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3個患兒家長加1個醫生湊錢抱團取暖 隻為救助更多孩子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

不同於很多人熟知的六一國際兒童節,世界兒童日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旨在喚起全世界進一步傾聽兒童呼聲,關心兒童權利,並尤其關注弱勢與困境兒童。在我國,約有2000萬罕見病患者。
關注由於罕見病問題導致身體、生活受影響的孩子及其家庭。致力於通過相關各方鏈接、協同,共同應對罕見病所帶來的挑戰,有利於使該群體享有平等、有尊嚴的生活。

11月初的一天,首都兒科研究所(簡稱兒研所)風濕免疫科,2病區主任李建國接診了一名來自安徽的13歲患兒。

麵部皮疹、胳膊皮膚潰瘍、全身鈣化嚴重,“身上不能碰,一碰就喊疼”。

這是幼年型皮肌炎比較重度症狀,需要住院係統治療,否則就有終身殘疾甚至生命危險。

一聽住院費和治療費,帶著孩子來看病的爸爸和奶奶差點兒哭出來。他們帶著患兒在四處治療了3年之久,家裏的錢都花沒了也沒啥效果,孩子還在不斷加重。聽別人介紹來到兒研所,“想著來看看,但家裏實在治不起了。”

想治病但實在沒錢,孩子一生可能就完了。

這種情況,從事兒童風濕免疫病專業的李建國不是第一次遇到。放在兩年前,她隻能發愁的睡不著覺。

但如今,她可以找三位患兒的家長商量一下,他們4人創辦的“萌芽公益”是否能幫這個家庭度過難關。

5萬元救命錢很快打到醫院,“錢雖然不多,但起碼能讓這個家,這個孩子看到希望。”李建國說。

你知道“幼年型皮肌炎”嗎?患兒早期會出現發燒、口腔潰瘍、走路愛摔跤等症狀,並因為易被父母忽視,導致錯過最佳治療階段。11.20世界兒童日,讓我們關注這種罕見病,一起為孩子發聲。

極易被耽誤的幼年型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是一種罕見的兒童風濕免疫病,主要表現皮疹和肌無力,嚴重的可以侵害全身各種髒器,甚至危及生命。

“這病很容易被耽誤。”李建國說,她接手的患兒很多都是在縣市醫院的皮膚科、骨科、神經科治療了很長時間,但越來越嚴重,實在沒辦法了,才到北京來看病,“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發燒、關節疼、口腔潰瘍、不願走路、走路愛摔跤,都可能是幼年型皮肌炎的早期症狀。

李建國說,兒童風濕免疫病比較罕見,加上全國兒童風濕免疫專業大夫比較少,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偏遠地區醫院確診的確存在難度。

2017年3月,不到兩歲的亞亞變得不愛吃飯,走路愛摔跤,臉蛋、嘴唇都是紅紅的,晚上睡覺翻身困難,早上穿衣服總會哭。亞亞媽媽以為是消化不好,紅紅的臉蛋是冬天太冷凍的,想著過了春天就會好了,並沒有引起重視。

直到亞亞連續發燒,呼吸困難,住進當地醫院呼吸科病房,“我以為她像以前一樣發燒咳嗽,住一周就會出院了。”亞亞的媽媽說。

但病情越來越重,全身都腫起來,眼睛睜不開,說不出話,翻不了身,醫院檢查單上12種待排除的病,這讓亞亞媽媽感到恐慌和無助。最終確診皮肌炎,亞亞媽媽回憶,當時聽到這個名稱,自己還莫名的輕鬆起來,心想孩子沒有得血液病就好,隻是有點炎症而已,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後來才知道,那個時候自己有多無知”。

整整3個月,亞亞的病沒有一點好轉的跡象,不能喝水、不能拿東西,“每天耷拉的腦袋趴在我的肩膀上哭鬧,我也哭了3個月”。

經病友介紹,亞亞媽媽帶著孩子找到兒研所李建國主任。

經過漫長係統治療,現在亞亞已經全部停藥了,也長高了,肌力恢複了,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了。

點擊萌芽公益救助計劃

,助力像亞亞一樣的罕見病患者

病友群裏成立的公益組織

家住四川瀘州古藺縣山區的小月月,4歲的她患上幼年型皮肌炎中罕見的抗NXP2抗體類型,已經嚴重到深夜腹部劇痛至虛脫,爸爸帶著她來到北京兒研所找到李建國主任。

李建國說,
抗NXP2抗體類型幼年型皮肌炎,如果一直不緩解,出現腹痛要注意胃腸道穿孔的可能性,非常危險,“死神隨時光顧”。此前有幾個抗NXP2抗體類型幼年型皮肌炎,他們合並消化道穿孔早期很難診斷,確診的時候都很晚了,死亡率很高。

