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抓住別人的訴求點 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姿態

wordcount=1;

抓住別人的訴求點 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姿態

我爺爺今年75歲了,身體很健康,脾氣與年輕時相比較稍微好了一些,但依然很倔強,認死理,誰的建議也聽不進去。

現在,手機基本上人手一台了,爸爸想要給他買一部老年機,有什麼事情好找到他。但爺爺對這件事情是拒絕的,“我根本就用不到手機,你買了我也不用,還浪費錢。”

爸爸想到了老人是心疼錢,沒有經過同意就自作主張買了一台,結果送去後又被爺爺送回來,堅決不要,如果爸爸再和他爭論,馬上就要翻臉了,只好又退了。

這兩天,爺爺去我家了,告訴我爸媽想要一個手機。他們很好奇,老爺子這是怎麼了?

抓住別人的訴求點 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姿態

原來是這樣的。爺爺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一直在打工,還養羊,最近羊賣了,只剩一隻了。他要找工作,但是年齡大了,很多工作不收他了。

現在,農村也已經開始了規範化建設,村裡都有垃圾桶,他每天跟著車收垃圾桶,也不用力氣,只是下來,把桶掛到一個鉤子上,會有自動的機器吊上去。這個活不是很乾凈,但是依然很多人搶著干,因為一天50塊錢。

爺爺是怎麼找到這份工作的呢?我們村有一個人是鎮上的“紅人”,和鎮上的幹部非常熟悉,是他給爺爺介紹的。“紅人”告訴爺爺,一定要買一個手機,萬一哪天颳風下雨,不工作的話,人家會打電話告訴他。如果他不買手機,耽誤了工作,只能換其他人干這份工作了。

爺爺聽到這話後就馬上去我家了,然後一分鐘等不得,媽媽趕快去鎮上給他買了一部老年機,然後教會他使用。

這件事情太讓我受啟發了,爺爺的觀念怎麼就突然改變了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如果不買,就失去了一份一月1500塊錢的工作,而現在找工作挺難的。這筆錢,在他看來是很可觀的一筆收入,如果不買手機,這個錢就賺不到了。

爸爸以前勸他買手機,都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爺爺心想:“別人找我能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無非是親戚家的婚喪嫁娶,既然沒什麼重要的事情,有了手機,每個月還花錢,這事我才不幹呢。”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是第一種情況,我們和對方溝通不了,而解決方案卻是第二種情況,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找到對方的核心訴求點,以他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才能起到作用,把問題解決了。

近來,因為舉辦婚禮的事情,婆婆又打電話責備劉先生,怪他把婚假提前休了,很多事情,因為時間不夠,她都不能安排,堅持讓劉先生多請兩天假,但是劉先生他們公司比較忙,五一已經休了3天,婚假也休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請假就有些不太合理了。

婆婆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就無意中說:“真後悔沒有提前計劃好,劉H這一請假,兩千塊錢就沒有了呢。”

婆婆一聽趕快問我怎麼回事?我馬上給她算了一筆賬,“阿姨(還沒改口),你看他請一天假,扣一天工資,這樣一天近1000多塊就沒有了。這倒沒什麼,最擔心的是請假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年終評級打分低,說不準少拿幾萬塊錢年終獎呢…….”

說完錢的事情,我又堅定地加了幾句:“不過,我和劉H都覺得,損失錢能賺回來,我們請假回去好好按老家習俗走,婚禮後,第二天還是在家裡,都聽你安排……”

婆婆馬上打斷我的話,告訴我千萬不要請假了,反過來說:“現在什麼年代了,哪這麼有講究呀。你們辦完婚禮,就回上海哈。”

抓住別人的訴求點 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姿態

婆婆是一個很節約的人,也知道賺錢的艱辛,當她知道請假可能面臨的損失與所謂的習俗之間一對比,她很快做好了她覺得對的決定,並且她已經不生氣了。

她並不是一定要求我們請假,她只是希望我們重視這個儀式,重視婚姻,現在她找到了這個理由就夠了,並且她堅定認為她的選擇是對的。很多時候,溝通就是這樣,尤其和家人,需要耐心一些,迂迴一些,找到家人的訴求,並且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告訴她,要不然就會吵架,就會給對方添堵。

從大學做活動和項目開始,溝通這件事情絕對占整件事情50%以上的比重;工作後,溝通的作用更體現了,溝通能力強,基本上工作也做得不會差。

因為家庭原因,我從小在溝通方面就受了很好的訓練,加上畢業後,一直從事銷售和市場相關的工作,說白了,都是和人溝通的事情,自然這方面的能力又得到進一步提升。我總結問題的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對方的核心訴求,並且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和她溝通。

那麼如何了解對方的核心訴求呢?

