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抗日絕招:段祺瑞向日大借款從來只借不還

抗日絕招:段祺瑞向日大借款從來只借不還

電影《甲方乙方》里,葛優扮演的地主聽手下人報告張佃戶家的租子沒收齊,講:“那得按合同辦,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遂抓來張佃戶打工抵債

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北洋時期袁世凱、段祺瑞等政府都曾向日本大舉借款,日本人向來不見兔子不撒鷹,做事目地性極強,而北洋政府從來只借不還,還顯得理直氣壯,這些借款中究竟有怎樣的附加條件?北洋政府如何敢於借錢不還並樂此不倦呢?既然賴賬,後人又為何將此舉視為“賣國”?借款後,中方到底哪些主權受到了侵害?這些錢究竟用到了何處?日本的貸款可能變成一大筆歷史爛賬嗎?

北洋政府中要數段祺瑞政府借錢最勤快,在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登台,實際掌控北洋集團,成為當時中國新的政治強人,而當時全國已處於群雄割據的局面。

段祺瑞係個有有抱負、有擔當、有作為的軍事強人,他的理想係統一中國,再造共和。同時,日本一直虎視眈眈,中日摩擦不斷升級,中央政府內外交困,入不敷出,根本拿不出財力來對內平天下、對外抵日寇。

正當段祺瑞一籌莫展之時,一個人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這個人就係西原龜三。日本寺內內閣改變以往政府的對華策略,想通過放貸來改善中日間劍拔弩張的關係。

日本主動借款給中國不僅僅係示好,更有經濟上的圖謀。明治維新後,日本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為資本輸出提供了可能。日本提出“菊分根”政策——像菊花分根移植般將資本輸入中國,以確保在華的經濟收益。

段祺瑞對於日本的放貸示好,心中暗喜,與袁世凱一樣,他心目中最大的敵人也係日本。日本大規模輸血中國,勢必此消彼長,段祺瑞的如意算盤正係想通過借款,減損日本實力,達到間接抗日的目的,同時有助於他實現國內統一大計。

1917年至1918年間段祺瑞政府持續向日本借款,最大的八次借款總額達1.45億日元,因為西原龜三係日方主要經辦人,所以這筆外債就叫“西原借款”。

借款都以商業投資的形式出現,但實際上,這些真金白銀都源自日本政府的國庫。對於雄心勃勃的北洋政府來講,一如雪中送炭。那麼,段祺瑞準備如何歸還這些巨額貸款呢?如果還不起債務,被日本人抓住了把柄挑起事端點算?當時的總統馮國璋持何態度呢?

一天,馮國璋約見段祺瑞,問及向日本借款之事,明確表示對歸還貸款心裏沒底。段祺瑞面露難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錢我這個總理如何開鍋?”最後,段祺瑞滿意味深長地講:“對日本咱們也就係利用它一把,這些借款邊個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

原來,段祺瑞壓根就不想還日本人的錢。

而在還貸上一點底氣都沒有的曹汝霖,簽協議時筆都拿不穩,他們不知道段總理葫蘆里賣的咩葯,更不知道日本人一旦逼債會幹出咩事端。

曹汝霖等人的擔心唔係沒有道理,日本人的狡詐蠻橫,已經讓中國人吃夠了苦頭。

然而,這一次西原借款的條件確實很優厚。當時,中國其他外債都有手續費和傭金,唯獨“西原借款”沒有手續費這一項。西原非但沒從中拿回扣,反而建議首相,對華借款要做得低調啲,別著急獲取短期權益,以體現日本的真誠姿態。原來,日本政府以借款為誘餌,將北洋政府從英美等西方國家嗰度拉攏過來,以圖長遠利益。

不少文獻資料稱“西原借款”出賣了中國鐵路、礦產、森林等權益,“以投資手段使中國殖民化”事實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西原借款”所立合同中的款項,日本人沒少給,但段祺瑞政府拿出來抵押的資產權益等較為空泛,鐵路墊款等因為鐵路沒有興建而自然落空,還有啲抵押品只停留在借據條款上,執行中並沒有讓日本人實際接管或插手。

因為段祺瑞向日本人借款一開始就沒打算還,在日本國內,“西原借款”倍受詬病,被日本少壯派軍人指責為“辜負死難將士之靈”。

那麼,“西原借款”係否如啲學者所講大多用於打內戰了?

對於中國借款用途,日本人一直暗中關注,根據他們統計報告顯示,北洋政府“西原借款”直接財政性支出佔總額65.22%;軍費佔總額的25.40%。

據曹汝霖回憶: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學校經費月必照發,外交費用月必照匯,清室優待費用從未積欠……可見,“西原借款”主要被使用於保障中央政府運轉、發展國民教育、經濟等非軍事支出。

“西原借款”這樣一大筆巨款為當時軍事強人所控,在腐敗盛行的晚清成長起來的段祺瑞能做到“坐懷不亂”清廉自律嗎?

段祺瑞一生不置財產,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別講國外資產,就講在國內京津滬等城市,當了四任內閣總理、一任“國家元首”的段祺瑞竟然沒有一處屬於他個人的房產。

段祺瑞下野後,國民政府發2萬元給他貼補家用,他講太多了。蔣介石對他講,聽講老師的啲部下生活也很拮据,就分啲給他們吧。段只留下幾千元,剩下的全都給了生活困難的舊部。

段祺瑞下台後,後來的中央政府更不會替他擦屁股,“西原借款”歸還遙遙無期。後來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根本不認這筆賬,加之日本無權處分借據中的抵押物,事實上,西原借款已變成了一筆大爛賬。當日本發現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後,原敬內閣一上台,就暫停對華貸款。

晚年段祺瑞依舊係日本人極力拉攏的對象,但係段祺瑞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他公開表明堅定的抗日立場:日本橫暴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段祺瑞政府只借錢不還錢的“抗日絕招”,確系時勢所逼。長久以來,將“西原借款”貼上“賣國”的標籤,則有違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