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揚州誌願者疫情親曆:套上防護服的孩子、未知目的地的轉移隔離

8月20日,揚州市舉行了第22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此時距離1號病例確診已過去21天,截至前一日,揚州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66例,全市共有高風險地區10個,中風險地區26個,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確診患者的救治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揚州因疫情實行封控管理和封閉管理的社區中,活躍著一群帶著紅色棒球帽、穿著紅色馬甲的誌願者,他們冒著隨時有可能被感染的風險,為所在社區提供誌願者服務。有人不幸被確診,有人成為了密接者或次密接者。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連線采訪了親曆揚州這場疫情的8位誌願者,從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揚州的疫情防控。

密接者和次密誌願者:未知目的地的轉移隔離

由於揚州一市資源有限,不少有過密接史或次密接史的市民被安排前往臨近的兄弟城市進行集中隔離。誌願者笑笑、亞嬌、唐先生不幸成為這批市民之一。

據笑笑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講述,她和家人是在8月17日夜裏被送往南通啟東市的一家賓館隔離的,而在這之前她一直在社區服務,直到接到流調名單被確認為次密接者,與新來的誌願者匆匆進行工作交接。

笑笑所在的誌願者團隊中有人與418號病例有密接史,而笑笑曾近距離與密接者一起吃飯。但笑笑與其他17位誌願者作為次密接者被通知隔離,已經是一周之後。

笑笑回憶,17日下午她被通知要求隔離,“但是當時沒有通知是居家隔離還是送走集中隔離,一直到晚上8點多,流調名單上的人被通知全部集中隔離,10時發車。”笑笑說,“一點準備都沒有,就連洗個澡換身衣服的時間都沒有。”

他們上了一輛不知道要開往哪裏的大巴,“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去哪裏隔離,有人說可能是去鹽城,也有人說是去南通,問車上的工作人員也都沒有人告訴我們。”笑笑說,“車子上了高速,一路上不允許交談,直到看到啟東的路牌,才知道我們是要到啟東隔離。”

抵達啟東時已是淩晨3時30分,隔離的酒店是近啟東市客運站的一家酒店,“環境還不錯,但沒有為隔離人員配齊清潔用品和消毒用品。”笑笑說,“畢竟特殊時期,出一些狀況還是可以理解的”。

幸運的是,笑笑多次核酸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

誌願者亞嬌同樣被轉移集中隔離,但她所在的隔離酒店條件要好得多。

亞嬌原本住在揚州市廣陵區的運河人家小區,她被隔離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被揚州當地人調侃為“第二大毒王”的38號病例。據亞嬌講述,38號病例是一名公職人員,從行動軌跡上來看,他被感染或與在萊東苑棋牌室打牌的經曆有關。在已有感染症狀的情況下,這位公職人員作為誌願者參與了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最終導致灣頭鎮整個聯合村連夜撤離。

其後,160號病例因與這位公職人員有過密接遭到感染確診。而亞嬌所在小區內有一居民與160號病例是同事關係,也不幸遭到感染。直至亞嬌被隔離時,小區內已經有3位確診患者。所幸亞嬌沒有直接與確診者有過密切接觸,近幾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f523e9f26436qPWQXbJg

轉移集中隔離途中 受訪者供圖

在亞嬌的日記中清晰記錄了她在這次疫情風暴中的點點滴滴。8月10日下午,亞嬌和家人接到通知被送往異地隔離,但是何時出發、去往何地均沒有人告知。一家人收拾了一下午行李,晚上22時,誌願者送來防護服,準備出發。亞嬌叫醒已經熟睡的孩子,將一套極不合身的防護服套在孩子身上。穿戴整齊,零點過後等車出發。

臨上車前,亞嬌拍下了穿著防護服的孩子的背影,不免有些心酸。

亞嬌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回憶,同時發車的有十幾輛大巴,所有的車輛在高速口集結,淩晨1點多駛入高速。一路上由警車閃著警燈護送,沒有人知道要去哪裏,放心不下的亞嬌一直盯著手機上的地圖,直到淩晨3點30分左右,車隊駛至鹽城西,換由當地蘇J牌照的警車接管護送任務,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鹽城。

