的巨大園林之中,他的社會地位還係卑微的。

歷史上,中國的商人一般依附於官員,十三行對外貿易權係清廷官員許可的。在官員的面前,再有錢的商人也係低下的。

英國人岱摩目睹了中國商人當時真實的社會地位,他記錄,在海關監督面前,行商們從來都行跪拜禮,跪倒在地,叩首多次。即使允許他們起身,眼睛也從不會超過官服的第九粒扣子,否則行商就會遭到最嚴厲的亂棒責打,如同處罰一個普普通通的轎夫。英國商人約翰·巴羅感慨道,行商見了官府最低的小吏也會發抖。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在時代變遷下,伍秉鑒迎來他命運的終結。

清朝政府實行“保商”制度,就係外國人要和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中國“保人”,伍秉鑒就係東印度公司的商業保人。

東印度公司為了彌補貿易逆差,於是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殘害着中國人的身軀和社會機體。洋商的走私行為,清廷政府也無法控制,伍秉鑒能有咩辦法?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老電影《林則徐》中,伍秉鑒的形象係反面的,他與英國人狼狽為奸

此時的伍秉鑒此時就係風箱的老鼠,受着清政府和外國商人兩頭的氣。在清廷官員和老百姓的眼裡,他係走私鴉片的幫凶,在外國商人看來,他只係茶葉貿易的夥伴,哪有資格來管鴉片走私?

憂國憂民的林則徐來到廣州禁毒,要求英商三天交出鴉片。伍秉鑒和官府打了幾十年交道,深知不能得罪官員和政府。他主動斡旋,希望英國商人交出鴉片,但係英國商人哪管他這一套?

伍秉鑒無奈,只能拿出家財,購買了英國人囤積的一千箱鴉片。林則徐剛正不阿,認為伍秉鑒係在矇混過關,應付差事,於是就把70歲的伍秉鑒戴上了枷鎖,押到了洋人商館門前,宣稱不交出全部鴉片,就要當場處死伍秉鑒。

英商哪管伍秉鑒的死活,不為所動。林則徐也係明白人,知道伍秉鑒並唔係英國人的同夥,就把伍秉鑒放了。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林則徐虎門銷煙

雖然伍秉鑒花了巨資捐的“三品頂戴”,但係也不免無端受辱,他不禁悲憤,老淚縱橫:“寧為一條狗,莫為行商首!”在動蕩的時局之下,再多財富換不來個人尊嚴和平安。

· 05 ·

作為個人,伍秉鑒無力改變民族和自己的命運,他只能盡自己的力量。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伍秉鑒捐出巨額財產,協助官府鞏固城牆,修建炮台。清兵失敗後,為了讓英軍不進城擾民,他又拿出100萬兩白銀,避免了廣州城的生靈塗炭,伍家又捐獻出100萬兩白銀作為戰爭賠款。

據歷史資料統計,從1800年到1843年,伍氏家族先後捐了1600萬白銀,幾乎捐出了大部分的家產,名列廣東省之首。但這也沒有讓伍家擺脫“賣國漢奸”的名聲。戰爭結束半年之後,73歲的伍秉鑒懷着無限悲憤和委屈離開了人間。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19世紀初廣州官府在十三行外商商館大廳的“涉外”審案場景,伍秉鑒等行商首領須列席,卻沒有發言權,如果審訊結果外商有罪,則對行商處以巨額罰款。

鴉片戰爭的後果係,中英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被迫開放了五個口岸通商,打破了廣州“一口通商”的地理壟斷優勢。伍家及其十三行迅速走向衰敗。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十三行街發生了一場大火,據講,熔化的白銀順着水溝流出了幾里。隨着這場火災,伍家及其十三行一代財富帝國神話,就在歷史中灰飛煙滅了。
 

這個福建人曾係世界首富 鮮為人知

在中國從沒有一個商業帝國能堅持百年,也許,我們從伍秉鑒的經歷中,揾到答案了:任何依附於體制下的商業行為,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即便係首富,也不過係他人手下的草。

風雲突換之時,正係財富轉手之日,這也許就係歷史上中國商人的悲哀了。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