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是什麼花? 民間傳說真有趣

人們喜歡把年輕未婚少女稱為「黃花閨女」,這是為什麼呢?這裡面有一段有趣的傳聞。

宋代李昉等撰《太平御覽》之《雜五行書》中曾提到這樣一個故事:南北朝劉宋(420年-479年)時,宋武帝劉裕有位十分美貌的女兒壽陽公主,某年農曆正月初七的下午,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裡嬉戲。一會兒,壽陽公主累了便躺臥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

這時,一陣微風吹來,臘梅花紛紛落下,其中有幾朵恰好落在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公主的前額留下了臘梅花樣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壽陽公主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叫好。皇后見了,十分喜歡,讓壽陽公主保留著它,三天後才用水洗掉。

此後,壽陽公主便時常摘幾片臘梅花,貼在自己前額上,以助美觀。人們把這種打扮稱為「梅花妝」。不久,「梅花妝」在宮中流傳開來,並傳到民間。那些官宦大戶家的女孩以及歌伎舞女都爭相仿效。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有人便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叫做「花黃」或「額花」。

另外,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菊花被用來比喻人的高潔品性。比如,李白的「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王實甫的「碧雲天,黃花地」。所以後來有人就把「花黃」兩字顛倒過來,稱為黃花。「梅花妝」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妝飾,慢慢地,「黃花閨女」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

以上的說法是民間傳說,貼花黃的風俗比劉宋時期早,北朝民歌《木蘭辭》中就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字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於劉宋的,北魏一個普通民間女子早已貼花黃,可見這一風俗可能在東晉之前就有了。

這種習俗直到金、元的遊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後,才慢慢消除。婦女們雖不再貼黃花了,但人們仍把沒有出嫁的年輕女子稱為「黃花閨女」,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