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沒被愛過的孩子,一生都在找媽

來源: 胡慎之 作者: 胡慎之 沒被愛過的孩子,一生都在找媽

??『母愛對孩子而言,是生命中最初且最重要的體驗。?

01

在戀愛中,一方判斷另一方愛不愛自己會有一定的依據標準,比如:

一、你沒有時間陪我,所以你肯定不愛我;

二、當我有需要的時候,你都不在我身邊,所以你不愛我;

三、你不願意給我買好吃的,那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這是大多數人對愛和被愛的一種理解。如果你不能及時滿足我的需求,那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這種以是否能被及時滿足來感知愛的直接體驗,其實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嬰兒在哭泣的時候及時得到媽媽的擁抱,在那一刻,嬰兒體驗到的是被愛的感覺,同時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有價值的人。

孩子對母愛是一種本能的需要。因為從母愛中可以得到滿足感。

實際上,在嬰兒0~6個月的時候,父母需要當一個??「完美的照料者??」,儘可能及時滿足嬰兒的一切需要,比如寶寶餓的時候要及時餵奶,寶寶尿尿了要快速換掉尿布,讓嬰兒有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從而在一個很好的照料環境中建立生命最初的安全感。

當然,孩子除了被媽媽及時滿足生理上的渴望之外,還需要一種情感上的滿足。

當嬰兒兩個月左右時需要經常看到媽媽的笑臉,因為笑臉對嬰兒來說,是檢驗自己值不值得被愛、是否被人接受的直觀感受。

如果嬰兒從媽媽臉上看到是一個焦慮暴躁的表情,那麼這種焦慮感會傳遞給孩子,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初步建立愛與被愛的能力。

因此,母愛對孩子而言,是生命中最初且最重要的體驗。

如果孩子沒有從媽媽身上獲得足夠的愛和滿足,那麼ta的一生都有可能在尋找理想中的媽媽。

02

孩子能從積極的母愛中認同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並有勇氣走出挫折期。

足夠的、積極的母愛能讓孩子認同自己,甚至可以有能力戰勝任何困難。

在前段時間看的一部電影《奇蹟男孩》中,茱莉亞.羅伯茨飾演媽媽真誠地用愛養育著小男孩。我們嘗試著從電影中分析一下,會看到一個內心非常強大的媽媽:

第一,當看到孩子出生時是畸形,並且需要進行十幾次的整容手術。在這個過程中,除開昂貴的費用壓力外,媽媽還需要承受著巨大的精神煎熬,但是她從未想過放棄小男孩,而是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和自己走出困境。

第二,媽媽給予孩子的是用心用愛的教育。

她放棄了自己的論文任務,在家裡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當了七年的家庭教師,使得孩子接受到的知識更全面、更豐富。

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培養了一個比較健全的人格特質,以至於小男孩在學校受到冷落後,即使內心難過委屈,也有勇氣面對各式各樣的挫折、責難,甚至別人的取笑。

第三,媽媽沒有向孩子傳遞過多的負面信息,更多的是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什麼是負面的信息呢?例如告訴孩子??「我這麼慘都是為了你??」、??「我為了你犧牲我的前途??」等等。這些給孩子一種??「我就是一個累贅??」的感覺,同時是痛苦的體驗。

當媽媽因為生活不如意時,可能會覺得這個世界就是痛苦的,可能就會陷入一個??「受害者??」的角色,那麼這時候孩子感受到的是恐懼和無力。

有些媽媽可能會有受害者的情結,情緒很不穩定,或者是一直處在悲傷的狀態里。媽媽的這種悲傷情緒可能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那麼當孩子開始不認同自己,就會對自己或世界充滿失望。

03

有時候,媽媽對孩子的愛是不穩定的,因此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中所獲得的母愛就會不一樣。

比如當媽媽為了照顧孩子不得不辭掉工作時,可能會因為生活等等壓力而對孩子說:??「我是為了照顧你才放棄工作的。??」

當媽媽能向孩子這樣表達: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實際上是想孩子感到愧疚,從而讓孩子服從於自己,甚至是由此來控制孩子。

媽媽要知道,過度的掌控不是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的能力和感受在逐漸地完善,比如他能很好地感受飢餓,但是依舊有些媽媽擔心孩子吃不飽飯,甚至在孩子表示自己已經吃抱了,還會拚命地給孩子喂飯,或者孩子明明已經滿頭大汗了,還要給孩子穿衣服。

這不是愛孩子的表現,而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從而看不見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我在小區散步時,看到一個孩子因為滑滑梯摔了一跤,並把衣服弄髒了,她的媽媽很著急地跑過去扶起她,第一反應是幫她整理衣服,沒有安慰哇哇大哭的孩子,還很抱怨說:??「誰讓你這麼調皮,還把衣服弄髒了。??」

在那一刻,媽媽只關注了衣服臟不臟,卻對孩子的哭泣視若無睹,可以肯定的是,這時沒有被看見的孩子一定是委屈的。

第一,孩子摔了一跤,本身會感到疼痛和不舒服,甚至害怕被媽媽責罵,這時她最需要的是安慰和呵護,但媽媽卻忙著關心她的衣服,忽略了她悲傷的情緒。

第二,孩子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要孩子承擔事情的錯誤。

失誤,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就是能允許孩子犯錯,這樣孩子才有力量面對自己,並在犯錯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

如果孩子認為犯錯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那麼孩子就會認為只有做好孩子才是有價值的,尤其當對一些事情無能為力時,他無法原諒自己。

04

米勒曾經說過:??「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父母其實根本不想撫養你,他們只想撫養他們內心腦子裡的那個孩子。??」

當我們在父母的身上感知這樣的信息時,內心是空虛、灰暗的,並且對父母充滿著憤怒和壓抑,沒有任何的快樂可言。

曾經,一位男性求助者告訴我:??「在我4歲的時候,游泳特別好,我媽媽希望我長大後能成為一位游泳名將,她也的確把我朝著這個方向培養。

但是,當游泳成為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時,我沒有了激情,到後來,我一見到泳池就會感到很痛苦。??」

我能感受到他的無助,當興趣變成任務時,媽媽的期待就像是一塊巨石,壓得他無力前進,從而無法成為媽媽理想中的孩子,自己也會因此感到不快樂。

有些媽媽說:??「我媽媽對我很嚴厲,所以我一直想著要對自己的孩子寬容、接納,但是往往到後來發現自己的樣子就是曾經的父母,總是不能控制地對孩子嚴格要求,以至於把自己搞得弄焦頭爛額。??」

還有一些媽媽可能在幼年時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對待,那麼她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無意地過度滿足孩子,這實際上是在補償那個沒有被很好對待的自己。這時媽媽更需要覺察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長大。

做父母是一個學問,而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所以,當一個好的媽媽確實需要很多的努力,但更多的是做媽媽之前,我們要想想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成為媽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