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全國首個公勺公筷標準出台 一家人吃飯要用公筷嗎?

一場疫情來勢洶洶,在人們還未做好防備之時乘虛而入,蝴蝶效應般波動了全球平衡。

而在一起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中,我們也認識到「癌從口入」,在「筷來筷往」之間存在的健康風險。

這不,今年二月,上海多個機構聯合向向全體市民倡議:不管是在家裡用餐,還是在外面,都建議使用公筷公勺。倡議發出後,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支持。

20200512085427141

不僅僅是上海,江蘇泰州也出台了全國首個公筷標準——《公勺公筷使用規範》,新規指出:公勺公筷是指2人以上同桌就餐時,用來夾菜的筷子,或者乘湯的勺子,用來避免就餐者與嘴接觸的分餐工具。規範里詳細規定了其長短、顏色、標識等方面的製作要求。

不過,比較麻煩的是,「合餐制」可以說是我國多年來的飲食傳統文化,很多人一時還很難改變,所以,今天我們就針對合餐制帶來的健康風險以及使用公筷的好處來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夠讓大家有所了解!

「合餐制」雖溫馨,卻暗藏健康風險

就以這次的疫情為例,我們可以多次從新聞里看到因為聚餐引發了多人感染,比如南京一次家庭聚餐引發了九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南昌周某一行人多次組織好友聚餐,最後引發五十二人接受醫學隔離、先後9人確診……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合餐制」時,大家的筷子、勺子會因為夾取同一道菜,而相互碰撞或接觸食物,這樣就可能使食物接觸到某些人的唾液,再進入其他人體內,而如果其中一個人體內含有細菌病毒,那麼便給細菌病毒的傳播帶來了極好的機會,特別是幽門螺桿菌

20200512085453717

幽門螺桿菌,大家應該有所了解,它可以通過糞-口、口-口、胃-口三種途徑傳播,是導致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當身體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病菌可能通過誘導胃粘膜下方幹細胞的過度增殖,致使幹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積累大量的DNA損傷,從而導致胃癌的發生。

而現在已經有大量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可以滯留在牙菌斑中,然後通過唾液、嘔吐物來進行口-口傳播,而合餐制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則為胃癌等可口-口傳播的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傳播渠道。

所以,雖然合餐制是我國飲食傳統,但的確是暗藏了很大的健康風險的,現在推行使用公筷,也是為了減免不必要的危險。

王辰也曾推薦過使用公筷

不管是從健康,還是科學與環保等多方面角度來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都有著很多的好處。

使用公筷,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的幾率,因為唾液是因為多種疾病傳播的關鍵路徑之一,很多疾病就是因為在互相夾菜、公筷不分中悄悄傳播蔓延。

同時,使用公筷,也可以避免浪費,很多人在聚餐的時候,怕吃不夠,所以就會點很多菜,但是最後又吃不完,可是菜被每個人夾來夾去的,打包的話總感覺怪怪的,所以這時如果是使用公筷公勺,因為菜肴沒有被各種唾液所污染,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未吃完的剩菜,從而避免了浪費。

使用公筷,也是文明的一大進步,它不僅是尊重和關愛他人的真正體現,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用餐文明的新風尚。

20200512085519650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許多疾病可以通過「病從口入」感染健康人體,其中最多見的就是唾液可通過筷子解除到食物,最後引起交叉感染,而分餐、公筷制可以有效防患這一點。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每道菜上桌的時候,使用公筷公勺撥出來一些放到自己的餐具里慢慢吃。不要覺得這是生疏,其實這樣反而是為了彼此健康著想。

個人應該如何踐行使用公勺公筷政策?

如果是在外面吃飯,建議大家最好是可以在包里備一份筷子勺子,不使用餐館提供的;如果覺得很不方便,那麼可以跟店家提一下要求,表明自己希望可以給每個菜盤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備公筷公勺。

如果是在家裡吃飯,也別大意,覺得一家人沒必要搞的那麼生疏,最好也是每個人有自己獨立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不要混合使用,吃飯的時候可以直接把飯菜分配好。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提示:在購買這些日常用品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顏色或者形狀差異比較大的,便於分辨使用。

另外,從小培養孩子的進餐禮儀很重要,很多父母由於溺愛孩子,容許他們「飯來張口」,要不就是事事親為,幫孩子咀嚼食物、口對口餵食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成人口腔的細菌還是比較多的,很容易因此傳播給孩子,所以最好是鼓勵孩子儘早獨立進食。

20200512085547518

總結:雖然用公筷難過「情」關,但還是需要提倡!因為使用公勺公筷對我們的健康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希望大家看完上述文章介紹,可以趕緊行動起來。

華夏新聞 | 時事與歷史:全國首個公勺公筷標準出台 一家人吃飯要用公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