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老胃病五大「黑」食譜 酸甜辛辣多氣食物要避開

老胃病五大「黑」食譜 酸甜辛辣多氣食物要避開

最近寒潮一波猛過一波,加上年關近各種忙,體能消耗大,不少人食慾增大。吃得下不一定都消受得起,一些有慢性胃炎“前科”的老病號,吃時痛快,吃完之後胃又開始隱隱作痛了。實在熬不住去就診,很多“老胃病”聽完醫生“適當減壓、防寒保暖、飲食規律”的忠告後,還是忍不住會問“哪些東西不能吃”?

胃病發作,飲食不當的確是常見的誘發因素,如果能清楚哪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部、加重腸胃負擔,日常盡量少吃,確實有助減少發病。 請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陳斌為慢性胃病患者開列食物“少食清單”,“老胃病”快收好了。

天氣冷食慾增“老胃病”悠著點

眼下,被網友戲稱為“冰箱級別”的冷空氣終於讓嶺南人嘗到了寒冬的滋味。在這麼冷的天氣里,要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我們身體消耗的能量自然會多一些,相對也餓得快,食慾和食量見長,多吃點、“貼貼膘”確實有助禦寒。

而說到吃,眼下年關將近,親朋好友聚會增多。大家聊開心了,一起吃飯不知不覺放開胃口,“管不好自己的嘴”也是常有的事。吃多了腸胃負擔加重,對於健康人群,也許吃兩餐清淡的,調整一下問題不大,但對於“老胃病”來說,很可能得不償失。不少有慢性胃炎“前科”的老病號深有體會,各種肥甘厚味、酸甜辛辣,一番痛快吃喝,完了之後胃又複發了。到底吃錯什麼東西了?

“胃病發作,飲食不當的確是常見的誘發因素。”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陳斌提醒,大冷天,慢性胃病患者不要盲目“貼膘禦寒”。日常除了戒煙限酒,規律飲食,多吃蒸、煮、熬、燴的易消化食物外,以下五類食物,視個人情況少吃甚至不吃。

慢性胃病五大類食物不要吃

1酸性食物增多胃酸

陳斌介紹說,現代醫學認為,慢性胃病主要為酸相關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在內)。臨床上,這些與酸相關的疾病占慢性胃病的一半以上。由於酸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患者一般服用了抑制胃酸藥物後會有明顯好轉。在日常飲食中,服用酸性食物相當於增加了致病因素,同時減輕了藥物治病效果。

所以,他建議,對常見的可引起胃酸增多的食物,如醋、桔子、西紅柿、山楂、話梅、碳酸飲料(可樂、雪碧等)等,盡量少吃,胃食管反流等癥狀嚴重的甚至不吃。

2過甜刺激胃酸分泌

糖水、蛋糕、巧克力……不少人下午茶或是飯後喜歡吃甜食。陳斌提醒,很多甜食含糖量過高,吃完後會刺激胃酸分泌,相當於進食了酸性食物。

所以,“老胃病”別將糖水、蛋糕、曲奇餅、奶茶、巧克力等當作下午茶經常吃,其他的還有各種糖果、冰激凌。特別是胃酸過多的人,含糖量太高的甜食還是盡量淺嘗輒止,盡量少吃點。

3太黏過硬加重胃負擔

通常,我們吃進口裡的東西經過消化道進入到胃裡,隨著胃的蠕動,食物被攪拌、研磨混勻,進行“加工”消化。陳斌提醒說,如果吃進胃裡的食物太過黏或是過硬,就會明顯加重胃的“加工”負擔,造成胃的“工作量”過大。對於“老胃病”來說,這相當於讓其胃部“帶病乾重活”,肯定“吃不消”,因此容易舊病複發、加重病情,不利於胃的康復。常見的太黏、過硬食物有糯米、燒餅、烤餅、煎餅等,如果吃完覺得不適,下次還是少吃為妙!

4發酵“生氣”易消化不良

一些產氣多的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在胃腸道進行“加工”的同時會發酵產生過多的氣體,讓人產生飯後腹脹、腹痛、噯氣等消化不良的癥狀。

容易受脹氣困擾的“老胃病”,除了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少說話,還要少吃產氣多的食物,如豆類、番薯、芋頭、南瓜等也不宜多吃,以免加重癥狀。

5辛辣挑戰胃部痛覺神經

辣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刺激。陳斌指出,雖然大部分胃病患者知道辛辣食物對胃刺激大,但還是有人“明知故犯”,重口福不顧風險,有時會忍不住挑戰自己胃部的痛覺神經。下場當然沒有懸念——受辣刺激的胃輕則隱隱作痛,嚴重時甚至痙攣起來,隨時會提醒它的主人:後果很嚴重!

所以,老胃病在加了辣椒、大蒜、芥末等常見辛辣佐料的美食麵前,比如紅油火鍋,哪怕再喜歡,舉起筷子之前還請三思,盡量“忍了吧”。

養胃飲食很簡單吃完舒服就對了

都說慢性胃病是“三分治,七分養”,而對“養”的理解,很多人都繞不開“怎麼吃”。

“其實,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陳斌建議慢性胃病患者應當進食一些鬆軟易消化,五味偏性不太強的食物。但是,凡事沒有絕對,飲食養胃,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凡是吃過之後感覺舒服的食物就是最適合你的,吃過後感覺不好的則要盡量避免。”

另外,結合中醫的辨證來考量,每個人也可進一步制訂個體化的飲食方案。陳斌說,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看,慢性胃病患者有寒熱虛實、表裡陰陽之分。比如一個濕熱內蘊的胃病患者,“熱重於濕”,就不適合吃燒烤、煎炸食物,也不適合吃一些補益類保健品,以免加重濕熱,導致喉嚨發炎甚至發熱等“上火”。如是脾胃虛寒的胃病患者,就不適合吃生冷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現代都市人工作、生活節奏快,用腦過度、思慮過度易憂思傷脾,飲食不節制也可傷脾。”陳斌解釋說,人思考時,需要更多血流支持大腦,就會導致胃腸道的血流減少,所以飯後半個小時內不要馬上投入需要注意力比較集中的腦力工作。而長期飲食不節制,等於破壞了胃腸道的“生物鐘”,易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

有種說法——10個人9個脾虛。陳斌坦言,這樣說可能太過嚴重,但脾胃虛弱合併寒濕、濕熱的人確實不在少數。中醫認為“脾胃喜溫燥,不喜寒濕”,建議日常可適當選用淮山、薏仁、茯苓、蓮子等食材入粥或煲湯,可助健脾化濕。

來源:廣州日報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