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越過山丘,「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來源: 我們的民謠與詩 作者: 光榮 越過山丘,「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終於,又等到了李宗盛的新歌。所謂父子一場,有幸運的,成為知己,不幸的,成為甲乙。在這樣的歌里,他給了中年人答案,給了年輕人成熟。只是,這樣的答案與成熟,要窮盡半生才能明白。正所謂??「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李宗盛發行了新歌《新寫的舊歌》。濃得像化不開的酒,那是他與父親未曾用言語發生的交集,只成了一封舊信,藏在李宗盛的抽屜里。

李宗盛在歌里寫到過母親。

比如??「只留下母親聲聲地召喚在風中,滿垛啊咱家桂花香正濃。??」

卻從來聽不見父親的召喚。

大概是,太深的情感,需要在年齡的更深處表露出來。

??「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爸,請你從此安心,待在我的歌里……??」

60歲的李宗盛,終於寫到了父親,這是一封比半生還長的信。

1

1958年,李宗盛出生在台北市。

那是一個瓦斯行普通家庭,父親是送煤氣的。這樣的家庭,甚至有些貧寒。

李宗盛的幼時生活很苦,在還沒證實他有獨立賺錢的本事以前。

他的父親要他在家裡幫著送瓦斯。

生意忙時,他扛著瓦斯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送上門。

到了生意清淡的午後,他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上電話的牌子,黃昏時候扛著瓦斯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不知道彼時的李宗盛,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時,腦海里會不會冒出後來的《夜天黑》中??「霓虹里人影如鬼魅,這城市隱約有種墮落的美??」……

多年之後,李宗盛回憶說,那段扛瓦斯的日子,不斷地在提醒他:

??「我從哪兒來。??」

不會的,那時候的李宗盛只會有《十七歲女生》中的簡單猜想:

也許你快要十七每天等待著畢業典禮;

也許你正是十七懂的都是別人的道理;

也許你過了十七往前看往後看都有點吃力。

李宗盛所有關於情愛,關於人生的感受,統統來自親身體驗。

至於《夜太黑》呢,那要等到90年代。

加入滾石後,李宗盛的同事見他心思全花在了音樂上。

很擔心他身心的均衡發展。

有同事對他說,大哥你對我這麼好,我帶你去見世面,去explore。

忠孝東路附近一家叫夜店台北神話,很多美女。

只是,當時李宗盛坐到凌晨四點什麼也沒發生,除了留下錢什麼也沒帶走。

回家後,他就寫了這個歌,《夜太黑》。

其中那句??「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說的僅僅是男人的不得與放棄嗎?

不是。

李宗盛是在寫飄忽不定的人性。

如果把李宗盛的所有作品都放在情愛的水池中,這恐怕是最大的誤解。

2

1990年,李宗盛已經32歲。

那時候,他在滾石嶄露頭角,為周華健和陳淑樺製作了專輯。

其中,陳淑樺的《夢醒時分》紅極一時。

但是這樣的製作,都是在替別人的音樂和靈魂提供棲息地,至於李宗盛本人,並沒有把自己的內心全然宣洩出來。

32歲的他,遇到了鬱郁不得志的趙傳。

他為趙傳量身製作了《我是一隻小小鳥》。

這是他第一次以男性視角去抒發心聲,其實也是他自己內心的聲音與彷徨。

在2013年的北京演唱會上,李宗盛重新演繹了這首歌:

??「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

寫這首歌,大概是想起了多年前,背著瓦斯走街串巷時,不知前路,那種??「想要飛卻怎麼也飛不高??」的心情在心頭暗涌。

小人物的彷徨,觸電般的擊中九十年代人們的內心,成為整個時代的共鳴。

又過幾年,李宗盛的作品裡,嗅到了情愛表達與人生哲思的統一。

1992年的《鬼迷心竅》,??「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了??」成為最美的情話。

我想,馮唐後來的??「春風十里,不如你??」的靈感也是從李宗盛的詞中而來的吧……

但這樣的作品裡,除了??「情愛總是讓人煩惱??」的怨懟,還有??「歲月總是匆匆的催人老??」的慨嘆。

這樣的慨嘆,實際上把情愛隱於歲月中,這樣也就不難解釋:

