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老頭老太共同居住“抱團養老”散夥後打官司

  • 民生

當下人口老齡化水平日益提高,” 養老問題 ”
是時下必然要探討的議題。其中,養老方式的選擇,不僅是諸多老年人的心頭要事,也是不少中青年人提上議程的暢想。

最近,上海嘉定法院公開了一起 ” 抱團養老合作破裂 ”
的案例,將抱團養老這一模式,再次引入到人們視線。抱團養老是什麽?是否值得嚐試?

” 抱團養老 “,增添晚年生活一抹 ” 溫情 “

最近,上海嘉定法院公開的一起案例登上了上海同城熱搜。

ab477f067f195a3ab26130964134780f

在報紙上看到 ” 合作養老 ” 的征詢啟示後,80 多歲的上海獨居老人周先生,與 80 歲的趙女士過起 ” 共同居住、合作養老
” 的同居生活,兩人 ” 既非夫妻,也非雇傭 “。然而,經數年共同生活實踐,這段關係最終以 ” 散夥 ” 收場。兩人還因為對理財款
20 萬元的權屬產生爭議走上訴訟維權之路。

據媒體報道,所謂 ” 抱團養老 “,是指一群老年人在平等自願的前提下互相照顧、彼此慰藉、共享資源的生活方式。這一概念其實起源於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丹麥,作為舶來品進入中國後,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甚至是年輕人。試想,誰不想在退休後,與閨蜜好友尋得一環境清幽處,遠離喧囂、相依相助,共度晚年?

此前,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節目就曾拍攝過 “5 個單身姐妹抱團買房養老 ”
的一期節目,一度登上熱搜。為何如此選擇?其中一位女士表示,”
兒女工作壓力已經夠大了,跟著他們也是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不一定有很多時間來陪你
“,五人最終在麗江定居。不少網友感慨,這就是她暢想的理想生活。

39b7d418733f784e54b2ec921f834f63

《夢想改造家》中 5 位阿姨暢談抱團養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保障措施的完善,人們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轉變。除了物質條件的滿足,精神世界的陪伴與豐富成為人們的追求。”
抱團養老 ” 等豐富多樣的養老模式之所以成為人們的 ” 心頭好 “,恰恰少不了這抹 ” 溫情 ” 元素。

然而看似理想,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

” 抱團 ” 養老遭遇 ” 抱不緊 “

基於 ” 抱團養老 ” 的諸多現實實踐,不少人發出了擔憂:即使 ” 合作 ”
前已約定得很完善,但畢竟生活在一起,難免發生間隙。記者梳理近幾年 ” 走向散場 ”
的多個案例,經濟糾紛、相處模式、生活習慣、物質條件等都成為他們走向散場的因素。

去年,93 歲的上海老人浦奶奶和她的老夥伴們把曾經 ” 眾籌 ” 買下、用作互助式養老院的小樓捐給了村委會。22
年前,老人們經過商議,以時髦的 ” 眾籌 ”
方式買下了位於上海市嘉定區外岡鎮葛隆村的一幢空置二層小樓,互助養老、同舟共濟。參與人數從原本的 20 幾人一度壯大到了 50
幾人。但近些年,有些老人離世,有些老人不得不住進醫療條件更好的護理院,並且,隨著 ” 家門口 ”
的為老服務逐步健全,老人已經有了更多去處。

” 抱團 ” 養老往往 ” 抱不緊 “,更有諸多潛藏的隱患。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社會學係主任李俊告訴記者,” 抱團養老 ” 這一養老模式在國外已有幾十年曆史,在我國實踐仍尚淺。”
我國主要以機構養老、家庭養老、社區養老三種養老模式為主。如今,上海在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老人既能夠在家中生活,也能享受社區的服務。”

李俊表示,以上三種養老模式是被納入既有法律框架中的,在法律層麵上有著穩定的基礎。例如,這些模式強調子女對老人的贍養義務,因子女不給老人養老費、或不經常探望而引發兩代糾紛的案例較為常見。此外,在機構養老模式中,老人和子女都需簽名以跟機構建立契約關係,明確機構保障老人在機構的人身安全,而在老人周末回家時,協議中也會明確機構免責等。


可以發現,在這些養老模式中,權利義務關係相對明晰。但‘抱團養老’則不然,此模式的建立有時缺乏契約關係,一旦出現經濟利益衝突、人身安全等問題時則容易引發糾紛。”

例如,老人們在一起生活雖然可以滿足深層次情感慰藉的需要,但實踐中,老人們往往選擇居住在風景優美但較為偏僻、醫療衛生服務不便的地方。如果一位老人發生意外摔倒了,因送醫不及時、貽誤救治時機,很有可能會因同伴是否救助及時在其他老人與當事家屬間埋下糾紛隱患。

上海也有 ” 抱團 ” 養老公證谘詢

上海市楊浦公證處副主任、中國公證協會公證文化建設和宣傳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煜告訴記者,他在公證服務工作中也接待過不少谘詢 ”
抱團養老 ” 事宜的市民。

