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18:臘月忙 忙臘月 進了臘月就過年

2018:臘月忙 忙臘月 進了臘月就過年

2018:臘月忙,忙臘月,進了臘月就過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漫山遍野一片白色。所謂臘月,即係農曆十二月。

現在已經正式進入農曆臘月了。臘,係一種祭禮,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

2018:臘月忙 忙臘月 進了臘月就過年

冬祀的規模最大,後來稱為“臘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後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稱“臘”有三重含義: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春天快要到了,人們在祭祀中以歌舞祭祀、燃燒火把等方式驅逐災病,迎接新春的到來。

進入臘月後,我國各地都相繼進入最寒冷的季節。在古人嗰度,進入臘月後就開始忙年,廣義的過年係從臘月一直到元宵節,甚至二月二。

臘月也係最有詩意的一個月份。臘月有雪有臘梅,於漫天大雪中踏雪尋梅,這係一種詩意;臘月,係團圓的象徵,遊子們,打工者們都要在臘月先後回到家與家人團圓。

臘月,係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人越長大,壓力越大,年味也就越淡。每個人的心理都藏着一個充滿回憶之美的臘月。

臘月,彷彿係一年最後結出的嗰個果實。不論你身在何方,不論事業順風順水,還係磕磕絆絆,無論你有咩心結,統統都可以放下,臘月就係一種無聲的召喚。

臘月,像係一首歌,傳唱了幾千年依然如新,那係發自每個華夏兒女內心的歌聲。讓我們通過古人的詩詞,感受這個詩意的臘月吧。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迴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台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2018:臘月忙 忙臘月 進了臘月就過年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臘月係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係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講。農事上係“閑”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並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着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新年邁進的步伐。

庚子臘月五日

(唐)司空圖

復道朝延火,嚴城夜漲塵。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回萬乘,重睹玉京春。

新年,係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係迎接新年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里有着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唐)劉長卿

長沙耆舊拜旌麾,喜見江潭積雪時。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開窗閣寒光滿,欲掩軍城暮色遲。

閭里何人不相慶,萬家同唱郢中詞。

2018:臘月忙 忙臘月 進了臘月就過年

梅花一夜遍南枝(圖片來源:pixabay)

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講係極富有魅力的。為了過好年,中國人要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做諸多準備。人們要忙着對保佑、賜福於他們的神祗、祖先有個交待;要對一年來的往來賬目有個結算;要對親戚、鄰友、同僚給以節日的慰問,以使今後能更好地相處。對一年來的家庭事、個人事都要加以總結,以使在新的一年裡,個人能更有進步,家業更加興旺。

韋使君宅海榴詠

(唐)皇甫曾

淮陽卧理有清風,臘月榴花帶雪紅。

閉閣寂寥常對此,江湖心在數枝中。

民間臘月歌:廿三,糖瓜粘;廿四,掃房子;廿五,磨豆腐;廿六,去割肉(燉燉肉);廿七,宰公雞(殺灶雞);廿八,把面發;廿九,蒸饅頭;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韋應物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

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

聞閑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臘月初八係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講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係“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係佛教的盛大節日。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講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邊個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臘月廿三,又稱“小年”,係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係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歲暮懷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遊人不相識。

臘月24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古代把新年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係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對於北方來講,嚴冬中的臘月掃房,只係撣掃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將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邊、井邊去刷洗。掃房以後,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大江南北,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竹里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臘月25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廿三)後,天帝玉皇於臘月廿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

(唐)韋元旦

灞涘長安恆近日,殷正臘月早迎新。

池魚戲葉仍含凍,宮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雲疑承翠幄,入林風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東無限,願挹瓊觴壽北辰。

臘月廿八把面發。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製過年的麵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係“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係“廿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廿九“蒸饅頭”。(摘自禮俗流水賬)

洛陽東門送別

(唐)儲光羲

東城別故人,臘月遲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兩地春。

花明洛陽苑,水綠小平津。

係日不相見,鶯聲徒自新。

臘月廿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水調歌頭(臘月廿一日可遠堂索賦)

(宋)劉辰翁

落日半亭榭,山影沒壺中。

蒼然欲不可極,迢遞未歸鴻。

錦織家人何在,春寄故人不到,寂寞聽疏鍾。木末見江去,無雪著漁翁。

詞舂容,歌慷慨,語玲瓏。

歲雲暮矣相見,明日係東風。

遠想使君台上,攜手與人同樂,中夜講元龍。世事無足語,且看燭花紅。

2018:臘月忙 忙臘月 進了臘月就過年

年卅,除夕係新舊交替的時刻(圖片來源:pixabay)

年卅兒。除夕係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裡打着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

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於耳。早先宮廷在這之前就會放花炮,自臘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臘月卅兒晚上最盛。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八大祥”等店鋪,會專門僱人燃放各式花炮,花炮愈盛,愈象徵著買賣興隆。

除夕夜的活動也係千姿百態——貼掛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