鹽城市隔離酒店為隔離者準備的物品 受訪者供圖

清晨5時20分,亞嬌一家抵達鹽城市阜寧縣的一家酒店,這裏就是集中隔離所在地。酒店連夜為隔離者們準備了各種生活物資,有清潔消毒用品、小零食、書籍以及鹽城市人民政府寫給揚州隔離者的一封歡迎信。

隔離期間,酒店每天為他們準備的餐食都是四菜一湯、葷素搭配,還有水果和牛奶。在日記中,亞嬌寫道“從最初的忐忑恐慌到現在的驚喜感動”。

唐先生被轉移隔離之前已經是居家隔離狀態,他住在揚州杉灣小區,居家期間一直作為“空中誌願者”為社區服務,8月17日被送往鹽城大豐區進行異地隔離。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611ca570p00qy6oip005fc000t500nfm

唐先生寫給鹽城人民的感謝信 受訪者提供

與笑笑、亞嬌的經曆幾乎無差,唐先生也是“蒙在鼓裏”被送往鹽城大豐區的。在隔離酒店住了幾天後,唐先生對這裏的隔離境況很滿意。唐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一個人住一間雙人房,酒店每天準時為他們準備好一日三餐,放在房間門外,隔離者自行取用。醫護人員隔天為隔離者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直至與8月18日,唐先生所在的酒店尚未發現有陽性報告。

社區管理漏洞:出了問題,根本不知道找誰

8月18日,誌願者小丹在淩晨發布了一條朋友圈“又是一個不眠夜,願早日見到光明”。

她所在小區是高風險區,小區有居民2000多戶。小丹從8月初就頂著風險做誌願者,最初在線下工作,後來因為所在的誌願者團隊中有人出現密接和次密接史,之前所有的誌願者被作為密接者或次密接者隔離,其中28人被送走集中隔離,小丹也被作為次密接者居家隔離,開始轉為線上“空中誌願者”開展工作,負責所在小區的生活物資的統計登記工作。

小區內的線下社區誌願工作交則由來自人社區、城管局的機關誌願者接手。

在揚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的第44號通告中,多個區域內機關企事業黨員幹部、教師、國企工作人員等,要求就地轉化為誌願者,向社區報到,統一服從社區調配,協助做好居(村)民基本生活物資的保障工作。

但新接手的機關誌願者對小區的情況不熟悉,工作不免狀況頻出。

據小丹講述,有一次她自己墊款為所在樓棟居民集體訂購了蔬菜,但直至晚上8時,訂單仍未送到。由於樓棟居民食物告急,當天已沒有備用蔬菜,焦急的小丹迫不得已,穿好防護服前往社區尋找,卻被機關誌願者告知統計表中根本沒有他們的訂單。

小丹說,“機關誌願者在配送工作中沒有負責人,一旦出了問題,你去找他時滿眼抓瞎,根本不知道找誰。”在一次統一派發清肺中藥的工作中,居民們一直等到夜裏才發現再次被不熟悉小區環境的機關誌願者“放了鴿子”,小丹又是穿上防護服找到藥品派發的車輛,才解決了問題。

隨著工作的推進,小丹稱,機關誌願者的工作也在慢慢步入軌道,物資派送、核酸檢測等工作漸漸正常,但是工作中一旦遇到新的情況就不免再次“抓瞎”。

在小丹發朋友圈的前一天夜裏,他們輾轉聯係到一家麵粉供應商,願意為小區派送麵粉。消息發布到群裏後,居民紛紛下單訂購,小丹和其他誌願者們忙了一夜統計這些訂購信息。過去半個月來,這種連夜忙活的情況小丹已習以為常,之前揚州市政府向居民提供過一批廉價肉,或是社區溝通不及時,指令傳遞到誌願者這裏時已經是夜裏22時,訂單信息要求次日一早提交,小丹和一眾誌願者不得不忙碌了一夜。

小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疫情爆發初期,社區網格化管理不到位,她和很多居民都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7月30日,我一早起來出去上班的時候才發現小區被封閉了”。在做誌願者期間,小丹發現住在對門的一位92歲的老人由於小區封閉,女兒又住在小區北區無法前來照顧,老人一直隻能喝稀飯度日。

