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人權問題發酵 中歐協議前途未卜

  • 未分類

  中國和歐盟均稱讚不久前達成的投資協議是一個突破,但雙邊未來關係的發展仍不明朗。該協議除了引發對重建跨大西洋聯盟的擔憂外,還面臨縱容中國人權侵犯行為的批評。中歐雙方經過多年談判在去年12月於原則上達成一致。但鑑於中國對人權的持續侵犯,外界對該協議的疑慮此後愈加強烈。一些歐洲觀察家批評歐盟在拜登就職前匆忙與中國達成協議。

人權問題發酵 中歐協議前途未卜

  「如果『原則上』達成一致,真正的討論就開始了,在歐盟內部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智庫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舍(Sophie Boisseau Du Rocher)告訴美國之音。「而現在對中國在民主、價值觀和原則方面的風險也有了相似的認知。」

  歐洲議會議員的意見很重要,因為這項由德國和法國領導人牽頭的協議需要得到歐洲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而越來越多的歐洲議會成員對中國的人權侵犯表示擔憂。

  歐洲議會上周在一項決議中譴責中國對香港活動人士的鎮壓,呼籲對相關中國和香港官員進行制裁,並稱在投票表決該投資協議時會考慮到中國的人權狀況。

  決議寫道:「歐盟急於達成這一協議,卻不對正發生在香港、新疆和西藏的嚴重侵犯人權行為採取具體行動,有可能損害其作為全球人權捍衛者的信譽。」

  輸出價值觀?

  歐洲和中國的這項投資協議的條款有待進一步磋商,但據歐盟的說法,該協議促成了「基於價值觀的投資關係」,特別是要求北京提高對勞工和環境的保護標準,幫助中國在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中紮根。

  對支持這份協議的人而言,這是歐洲在履行其作為全球主要力量的角色,通過經濟規模輸出和捍衛其價值觀。

  然而華盛頓並不是這樣看待這份協議。儘管拜登政府在上任前再三放話暗示歐洲按兵不動,但布魯塞爾還是推進了這份協議。川普政府過去四年對歐洲的抨擊和與中國的強烈對抗似乎已經讓歐洲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中國難題。

  捷克帕拉斯基大學中歐亞洲研究所所長圖爾恰尼(Richard Turcsanyi)認為,與美國相比,歐盟仍然認為對抗不是促使變革的最有效方式。

  他說:「歐洲對中國的人權狀況,特別是新疆的人權狀況非常關注,但歐盟在行動上可能會比較謹慎。這並不意味著歐盟把中國當做 『朋友』,只是意味著歐盟的做法更加複雜–正如官方的說法,它同時稱中國為 『夥伴、競爭者和對手』。」

  反對者認為,這份協議損害了歐盟在人權方面的信譽,並讓歐洲和美國在如何處理中國問題上的分歧公開化。美國國務院在川普政府任期結束的前一天發表聲明稱中國在新疆犯有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但歐盟並未立即跟隨這種做法。

  這一批評還呼應了拜登政府內部所持的觀點,即德國總理默克爾為確保與中國達成協議、維護歐洲在中國問題上的自主權是一個地緣政治的失誤。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的分析發現,這份投資協議提供的額外市場准入極少,而且目前 「幾乎沒有任何手段」來監督中國遵守關於消除強迫勞動的保證。

  報告作者弗戈登(Francois Godement)表示:「鑑於中國以往的表現,不可能依靠善意來履行承諾,認為在關鍵問題上雙方自上而下的政治程序可以替代法律仲裁是不明智的。

  弗戈登指出,歐盟選擇單打獨鬥高估了自身戰略自主的潛力,冒著損害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的風險。

  反對陣線壯大

  鑑於這份中歐投資協議被寄予的政治意義甚至可能超過經濟意義,外界隨後更加密切的觀察中國在人權方面的一舉一動。

  但這份協議的早期回報並不高。在雙方宣布達成協議後的幾天,中國對香港的民主抗議者展開了新一輪的鎮壓,這引發了歐洲各界對該協議更強烈的質疑。

  歐洲議會議員、前波蘭外交部長福蒂加(Anna Fotyga)上周在專欄文章中寫道:「這一決定向世界發出的信息是明確的-在人權上的行動不會產生後果,為了投資和貿易,違規行為將被忽略並予以獎勵。」

  據德國《明鏡周刊》周一報導,過去幾天,反對該協議的廣泛陣線已經形成。全球超過100名中國問題專家、研究人員和人權活動家公開呼籲,歐盟應該暫停與中國的投資協定。

  他們在向歐盟的公開信中寫道;「儘管有證據表明種族清洗、強制勞動和其他嚴重侵犯人權,歐洲機構的領導仍選擇簽署協議。

  協議沒有要求中國政府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承諾,以確保結束反人類罪或奴役。」

  圖爾恰尼表示,公眾的強烈反對很可能會左右歐洲各成員國的外交決定。

  他說:「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既涉及人權問題,也涉及中國的一些外交政策行動,使得歐洲議會或一些成員國更可能決定否決該協議。」

  分析認為,歐洲各國審核協議的時間還給予了拜登政府重新修補跨大西洋聯盟的機會。

  拜登在上任後的第一個周末與歐洲盟國領導人通話,表達了美國與這些盟友就一系列共同關切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展開密切合作的願望,其中如何應對中國是其中的首要優先事項。

  義大利博科尼大學經濟學教授、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研究員托蒙第(Carlo Altomonte)表示,中歐投資協議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拜登政府未來幾個月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美國新一屆政府是否願意與歐盟合作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使中國願意在他們一直迴避的勞工標準、產權轉讓、國有企業等問題上舉行談判?」托蒙第說。「如果他們(美國)繼續採取『對抗性』的方式,那麼我認為這並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