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天津煎餅餜子協會稱"五一"出標準 以後會統一包裝

“一個雞蛋倆雞蛋?”“倆雞蛋”;“餜子還是果篦兒?”“餜子”。這是流傳於天津街頭巷尾的城市暗語,每天在一個個煎餅餜子攤前上演著這樣的對話。

隨著近日有關“買煎餅充值3000元VIP免排隊”、“78元天價煎餅”、“大學生回母校賣煎餅月入13萬”等新聞的爆出,煎餅餜子這個從天津走向全國的特色小吃,除了走入人們的胃裡也走入了更多人的目光中。

日前,天津政務網消息: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煎餅餜子分會舉辦會員代表大會,宣布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煎餅餜子分會正式成立。天津煎餅餜子分會會長宋冠鳴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煎餅餜子協會將準備於五一前後正式推出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

天津煎餅餜子協會稱"五一"出標準 以後會統一包裝

本文圖均為看法新聞圖

天津城離不開煎餅,成立協會將規範標準

天津城,每天早晨是在煎餅餜子飄出的熱氣與油香中醒來的。吃上一個熱騰騰的煎餅餜子早已成為天津人起床後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在攤煎餅餜子這件事上,天津人有著近乎潔癖般的嚴苛要求。早年間,攤煎餅餜子都是自帶雞蛋,大爺大媽一早起來,手裡就拿著兩個雞蛋開始排隊,先到先放,排隊和諧有序,演變到後來,多放蛋也是身份的象徵,誰加的雞蛋多,自然也意味著生活殷實,那地位也就高些。

在吃這件事上,天津的生活方式就如同天津話一樣,是我國文化的一座孤島,它自成一體,桀驁不馴,和周邊省市格格不入。在天津人看來,一套正宗的天津煎餅餜子里裹著的只有兩種東西,餜子或者果篦(兒),餜子就是油條,果篦就是薄脆,而如果你的煎餅餜子里加了麻醬、生菜甚至火腿,那天津的老少爺們可能就得給您說道說道了,“您介是嘛玩兒!”。

你要說只加油條就是正宗的了,那也還不對,“純綠豆面兒的!那才正宗,老味兒!”郭德綱也曾這樣在相聲里評論煎餅餜子,“白麵攤的,攤完疊起來那麼大個,跟被窩似的,裡邊擱一果蓖,火柴盒那麼大,卷吧往裡邊,疊的跟棉褲似的。咬一口沾上牙堂子,拿火筷子往下捅。”對此說法,天津人更是大為贊同。

據某資訊企業發布的2016年天津消費大數據顯示,全國用戶對天津本地小吃關注度最高的是煎餅餜子。近年來,煎餅餜子的發展勢頭不可謂不勝,在網路上流傳著不少有關煎餅的新聞事件,都能體會到煎餅行業的興盛,而站在該行業頂端的“黃太吉”,自2012年興起品牌連鎖煎餅店以來,曾憑藉互聯網營銷火爆一時,公司估值也一度達到12億元。不僅國內,美國也出現了煎餅餜子店,一套售價在20-30美元不等。

不過,隨著煎餅餜子越傳越遠,做法也逐漸變得五花八門。現在天津的煎餅餜子什麼樣的都有,有的加入了醬豆腐、黑芝麻、白芝麻等提味的食材,有的還加入了花生、生菜、火腿,“煎餅餜子變成可以‘夾一切’的大餅。”商家為了迎合大眾,在推出了各種口味的同時,價格也水漲船高,有動不動20多元的鱈魚煎餅、雞柳煎餅,甚至出現了78元的“至尊遼參煎餅”。

為了維護本土的“老味道”不至於丟失,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成立了“煎餅餜子分會”,並準備於五一前後正式推出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

天津煎餅餜子協會稱"五一"出標準 以後會統一包裝

對話煎餅餜子協會

對於天津煎餅餜子的發展以及近期有關煎餅的新聞事件,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採訪了天津煎餅餜子分會會長宋冠鳴。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出於什麼樣的契機想到了成立煎餅餜子協會?