小丹曾多次向社區反映老人的生活困難問題,但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無奈之下,小丹一邊忙誌願者的工作,一邊開始照顧這位老人,時不時給老人送食物過去,扶老人去做核酸檢測。一直到最近,社區終於著手解決老人的困難,開始有線下誌願者為老人上門送盒飯等餐食。

大規模核酸檢測:持續至淩晨兩點,次日清晨又繼續

感染風險大,工作強度和壓力大,這是疫情中誌願者們所麵臨的現實。自告奮勇者,令人充滿敬意。

誌願者張燦鬆是揚州獅子樓酒店的總廚,疫情爆發後酒店接到通知閉店停業,他所在的小區隨後也實行了封控管理,於是帶著大學放暑假的兒子一起應征加入小區誌願者的隊伍。

張燦鬆的主要工作是協助醫護人員對小區全體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張燦鬆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講述,他所在的小區有4000多位居民,全員核酸檢測一次需要8小時左右。通常是在進行核酸檢測的前一天,小區誌願者會在微信群內收到通知,當天就要進行一些布置工作。次日,核酸檢測工作開始之前,誌願者要提前於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分工布置好現場所需的桌椅、遮陽傘、電風扇、排隊區間隔標誌等設施,現場秩序的維護、小區內路口的執勤、居民的通知和引導工作也是由不同組的誌願者來負責完成。

在持續至今的“封城”中,揚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連續密集發布關於大規模核酸檢測的通告。8月19日的核酸篩查共采樣、檢測95.64萬人,而這一數字在疫情爆發初期為170萬人,就在此前的8月17日一天,也有147.7萬人接受核酸檢測。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20286c90p00qy6oiq00tyc000u00140m

8月14日,張燦鬆在核酸檢測現場維護秩序 受訪者供圖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af1bb615p00qy6oip00ggc000u0018gm

核算檢測結束,張燦鬆雙手被汗水浸白 受訪者供圖

核酸檢測這份差事並不輕鬆。8月14日清晨不到6時,誌願者就冒著小雨開始布置當天的工作,當天的核酸檢測曆經8個小時。工作剛剛結束,張燦鬆發給記者一張照片,照片裏張燦鬆的雙手剛剛從防護手套裏抽出來,長時間的汗水浸泡,原本用來烹飪美味佳肴的手早已發白。

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工作常常會持續到深夜,有時候淩晨一兩點鍾才能結束,醫護人員和誌願者們退場時都身心疲憊,但次日清晨依然還有核酸檢測的任務。

誌願者小董在此次疫情中也多次協助醫護人員對其所在杭集鎮上的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小董應征誌願者時征求過父親老董的同意,考慮到“他已經成年了,該去鍛煉鍛煉……總要有人去幹誌願者這個事”。

老董自疫情爆發至今一直滯留在被列為高風險地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而無法回家,家裏隻有小董和12歲的弟弟,由七十多歲的爺爺照顧。

老董是一家裝修企業的管理者,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疫情爆發時,他正在開發區處理一項裝修項目,交通管製前正打算經高速路回家,在高速出口被勸返,不得已返回開發區雙橋街道的出租屋。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5b65cab9p00qy6oip00cvc0011100p0m

社區出入通行證 受訪者張燦鬆供圖

8月15日,老董告訴記者,他居住的小區尚未發現確診病例,小區處於封控管理狀態,但周邊多個小區都有人確診。小區當前可以每隔三天憑借通行證外出一次,物資供應充足,正常生活問題不大。

誌願者的雙重壓力:有孩子承受不住委屈暗自哭泣

隨著揚州疫情加劇,風險區的劃分和風險等級一直都在變化,一些小區的生活、防疫物資流通問題凸顯。

8月13日,揚州市對部分區域疫情風險等級進行了調整,誌願者趙依所在的小區被劃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就意味著小區居民不能走出小區。在這之前,小區居民是可以通過“出入通行證”每天派一位家庭成員外出采購生活物資,後來這個頻率被調整為每三天一次。

趙依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7月底開始,揚州市居民就被要求“禁足”,“除了醫療、電力等特殊行業工作者,其他居民都被要求在家辦公”。得益於丈夫是電力係統的工作人員,趙依家的物資采購一直沒有太大問題。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429a23c4p00qy6oiq00o5c000u00140m

