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量彩色彈珠經過這裡 結果讓人超驚訝!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彈珠台」,它起源於一種叫做「高爾頓板」的東西,為英格蘭統計學家法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發明的。

「高爾頓板」也就是現代的彈珠台原型,當年這玩意兒上方是一個漏斗,可將許多的小球倒入任其落下。小球每碰到一個釘子,會有50%機率往左、50%機率往右,最後將落入底部凹槽內。

如果球的數量夠大,球落下位置呈現的形狀,會呈現常態分配,如一個鐘形曲線,是高爾頓用來驗證統計學「中央極限定理」的一種裝置。

影片裡的裝置,不同於我們一般見到的「彈珠台」,竟然還會將落下的彈珠做「顏色分類」。

大量彩色彈珠經過這裡 結果讓人超驚訝!
珠珠分離中。(視頻截圖)

我們可以看到一隻手在上方,做了一個按按鈕的動作,球就開始向下落。當眾球開始撞到第一個「障礙物」時,馬上分成兩道顏色,左邊偏暖色系,右邊則是冷色系。

看影片完整版…

第一個障礙物下方有無數個菱形柱狀障礙物,大量的球通過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些球竟然自動分成七種顏色!

哇嗚,畫面看起來非常自然。可是仔細想想,這根本是不可能「自然」發生呀,沒有任何特別的控制因素,幾乎不可能如此「清一色」。

大量彩色彈珠經過這裡 結果讓人超驚訝!
快分類好的珠珠。(視頻截圖)

看完影片,許多網友紛紛試著解讀這神奇的景象:

「也有可能是溫度,也就是利用不同的溫度變換成不同的顏色,就像其它淋熱水或光照加溫會變換顏色的產品。」

「他把影片翻轉了方向。」

「不可能倒轉,因為漏斗式往下,不可能回上,珠是全白,電腦後製的。」

「燈光折射原理吧!」

到底這個裝置為什麼會這麼厲害呢?

大量彩色彈珠經過這裡 結果讓人超驚訝!
彈珠分流中。(視頻截圖)

以下就來揭開謎底:

原來這台機器根本「不存在」實體世界。而是用一款叫做「Blender」的3D製圖軟體,用此來模擬這個像彈珠台的玩意兒。

嗯,那大概是怎麼做出分類效果呢?原來是先模擬一堆球從這個像彈珠台的上方掉落,而這些球都是「白色」。

落到下方時,才將各區塊的球「上色」,之後再重新「播放」一次,就會感覺超級自然的「分色」效果啦!

Credit: Jukin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