為什麼別人唱的情歌是情歌,而李宗盛唱的則是歲月。

3

去年,李宗盛在??「簡單生活節??」上,對所有人說:

??「寫歌有兩種,一種是寫得好聽,一種是寫得真實。我用三十年時間,終於從寫得好聽,走到了寫得真實。??」

??「簡單生活節??」的發布會上,李宗盛說:

??「每一個年輕人的奮鬥,他一分一秒的積累,都是在期待屬於自己那一個不簡單的瞬間,其實這個瞬間是來自每一個簡單的一天。??」

這樣的真實,在後來的《給自己的歌》、《山丘》里酣暢淋漓。

那時候的李宗盛,??「終於敢放膽,嘻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舍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那時的李宗盛已經年過半百。

他面對中年的自己,冷靜地挖掘出深藏的思緒。

李宗盛唱的是自己,但我們每個人都能聽到自己的經過,空空蕩蕩,嗡嗡作響,後勁無窮。

李宗盛從來不是在蜜糖里翻滾的人,而是在石礫上行走的人。

2004年,46歲的李宗盛,開始在大陸漂泊,兩年在上海,十年在北京。

後來,李宗盛和五月天阿信一起,在上海開了一家有練咖啡館。

館內的一堵牆上有一句李宗盛說的話:

樸素的開始了,本分的堅持了,不懈地鍛煉了,這就是有練的原始來處。

張愛玲在《半生緣》里寫:

??「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那時候,李宗盛的北漂時光,應該是孤獨而冷冽的。

但李宗盛說,他現在要不停地練習,不讓寂寞成為自己的致命傷。

他看到的北京,人們在廣場虛擲時光,老人挨著牆根兒曬著太陽,表情失落卻平常,撞球桌就橫在路上,俗艷卻熱情的招牌,燈紅的酒家。

看過了太多平凡人的漂泊人的生活,他說:

??「我很想把十幾年在大陸的感動,試著不要用一直以來的技巧,而是回到最初的,最質樸的心情,描寫出來。??」

他以這樣的質樸,為徒弟李劍青製作了專輯《仍是異鄉人》。

這張專輯裡的《匆匆2017》和《平凡故事》都被劉若英選作電影《後來的我們》的插曲,來承載北漂者的孤獨與心酸。

??「與其沒有聲息地留在故里,還不如乾脆硬著頭皮就千里單騎,反正那未來它不發一語。??」

——《平凡故事》

??「明白了現實里,沒有人是孫悟空,課堂老師忘了教八面玲瓏。不敢想過得舒服,也願意吃苦,只是好些感慨感觸感悟,會把人搞迷糊。??」

——《匆匆2017》

詞中寫的,是李宗盛在北京的真實心路。

他常常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北京的街巷,沒有人知道他是李宗盛。

他一人分飾多角,經營一家吉他廠,一家咖啡館,開過幾場演唱會,是父母也是子女,有上司也有下屬。

李宗盛創辦了華人第一手吉他品牌??「Lee Guitars(李吉他)??」,店內的所有吉他都是李宗盛親手製作。

有時候,剛解下在工廠里做琴的圍裙,又要繫上為母親和兩個女兒做飯的圍裙,每天十小時職場拼殺貼身過招,兩小時應酬修鍊心法內力。

時常感觸,偶爾感動,很少感傷。

他對??「老??」這件事有了親身體驗,所以並不畏懼。

??「李宗盛可能是華語音樂最大的一口井,當這口井滋潤到那麼多滾石唱片當年的歌手的時候,他周圍其實形成了一片森林,枝繁葉茂。??」

這樣的枝繁葉茂,更是為所有聽他的人,提供了一片陰涼。

這片陰涼不是避難所,而是共鳴的棲息地。

棲息之後,每個人再繼續走向自己的山丘。

回到李宗盛的新歌。

所謂父子一場,有幸運的,成為知己,不幸的,成為甲乙。

李宗盛啊李宗盛。

在這樣的歌里,給了中年人答案,給了年輕人成熟。

只是,這樣的答案與成熟,要窮盡半生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