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團被曝瘋狂獲取定位:5分鍾一次、24小時不間斷

  • 民生

隨著iPhone 13係列的發布,iOS
15也正式向全體iPhone用戶推送,其中全新的“記錄App活動”功能近期引發了不少關注。

前幾天,有網友稱自己在開啟了該功能之後,通過係統對App的隱私讀取行為的監控發現,微信在用戶未主動激活App的情況下,在後台數次讀取用戶相冊,每次讀取時間長達1分鍾。

針對此事,微信方麵回應稱:iOS係統為App開發者提供相冊更新通知標準能力,相冊發生內容更新時會通知到App,提醒App可以提前做準備,App的該準備行為會被記錄成讀取係統相冊。

據悉,微信使用了該功能後,會使用戶發送圖片體驗更快速流暢。但微信也表示,最新版本中將取消對該係統能力的使用,優化快速發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微信獲取用戶數據的事情剛剛過去,美團也被曝瘋狂讀取用戶數據、

10月10日一大早,有數碼博主@軒寧軒sir在社交平台爆料稱,“太恐怖了,美團App連續24小時定位我,每5分鍾一次,這是要幹什麽?”

從該博主上傳的錄屏視頻能看到,後台的記錄顯示,美團App以5分鍾為間隔,從淩晨到深夜持續索取定位信息。

而且從時間上來看,這個時間段中,用戶顯然不可能一直在開啟美團使用,也就是說大概率是在後台偷偷運行。

除了偷偷竊取用戶定位數據外,這種頻繁獲取隱私的行為也將極大的消耗係統內存、嚴重消耗電池續航,降低用戶使用體驗。

目前,美團方麵還未對此作出回應。

62f81dfa48114IHa7NQ0

?url=http%3A%2F%2Fcms bucket.ws.126.net%2F2021%2F1010%2Fafe149d1j00r0qt9y002uc000go00b3c

App未經用戶同意讀取信息、侵犯個人隱私,是老問題了。近些年,相關部門持續加大整治力度,但依然未徹底根治。

日前,有用戶貼出截圖稱“iOS版微信在後台反複讀取用戶相冊”。根據其描述,新版iOS
15的“隱私”功能有“記錄App活動”,可以存儲7天內App訪問位置或麥克風等數據。在用戶未主動激活應用的情況下,微信後台數次讀取相冊,每次時間長達40秒至1分鍾不等。QQ、淘寶等多款軟件也存在類似行為。

微信方麵回應稱,讀取相冊經過了用戶授權,是為便於用戶在微信聊天中可以快速發圖,讓體驗更快速流暢。讀取行為僅在手機本地完成,最新版本的微信中將取消這一功能。

盡管這些年,App偷偷讀取用戶信息甚至偷聽用戶錄音的現象一再被討論,但此次事件還是引發了大麵積的關注。一者,微信、QQ、淘寶等都屬於國民級應用,幾乎是每個人的日常使用工具,作為頭部App不僅沒有做好示範,反而搞“小動作”,與社會對於大平台的期許構成了不小的落差。

二者,在近兩年相關監管製度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依然有App鋌而走險,這進一步增加了惡劣觀感。今年3月發布的《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範圍規定》,對App收集個人信息的邊界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規定,即時通信類的App,可以收集必要的個人信息,隻有注冊用戶移動電話號碼和賬號、即時通信聯係人賬號列表。讀取用戶相冊,顯然構成越界。

微信的回應,將此行為解釋為“為了你好”,這種奇葩邏輯,與此前備受抨擊的用戶“願意以便捷換隱私”的論調形成了呼應,其實都是難以站住腳的。

App能夠收集哪些信息,是有明確邊界的。即便為了方便用戶,也應該置於邊界範圍內。更進一步言之,既然是為了用戶便利,起碼得事先征求用戶同意。

理論上說,用戶每次使用微信發送圖片,都是一個讀取相冊的過程,這是用戶明白且得到了其授權的。然而,在用戶未主動激活應用的情況下,App在後台讀取相冊,這就是種規避了用戶知情權的背地裏操作,超出了必要範疇,也難免讓人對其真實動機產生懷疑。

微信表態知錯就改,但仍要追問的是,這樣的錯誤為何隻能在曝光後再來糾正?另外,網友曝光的是iOS15係統中的現象,安卓係統中是否也存在同樣的情形?

對此,不僅需要各平台和App開發者自查自糾,相關部門也應適時介入,推進係統排查,對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處置,借此重申和捍衛個人信息保護立場與個人信息收集邊界。App違規讀取、收集個人信息的老毛病,不能再慣著了。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美團被曝瘋狂獲取定位:5分鍾一次、24小時不間斷

相关推荐: 窮夫妻想發財迷信黑魔法 活挖女兒右眼、強灌稚子鹽水致死

印尼貧窮夫妻為求財竟活挖6歲女兒右眼獻祭。(圖擷取自印尼《羅盤報》YouTube頻道) 〔記者陳成良/台北報導〕在印尼,因宗教信仰引發的虐殺或犯罪事件時有所聞,從自殘、食屍到盜屍修練,反映時至今日,巫術迷信仍深入印尼民間社會。日前印尼發生一起慘絕人寰的人倫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