宋冠鳴:我之前是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小吃專業餐飲委員會的主任,在去年正好搞了一個天津首屆煎餅餜子的評選活動。活動期間,我接觸了很多煎餅店家,發現他們在採購、售賣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當時大家就提議能不能有個組織把他們集中到一起。此外,這個行業也需要制定一些標準,把好的店家的衛生標準和技藝標準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才成立了協會。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天津煎餅餜子的現狀怎麼樣?

宋冠鳴: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目前天津總共有2000家以上的煎餅餜子攤,每家每天平均賣出150套,一年的總產值至少不低於5個億。但天津煎餅餜子的行業現狀是比較亂的。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您認為現在天津煎餅餜子行業問題有哪些?

宋冠鳴:首先就是標準不統一,很多製作方法也不正宗。現在天津怎麼做煎餅餜子的都有,加的配料五花八門。第二個問題就是衛生標準參差不齊。再有就是價錢也不統一,市面上有賣四五元的,也有十幾元的,甚至還有在煎餅餜子里加海參賣到七十多元的。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您怎麼看在煎餅餜子里加海參的做法?

宋冠鳴:其實我更多的覺得是一種炒作吧,首先海參沒那麼貴,煎餅餜子里加了海參一套也賣不了七八十的價格,從這點來看,更像是一種吸睛的手段吧。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正宗的天津煎餅餜子是什麼樣子?

宋冠鳴:天津煎餅餜子的麵糊是綠豆、小米加五香粉混合而成,然後加餜子或餜篦、面醬、蔥花、辣椒醬,再根據個人喜好加1到2個雞蛋,沒有其他材料,這才是一個正宗的天津煎餅餜子。演變到現在,加入了一些醬豆腐、黑芝麻、白芝麻等提味的食材,大眾也接受了。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那協會準備給煎餅餜子制定什麼樣的標準?

宋冠鳴:我們的目的是使煎餅餜子傳統化、統一化、標準化,首先是原料的要求,需以綠豆作為主料,其他例如五香粉等香辛料,因為各家配比投料都不一樣,所以不作要求。其次,會摘錄、借鑒其他已頒布的相關食品衛生標準,在衛生與食品安全兩個方面對煎餅餜子作出要求,至於餅要攤多大,使用什麼油等問題仍在進一步討論中,但是可以保證必須使用健康油,而在今後的煎餅餜子可能會有統一的包裝。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在定製標準上最有爭議的是什麼?

宋冠鳴:餜子在製作時是否加入明礬是最有爭議的,在傳統的做法上,炸餜子是要加明礬的,但是國家規定不允許使用明礬,所以,我們在討論使用雞蛋等一些替代物添加到裡邊,製作餜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對於不按規章來的店家會有哪些措施么?

宋冠鳴:不會,我們僅僅是做一個行業指導,我們也只是一個協會,只會在行業內起一個引導作用,不會有什麼強制性的手段,我們在保護“天津老味道”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創新。我認為,傳承的東西有生命力,他們都是在固執的堅持著自己的做法。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網上有大學生畢業回母校攤煎餅月入13萬的新聞,您怎麼看?

宋冠鳴:我覺得更多的是炒作因素吧,在天津能做到月入13萬的店鋪,應該不會超過三家,且不說學生攤煎餅的手法有多快,就看學校的消費水品,一個煎餅也就賣5到7塊,我們按五塊算,那他們一天要賣出860套煎餅,這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炒作嫌疑比較大。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究竟是“煎餅果子”還是“煎餅餜子”?

宋冠鳴:我們查閱過相關資料,在1933年《大公報》上寫的就是水果的“果”字,但我覺得“煎餅果子”是一個俗稱,因為煎餅和餜子是兩種食物,而“餜”是指“食”與“果”聯合起來表示瓜果形狀的糕點,餜子的“餜”字是有食字邊的,只是在老百姓的使用中這個字被簡化。目前,有許多煎餅店在起名時也使用“果”字。我認為,在這方面不需要刻意的規範,但應慢慢引導攤主了解與使用“餜”字。

天津煎餅餜子協會稱"五一"出標準 以後會統一包裝

來源: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