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趣說詞語由來: 楷模、猶豫、吝嗇

楷模

人們常把有高風亮節、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讚譽為「楷模」,以昭示人們師承他,學習他,從而樹立社會正氣,形成美好和諧的社會風尚。「楷模」二字都帶「木」字,原來「楷」和「模」是兩種樹木的名稱。

清人學者所著《廣群芳譜》和清人劉獻延所著《廣陽雜記》中都記述了這兩種樹:楷樹又名黃蓮樹,系落葉喬木,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紋理細緻。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幹挺拔,枝葉繁茂,巍然屹立,似為眾樹的榜樣。模樹,樹葉隨季節變化,春天青翠碧綠,夏季赤紅如血,秋日變白,冬日變黑,因其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亦為諸樹之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的墓旁。

因為這兩種樹分別被稱之為「楷」和「模」,加之楷樹生長在留名千古的孔聖人墓旁;模樹生長在先智先哲的周公墓旁,以樹喻人,故把人的模範行為、榜樣作用和為人師表的風範,稱之為「楷模」。

猶豫

「猶豫」是人們常用的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人遲疑不決的樣子。

其實,「猶」和「豫」是兩種動物。猶,猴屬,又叫猶猢,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詳細地描寫了這種動物的性狀:「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樹,一騰百丈,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還有人說猶猢長得像麂子,還有人說「猶」就是長達五尺的大狗。給《史記》作索引的司馬貞引用崔浩的話說「猶」:「卬鼻,長尾,性多疑。」高鼻子,長尾巴,性情多疑,一旦發現有風吹草動,立馬爬到樹上觀察敵情,沒有發現什麼動靜,又從樹上溜下來,四處張望,突然又開始生疑,又爬回樹上觀察……如此這般不停地折騰自己。

「豫」是一種古象,河南簡稱「豫」,就是因為遠古時期黃河流域森林茂盛,盛產古象而稱為「豫州」的。不過古象跟今天的大象不大一樣,這種象身軀龐大,動作不靈巧,遇事總是搖搖晃晃地拿不定主意,老子的《道德經》說它「豫兮,若冬涉川」,豫這種古象行動就像在冬天涉過河流一樣,可見有多么小心翼翼,有多麼猶豫不決。

兩種動物的共同點都是拿不定主意,所以人們就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形容遲疑不決的樣子。

吝嗇

傳說在很久以前,吝先生到城裡辦事,半路上遇到了嗇先生。兩人一路上說說笑笑挺投機,便結交為友。分手時,兩人相約,中秋節到烏有山子虛亭飲酒賞月。約定好吝先生攜酒,嗇先生備菜,但兩個都十分小氣,不肯花一分錢。

中秋節兩人按約準時到了烏有山子虛亭。兩人見對方都是空手而來,相視了一會兒,而後哈哈大笑,落座於石桌旁。坐了一會兒,吝先生首先站起來,打破了相互之間的尷尬局面,用手做酒杯狀,遙指高空,朗聲說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請嗇兄開懷暢飲。」嗇先生也毫不示弱,隨即伸出兩個手指做筷子,指著荷塘深情地說:「池中游魚,魚做菜,請吝先生大飽口福。」觥籌交錯,互敬互讓,好不高興。吝先生手起嘴動咂得直響,自誇道:「好酒,好菜,山珍海味也無法相比。」

過往遊客看到兩人如痴如醉、荒唐可笑的舉動,無不前仰後合,捧腹大笑。其中一位遊客認識吝、嗇二人,便風趣地挖苦道:「今日兩位仁兄賞月,喝的是吝嗇酒,吃的是吝嗇菜,活著是吝嗇人,死後是吝嗇鬼。」自此,「吝嗇」一詞便傳播開來,形容那些刻薄小氣的人。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趣說詞語由來: 楷模、猶豫、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