” 來谘詢的市民多為六七十歲,谘詢事宜大體涉及 ” 抱團養老 ” 期間財產分配、日常開支費用承擔、家務、房產等具體細節的公證。”
其中還有一些 ” 抱團 ”
養老想互為指定對方做意定監護人、並想對立遺囑將遺產留給另一方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來谘詢相關問題的,往往多是已有 ” 抱團養老 ”
經曆,已經麵臨糾紛的、以及擔心將要麵臨糾紛的市民。

蔡煜還為記者講述了他辦理過的一起 ” 特殊 ” 的抱團養老公證。

兩位上海老人就 ” 合夥養老 ”
事宜,向公證處提交了一份已擬好的關於房屋居住、日常開支、理財、家務等方麵的協議書,打算進行公證。在溝通中,蔡煜逐漸了解到,” 抱團 ”
養老背後竟有隱情。原來,兩位老人各自喪偶,人至晚年,相識後萌發了結婚共同餘生的意願,但由於子女不同意、以及出於財產糾紛的顧慮,隻能無奈僅保持同居關係。為了解決兩位老人的麻煩,公證處為兩人辦理了一份婚前財產約定,包括房屋居住、退休工資管理、日常開銷承擔比例、各自財產歸屬等內容,並建議兩人訂立遺囑並進行公證,減少今後發生糾紛的機率,解決了兩位老人想結婚的後顧之憂。最終,兩位老人在領到有關公證書當日就至民政部門辦理了結婚登記。

” 選擇‘抱團’養老,一方麵是滿足老人精神陪伴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個照料,也降低了日常生活成本。”
蔡煜告訴記者,在物質條件得到滿足、人們精神需求更加多樣的如今,每個人的養老需求都是不同的,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情況下,人們都可以根據自己意願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

但他同時也認為,絕大多數 ” 抱團養老 ” 是一種 ” 鬆散型 ”
的養老模式。如果老人到達八九十歲高齡後,隨身體免疫力下降疾病增多,需要人照顧時,往往可能不得不退出或解散。


這類‘同居’式養老基本上處於自發‘散養’狀態,容易引發糾紛。如果能夠適時引入公證機製,可以大大減少此類糾紛發生的機率。但目前,因為《民法典》以及其他法律並未對‘同居’式養老作出具體規定。從公證角度來講,能否可以對這一類谘詢辦理公證、辦理什麽公證,申請公證時需要哪些條件等,在養老方式逐漸多樣化的如今,需要有關司法行政機關、公證協會進一步研究,進而形成規範操作指引。”
他表示,” 抱團養老 ” 雖引發人們的向往,但仍需盡快完善法律加以規範。

需明晰權責關係,也需外部力量介入

李俊認為,如果要選擇 ” 抱團養老 ” 的模式,需要在法律層麵上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首先,明晰 ” 同居 ”
老人間的權責關係,”
例如,老人們應在意識自治的情況下,簽署免責協議,明確一旦其中有人發生意外,同伴可盡力救治,但沒有義務承擔責任。其次,即便是在老人意思自治的情況下,如果老人有子女的話也需子女簽名,讓子女明確知道父母在嚐試一種有一定風險的養老模式,做好心理準備,以避免或減少今後可能產生的糾紛。

然而,明晰的法律關係隻是最後一道防線,作為一項老人們嚐試意願比較強的養老模式,” 抱團養老 ”
需要完善的社會服務體係支撐,使老人既能夠充分享受在一起的精神愉悅,又能免去日常生活就醫方麵的諸多煩惱。

值得借鑒的養老 ” 上海經驗 ” 來自於奉賢區的農村宅基睦鄰 ” 四堂間
“。讓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原居安老,同時也有更多的集體活動空間,滿足老人們不離鄉土、不離鄉鄰的養老情結。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互助式養老空間是由政府牽頭、社會讚助、村委負責的,滿足了老人們情感心靈需求,也提供了更多生活保障。

e94161ca454da4b86085ed4275b147f4

” 在‘四堂間’的養老模式中,社會服務嵌入到村居中,同時也有村委會的支撐和監管。” 李俊認為,不能放任 ” 抱團養老 “”
野蠻生長
“,此類模式也需要社會工作機構、醫療護理機構等提供服務,及時發現老人們麵臨的生活、健康等問題,向老齡委等有關部門匯報,將可能產生的隱患提前
” 消滅 “。

李俊認為 ” 抱團養老 ”
的模式有其現實需求。當今社會,兒女一輩由於工作壓力、分開居住等原因沒有辦法周到地照顧父母,有時也會因缺乏定期的探望而無法滿足父母的情感慰藉。”
但該模式仍需在法律層麵規避風險,在社會服務層麵加強支持,需進一步探索,將其納入我國養老服務體係中,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要。”
李俊表示。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老頭老太共同居住“抱團養老”散夥後打官司

相关推荐: 婚禮犯致命錯誤,現場60秒變火海…賓客驚逃

舉辦婚禮是許多人心中的人生大事,新郎新娘一起跳支舞也是經典的浪漫橋段,不過墨西哥一對新人在婚禮上跳舞時,竟然在前方舞台放起煙火,整個火花向天花板噴灑,直接點燃上方布置的布幔和花飾,整個餐廳瞬間陷入火海,現場賓客通通向外奔逃,驚險影片也在網絡上曝光。 根據《每日…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