積極的傾聽

這一點都是老生常談了,那如何做到積極傾聽呢?我會隨身攜帶一個本子,當和別人談話時,她提到的點,我都會一一記錄下來,對於不明白的地方,會提出疑問。這個時候,放空自己,不做任何判斷,儘可能了解更詳細的信息。

等對方說完的時候,我會她確定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基本上這個過程,你就會判斷出來對方的核心訴求了。

舉個例子,以前我做市場時,很多人會來找我們投廣告,其中有一個人做了一個雜誌,放在醫院裡面的,但沒有刊例號不能發行。

他來了之後講了很多,包括他的很多資源,其實都沒什麼用,最後又說可以採訪,給我們出一篇稿子……

我認真聽完,緊接著告訴他:“XX等這些資源,我們這邊暫時還用不到,你這個採訪倒可以考慮一下,怎麼收費呢?”

對方就開始報價了,我說:“很抱歉呢,老闆給的預算很少,下次有機會一定優先考慮你呢。”

我了解對方就是想要拉廣告,雖然我有這個需求,但是市場預算總是有限,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幾瓣,肯定要來回談幾輪,如果知道對方的核心訴求,達成合作就不難了。

抓住別人的訴求點 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姿態

不要輕易給建議

或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個朋友創業了,給我打電話,有一件事情讓我拿主意。他認識一個特厲害的人,但特別貴,稅後要求不低於3.5萬,並且人家有一個大公司offer在考慮了。

他自言自語給我講,“如果讓他做兼職,我擔心他精力不夠,如果全職的話,我經濟壓力太大了,萬一事情做不成,還把人家這麼好的工作弄丟了。”

我幫他總結了一下:兼職,精力有可能不夠,事情做不好;全職,開高的薪水,自己壓力大,對方可能不匹配,最後雙方都不滿意而分手;全職,降低薪水,給股份,可對方未必看得上。

這個時候,我差一點就直接給建議了兼職,巴拉巴拉說自己很多看法。我及時打住了,反問了他一句:“你想讓他給你做什麼事情呢?他對於你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他的經驗和想法。”

我接著問:“你覺得他這個級別的人會做具體執行嗎?”顯然不會了,所以只需要這個人做顧問就可以了。

朋友想了想還是覺得兼職靠譜,順便公司花很少錢找一個執行,如果這個過程中,雙方合作愉快,這個人重新規劃職業生涯也是有可能的。

很多時候,對方不需要經驗,只需要一個傾聽者和陪伴者。沒有任何一個人比當事人更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你建議對了,可能只是恰好你猜對了。

所以,在溝通中,一定要傾聽,可以帶一個本子做記錄,疑問寫在旁邊,等對方講完再問。不要輕易給對方建議,始終要記得溝通的目標,就是解決問題。

在工作上,這一點就是把事情做成,而雙方都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溝通時,通過以上方法,始終都要記得你的目標,不管如何扯皮,都要落實解決問題。

抓住別人的訴求點 這才是有效溝通的姿態

家庭溝通中,目標或許沒有那麼明確,也不太可能像工作時,拿著一個本子記錄,經常溝通著就情緒激動,吵起來了,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我們再耐心一些,不妨先聽聽對方想要什麼,這樣會少很多麻煩。

在家庭溝通中,如果我打斷對方,基本上效果很糟糕。所以一定要聽對方把話說完,比如另一半想要做某件事情,他噼里啪啦跟你說了一通,如果你也覺得可行,那就堅定地支持他;如果你覺得不可行,那說出自己的顧慮,同時還是表示對他的支持。一般情況下,他就會思考你的顧慮了。

不得不說溝通是一門藝術,真的需要花一些心思,希望這幾點可以幫助到你。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