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放送的貿易「大禮包」可能是「坑」? 中方連出三張牌示弱

北京放送的貿易「大禮包」可能是「坑」? 中方連出三張牌示弱

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率領的經濟代表團於5月3日至4日訪問中國,就美中貿易問題進行談判。中方近日不斷推出開放汽車和金融領域,調整匯率政策等舉措,不斷向美方示好。多家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提醒川普(特朗普)政府警惕北京放送的“大禮包”可能是坑,同時建議,如若北京再次使用拖延術、承諾與執行脫節,美國還有其它選項可用。

北京承諾取消外國汽車製造商與中國企業的“強制合資”要求。對電動汽車的限制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執行。

對外商來說,“強制合資”相當於跟一個沒有實際市場價值與貢獻的合作夥伴強制分享利潤。“放鬆汽車管制”看上去是北京身段放軟,給美國送上的“大禮包”。

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上海諮詢公司Automobility創辦人魯索(Bill Russo)表示:北京放鬆汽車管制,其真正的目的是想讓它自己成為全球電動交通競賽的贏家。

“電動汽車是中國要發展的目標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工業計劃中特別支持的行業之一,”4月29日,彭博社文章說,“中國想要控制電動汽車的生產,本次釋放的‘改革’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步驟。”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稱,北京能確保通過“明”的投資指南、“暗”的監管將其掌控在手中。

對於中共推出的開放金融領域的舉措,外界也有懷疑態度。

2017年,北京宣布將放寬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和其它金融機構境外投資者的所有許可權制。看上去這些措施對希望加強中國業務的外國金融公司來說是好消息。

除了所有許可權制,海外金融公司還面臨其它“潛規則”。如拖延發放許可證、侵入式監控、“櫥窗式指導”、歧視性做法等。

但彭博社文章說,中國的金融業已陷入壞賬以及不良操作,所以北京政府樂於從國際投資者那裡獲得新鮮資本。

歐亞集團分析師表示,中美貿易談判可能“只是北京拖延的一種方式,是過去美國政府掉進去的同一個圈套”。

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報告指:北京從獲得新鮮資本、專業知識兩方面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如果限制外資的門檻堆積在一起,外國公司能獲得的好處就會少很多。

除了開放金融和汽車行業外,中方還在匯率政策上做出調整。

截至5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已經連跌七日,收盤創逾兩個月新低,人民幣中間價則跌277基點至逾三個月新低。

不過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日元、歐元等)仍然強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已經升破97關口,據官方公布的周度數據顯示為2016年中以來首次。

這意味著中國方面故意為之,匯率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之一,中國央行在刻意壓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尤其是在官方CFETS指數已經升破97關口之際,設定偏弱的人民幣中間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的升值。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謝田教授表示,實際上還是沒有真正開放金融市場,沒有允許外國金融公司可以獨資在中國運行。還有一個問題,中共強行在合資企業、外資企業中建立黨支部,即使外企名義上可以控股了,能不能按它的意願做事,這還是一個問號。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此前撰文表示,自由與開放的市場,對於中共這種政治體制來說是難上加難的,只要體制不變,中共現行體制下,任何所謂的經濟改革都難有實質成效,除非拋棄原有的中共體制,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才是上策。中共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是災難,給全球貿易體系帶來的是威脅。

其它選項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周二(5月1日)撰文說,本次中美貿易談判可能不會取得重大突破,但至少可以將北京的不正當做法擺在桌面上。

他認為,如果中國拒絕讓步,美國應加快在世貿組織的起訴行動。相比互征關稅,他強調投資和資本市場互惠可能是更好的選項。“如果北京仍反對開放式改革,美國應逐步關閉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和經營。如進一步升級,美國可以把中國公司排除在美國資本市場之外,包括證券交易所上市,和使用美國承銷商進行資本募集。”

阿波羅網文學承綜合報道

來源:阿波羅網文學承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