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他們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

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能夠帶給孩子什麼,往往也決定著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就好比放學後的這段時間裡,我們每天花20分鐘,好好詢問孩子這5個問題。

就能給予孩子自然而堅實的成長,更能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人格品質。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01

「你這一整天上學開不開心呀?」

據統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並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很多人不明白,童年本該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光,為何與情緒相關的疾病反而頻頻找上了孩子呢?

有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把控得太緊,並且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這無形中迫使孩子一步步對父母關上了心門。

放學後,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角度,先對孩子問一句「今天,你上學開不開心呀」。

引導孩子講述自己在學校的狀態,既可以回味快樂,也能幫孩子一起分憂解難。

孩子不是沒有感情的學習工具,允許他們會哭會笑能發脾氣能宣洩,是父母給予孩子最有溫度的教育。

孩子說的話,請耐心地傾聽。

孩子表明行為下掩藏的內心需求,請及時地看見。

儘管事情壓不死人,但負面情緒會導致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走向悲劇。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無論遇到何種事情、有什麼感受,父母都會溫和地接納他、指引他,和他一起擊敗負面情緒,搞定問題,成為情緒的掌舵人,把握自己的前進方向。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02

「你和同學們相處得怎麼樣呢?」

孩子的世界,學校亦是小江湖。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觀察孩子最好的朋友的行為,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老師告訴媽媽,孩子太內向了,在學校不和別人交往。

媽媽卻反駁:「學生就是要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在她的眼裡,兒子就是考高分的機器,唯一的任務就是考個好成績。

忽視孩子真實交友情況的媽媽,連兒子在學校被孤立了也不知道。

最終,孩子走向了另外一個充滿罪惡與血腥的圈子,自己壞了,家庭也毀了。

父母不教,孩子不懂,一個缺乏社交技巧的孩子,在公開場合都會充滿了壓力和孤獨感。

同時,孩子也更容易為了贏得同齡人的認同,而被「毒友誼」所吸引,陷入不良的小團體。

放學問一問,孩子與同學相處得如何,密切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減少孩子受欺負不敢言語的情況,更是保護孩子不誤入歧途。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03

「今天,有沒有提出過什麼問題呀?

智慧源於提問,好奇改變人生。

成長中的孩子,總會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問題。他們喜歡提問,是因為他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

有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總是胡亂敷衍,甚至是不屑一顧,親手摧毀了孩子寶貴的探索欲,錯失啟蒙良機。

把三個兒子送進史丹福大學的媽媽陳美玲,在她的育兒觀里,有一個秘訣:那就是多向孩子提問,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同時也鼓勵孩子多向自己提問,就算是在廚房燒菜的時候,她也會第一時間關掉火,去和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謎底。

我們詢問孩子「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的同時,就是為了讓孩子對課堂知識,對任何事情都抱有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能夠一分為二地進行思考。

因為這會轉化成好奇心,從而衍生為興趣,以此來豐富自己的人生感受,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的。

倘若父母盲目「灌輸」,不僅會替代了孩子的思考,也會束縛孩子的思想與靈魂。

正如專注於研究家庭教育的圖書策劃人賀雄飛先生所言的:

第一,精英是會提問的人;

第二,精英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第三,精英是有理想的人;

第四,精英就是有智慧的人。

第一,精英是會提問的人;

第二,精英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第三,精英是有理想的人;

第四,精英就是有智慧的人。

可見對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會提好問題,會尋求答案,因為思考能力是孩子發展一切的核心,是夢想起飛的最有力翅膀。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04

「今天上課有沒有什麼新知識

能不能教教我呀?」

有很多父母,總是喜歡頤氣指使地詢問孩子:

「你今天在學校乖不乖!有沒有學到什麼知識?快跟我講一講!」

在年幼的孩子眼中看來,這更是一種「審問」,父母站在權威最高點,給予孩子天然濃烈的壓迫感,跟父母溝通沒有樂趣,自然就不願意開口。

而猶太人為了進行親子共學,自成一套「猶太式輔導法」,整個方法的關鍵在於「讓孩子教父母」。

孩子平時在學校只能聽老師講,而猶太式輔導法給孩子提供講課的機會,最大限度重啟孩子的自信心。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放學回家,因為沒有很好地背誦出老師課上講的知識點,被家長責難、批評,從而變得更加唯唯諾諾,不敢表達。

而另外一個孩子,因為得到父母的尊重與鼓勵,自己也像個老師教學生一樣,去「教」父母,那麼孩子是不是對學習會更有積極性呢?

不僅如此,他還能從中體會到「自我勝任感」以及父母欣賞的眼光,就會為了某個技能或是學習目標不斷努力。

萬丈高樓平地起,教育和建築一樣,最重要的是地基,而這部分也是最難返工的。

我們應該學會溫柔且有智慧地鼓勵孩子,鑄就其內心堅固的基石,搭建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大樓。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05

「有遇到什麼困難需要我們的幫助嗎?」

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一是我們表達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關心孩子是否遇到困難了,保護孩子的歸屬感。

向孩子傳遞一個訊息,父母永遠是他最靠譜的後背。

二是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思考解決方案,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東西。

正如美國一位名叫約翰·羅伯茨的父親在孩子的畢業典禮上致辭: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平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

我希望你時不時被忽視,讓你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遭受剛剛好的痛苦,讓你學會同理心。」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平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

我希望你時不時被忽視,讓你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遭受剛剛好的痛苦,讓你學會同理心。」

我們要孩子偶爾不幸,遭遇挫敗,體驗「不成功」的感覺,才能讓孩子意識到成功的不易。

錯誤和困難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直升機父母總是盤旋在孩子的上空,一看孩子遇到什麼問題,立馬替孩子剷除一切障礙。

而掃帚式父母則更為智慧,他們只在孩子有重大問題的時候才會出現,幫孩子釐清思緒,否則儘量不加以干涉。

管教不等於包辦一切,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父母把握好放手與管教的微妙平衡,才能促使孩子真正地「成才又成人」。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

06

教育是什麼呢?

有人說,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而不是灌滿一桶水。

在如今大環境的教育焦慮之下,父母只要求孩子的學習和進步,其餘一切活動都是由父母安排妥當,而後帶著孩子們四處穿梭,一路贏得別人的讚賞與表揚。

直到看到孩子獨自面對世界時的手足無措,我們才幡然醒悟:

「借來的火,點不亮孩子的心靈」。

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自己,是否有採取更為健康、更明智的教育方式。

衡量孩子的成長不該只是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一疊厚實的獎狀就夠了,它們就是一張紙,風一吹雨一淋就廢掉了。

教育更是見微知著,放學後的幾句問候與叮嚀能幻化成孩子生命里無形的精神財富,支撐他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我們也堅信,唯有給予孩子人格的完善,培養孩子與社會相處的能力,激發孩子無限的好奇心和內驅力,鑄就一顆堅韌勇敢的心,孩子才能在成長之路上走得更加坦蕩、寬廣、久遠。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 足以改變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