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場搶人大戰 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春秋時,晉公子重耳的老婆對他說,“子有四方之志”。

後來,這句話演變成了,“好男兒志在四方”。

再後來,這句話又變成了,“好男兒志在四方,四方就是北上廣深”。

曾經,湧入“北上廣深”成為了小鎮青年們實現夢想最為簡單粗暴的做法。

後來,高房價、歸屬感又讓他們“逃離北上廣”。

再後來,將近十年的歷程中,這些人一直在“逃離”與“逃回”中糾結。與之相伴的,則是北京上海之流越來越嚴苛的落戶政策,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新區域的崛起和對人才的渴求。

這兩種態度,在過去一年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減少2.2萬人,全市戶籍人口比上年減少3.7萬人。雖然3月21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建立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但與二線城市,北京的政策更為嚴苛。

2017年,二線城市密集推出各種搶人政策,優惠落戶、現金補貼······南京甚至推出了“面試補貼”,標準為人均1000元。3月23日,還有媒體報道,即日起,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身份證即可在線落戶西安,而且面向全國。

這背後,折射出的是什麼現象?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均表示,城市推出各種吸引人的政策,其實就說明了目前兩大生產要素中,第一要素已經從資本轉變為了人才。

而縱觀各地方推出的政策會發現,這輪的搶人大戰,不僅僅只是針對所謂的高端人才。

根據經濟發展現況調整落戶政策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透露,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2016年在做一次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調研時發現,調研中的幾十個中西部城市,不僅在落戶政策方面對有一定學歷的人才放開,甚至一部分城市對外來的農民工落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放開。

“因為新型城鎮化政策已經明確的規定,地級市以下放開戶籍管理,不按照學歷要求,也不按照技術要求,只要你在當地有居住條件,有社保等,就可以辦理落戶。現在我們在制定新型城鎮化政策的時候,也特別要求,防止人為的設立門檻。”

他坦言,但在實際中,很多城市在制定具體落實政策的時候確實還在設立一些門檻,這個門檻也就導致了公共服務水平分配差異的變化。

“總體來講,中西部城市吸引人才,實施積極的人口開放政策,和經濟發展的現實有積極的關係”。李鐵告訴記者,二線城市當年限制人口落戶很重要的原因是擔心城市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通貨膨脹、基礎設施壓力加大等因素,會影響現有居民的生活水平。

這場搶人大戰 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侯雨彤製圖

而如今的放開落戶,則意味著另一方面的壓力又可能出現了,大量的房地產項目需要人去住,從而解決財政問題;城市服務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更多的人來進行服務。同時,在創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活力人才到當地就業,所以調整落戶政策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的及時政策調整。

其實,各種吸引落戶的政策並非是去年才開始推出的,比如,2013年5月武漢就啟動大學生“留漢工程”,推出普通高校畢業生畢業後2年內在武漢市就業、創業的,均可以辦理城鎮落戶手續等一系列政策。

只是,2017年似乎來的格外猛。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協會秘書長陳耀對國是直通車表示,這主要是因為2017年是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新時代的表現格外明顯,中國經濟已經不再是過去主要抓投資,抓項目的發展模式,而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生產要素的兩大要素中,人才的位置已經取代了資本。

之所以發生這種改變,陳耀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創新的核心是人,有了人才就意味著有思路、辦法、途徑,和資本對接就相對容易。

不過,李鐵也強調說,“我沒有認為現在出現了搶人,而是在過去傳統的政策上,開了一個更大的口子。”

二線城市如此“下血本”,大家真的買賬嗎?

據招聘網站BOSS直聘3月6日發布的《2018旺季人才趨勢報告》顯示,隨著本科落戶、創業支持、購房優惠、所得稅減免等“新一線”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集中出台,城市間“搶人集團”的排位雛形已經顯現。其中杭州、武漢、成都、鄭州、西安五個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離開北上廣深的求職者,有35.5%的人選擇了這五所城市。

此外,報告也指出,近三年來,工作首選城市為北上廣深的18-35歲青年勞動者比例迅速下降,從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

選擇“新一線”城市的青年勞動者比例直線上升,選擇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比例也較2015年翻倍;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人才凈流出率達到0.6%,較2017年同期增加0.05個百分點。並且近兩年,持續維持凈流失狀態。

陳耀表示,總體上,二線城市相對而言還沒有出現過度集聚帶來的大城市病的情況。而像上海、北京等地,人口密集越高,城市的房價就越高,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高門檻,有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收入低,進不去。因此,一線人口向二線城市轉移並不單純是戶籍問題。“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不同發展水平的城市梯度發展的結果,從一線城市梯度到二線城市,再到三線城市,去帶動不同規模、不同等級的城市逐步的發展起來,這是符合城市發展規律的。”

區域經濟活力增強,用“實力”留住人口

想要吸引人口,短期來看,現金補貼、優惠落戶都很不錯,但如果真正想讓人口留住,或許還得是城市從自身發展上做出改變。

“西部城市現在發展已經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和我們過去對西部地區的認識有很大的偏差。”李鐵告訴記者,首先是大量能源的發現,為西部地區帶來非常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尤其是西部的水電能源相對豐富,能源的供給會使一部分對能源消耗大的產業向西部傾斜。

其次,西南地區長期的生態儲備,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隨著東部地區收入水平增高,逆城市化的消費過程開始出現,消費的多元化態勢的大幅度上升,東部地區龐大的消費人口湧向西部,從而帶動了西部的經濟發展。而其中,也離不開這些年國家在中西部投入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西部高鐵逐漸貫通,不僅帶動了旅遊業的大幅度上升,也使投資者開始青睞中西部。

同時,西部地區龐大的人口不僅本身是消費群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還產生了巨大的就業需求。

李鐵進一步分析,過去是人到東部就業,回去西部消費,但這樣就存在每次和家人團聚會大大增加支出成本,這也促使東部勞動力上漲成為一種趨勢。但如果回到西部地區就業,在一定程度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產業也在向中西部轉移,在這個轉移過程中,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都在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西部經濟活力的增加。

來源:中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