8月19日,誌願者正在配送生活物資。受訪者供圖

誌願者笑笑所在的小區也是高風險區,距離1號病例所在的念泗新村不到3公裏,小區內有密接或次密接居民的樓棟均被禁止走出房門。小區誌願者們組建了各種用於購買生活物資的互助微信群,群裏可以下訂單線上購買蔬菜、肉類、水果等物資。次日,物資送到小區後,由穿戴好防護服的誌願者們將物資送到各戶門口,而高危樓棟住戶需要用繩子吊籃下去,誌願者將物資放進籃子內,住戶再吊上去。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df861befp00qy6oiq00ihc000u00140m

誌願者在處理藥品訂單 受訪者供圖

被送往啟東集中隔離前,笑笑負責解決所在小區的藥品類物資需求。她會先將微信群裏收集到的住戶醫藥需求信息統計成表格,發送給各家藥房,藥品價款需要先行墊付,藥品采購回來分發給各戶,再進行價款交割。

笑笑說,她的工作“還算輕鬆”,但也曾因一些老年居民不會使用微信,溝通遭遇難題,還遭遇過有居民因藥品品牌而引起爭議。所幸在笑笑的努力下,這些問題都得到妥善的解決。

但對於大多數沒有從事過物資流轉行業的誌願者們來說,登記、統計居民需求,再進行采購、發放等工作並不輕鬆,再加上社區在分發工作的環節中存在信息傳遞滯後問題,誌願者壓力頗大。

而長時間持續作戰,也讓誌願者們疲憊不堪。

一小區誌願者負責人劉茜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誌願者的招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早期誌願者人手不足,工作規劃不合理,核酸檢測的時間也不固定,落實到每位誌願者身上的任務很重。現場誌願者須滿足完整接種兩針新冠疫苗、蘇康碼正常、身體健康等條件,負責協助醫護人員的誌願者還需要接受防護裝備的穿戴、防護設備的使用、區域消殺等專業培訓。這樣一來,符合條件的應征者就沒有那麽多了。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821%2Fd4ed6aa3p00qy6oip00avc000n0010um

8月14日,劉茜在群內向誌願者下達次日工作任務。來自微信截圖

後來,誌願者們經過討論改進了工作方法。據劉茜介紹,他們對全體誌願者進行了分組,留出一部分人用於機動輪換,輪換製實行起來就給現場的誌願者騰出一點時間休息。而對於一些蘇康碼異常的應征者,誌願者工作組則安排這些人作為“空中誌願者”,在微信群線上開展工作,分擔一些諸如實時通知居民參與核酸檢測的工作任務。

在8位受訪的誌願者中,從職業上看,有工人、企業高管、外企職員、自由職業者和學生;從年齡上看,有60後、80後、90後,還有00後。他們中的很多人表示,在實際工作中,每個誌願者都麵臨著來自感染風險和居民不理解的雙重壓力。

笑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她不敢告訴父母自己在做的事,怕他們擔心,朋友圈連妹妹都屏蔽了。這次被轉移至啟東集中隔離,家裏人甚至都不知道她在哪裏。

還有誌願者說,有人質疑,他們是獲得一定的利益才參加誌願者服務的;有的居民因誌願者在工作中有失誤而指責誌願者,甚至有人專門打電話責罵誌願者,接到電話的誌願者隻能一個勁道歉,有的孩子承受不住委屈暗自哭泣。

即使這樣,他們仍然不後悔,並為此自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趙依、笑笑、小丹為化名。)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揚州誌願者疫情親曆:套上防護服的孩子、未知目的地的轉移隔離

相关推荐: 受不了誘惑!鱷魚”太餓”爬出水缸 飼育員淡定笑了

美國加州一間爬蟲類動物園在8月初發生一起動物逃脫事件,一位女飼育員Juliette Brewer拿著雞肉要喂食鱷魚,不料鱷魚卻太餓等不及,直接衝出水缸! 飼育員Juliette是園長的女兒,閑暇之餘都會到動物園內幫忙兼任飼育員,8月2日時,她帶著一大箱雞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