除了病情,更讓李建國發愁的是小月月的家庭情況。父母靠著種地為生,月收入1千多塊錢,“根本不夠給孩子治病”。

1000
來自四川山區的4歲小女孩月月,患有幼年型皮肌炎中罕見的抗NXP2抗體類型,嚴重到腸道穿孔痛至虛脫。(照片已獲授權)

作為罕見病的幼年皮肌炎,輕者需要10萬左右的治療費用,重者需要幾十萬,“關鍵是很少能根治,需要幾年漫長的係統治療,有些藥需要兩周到1個月住一次院,一般家庭很難堅持。”

作為一名醫生,讓李建國最難受的是,眼看患兒就要好轉了,家裏沒錢了,治不起了,孩子病情就可能反複,作為醫生的她卻無能為力。

“進口藥6000多塊一盒藥,一個月就要一盒。”一位患兒家長說,孩子得病前他看過《我不是藥神》,當時還懷疑是不是真有這事兒。孩子患病後,他加入了病友群才發現,“真的有人買走私藥吃,甚至是吃別人剩下的藥。”

這位家長說,在群裏你才知道這個病對困難家庭意味著什麽,全家一月收入一兩千塊,每個月吃藥得要6000多塊(進口藥),國產藥也得3000多塊,“讓這個家怎麽活?”

李建國也在病友群,義務給患者家長做指導,“慢病管理心理建設很重要,但看著那些走投無路的家長,都不知道說什麽”。

2018年的一天,有位病友在群裏發了一條大病基金的消息,“要是幼年皮肌炎有基金該多好。”李建國在群裏回複,當時她並未多想。

“我想幫李主任完成這個心願。”同在病友群的奧莉媽媽記在了心上。

奧莉媽媽說,奧莉1歲半患上幼年皮肌炎,家裏好幾個學醫的都不知道這麽小的孩子也會得這個病。她帶著奧莉四處求醫,最後醫生直接跟她說孩子最多再活1個月。不願放棄的媽媽,最終找到兒研所風濕免疫科,“李主任能設身處地站在患者、家屬的角度考慮,不僅醫治了孩子,更是我們能堅持過來的精神支柱。”

奧莉媽媽開傳媒公司,她拿出20萬想跟跟李建國成個基金,幫助這些沒錢治療的皮肌炎幼兒。聽到這個消息,患兒果果的媽媽加入進來,患兒芒果的爸爸也加入進來。

大家湊了幾十萬,成立了“萌芽公益”,救助難治性重症幼年型皮肌炎患兒。

1000
“萌芽公益”的4位創始人,從左往右為芒果爸爸、果果媽媽、李建國醫生、奧莉媽媽。

白天忙工作晚上幹公益

剛開始大家根本不知道怎麽弄,想著成立個基金,一打聽要到國家部門審批,“我們這點兒錢根本不可能。”李建國回憶。

後來他們找到一家公益平台掛靠,學習了一些做公益的流程,便開始探索起來。

白天忙各自的工作,晚上忙“萌芽公益”,由於不在一個城市,經常是電話會議。

4人分工明確:李建國從醫生角度評估被救助患兒的情況;果果媽媽負責救助材料申報審核等;精通互聯網的芒果爸爸,負責運營官網、公眾號,更重要的是“翻牆”學習借鑒國外治療、救助皮肌炎患兒的知識;奧莉媽媽負責科普視頻的製作等;4個人同時還都是誌願者,負責2個病友群1000多人的“慢病管理”和“心理建設”。

芒果爸爸說,為了回答好群裏病友的提問,向李建國主任請教,再加上他上網自學,現在連李建國都叫他“呂大夫”了。

除了這些,4個人最大的任務就是募款,由於沒有經驗,這兩年網上募款還不到1萬塊錢,大部門來自開公司做企業的親戚朋友捐款,“基金”一度達到一百五六十萬元,都放在平台帳號。困難患兒審核通過後,平台會將錢打到醫院賬戶,專門用於這些患兒的救治。

“已經幫助了二三十個孩子。”李建國說,由於資金有限,盡量幫助更多的孩子,他們在花這些錢的時候都是小心謹慎,“錢少的時候,我們都是資助5000元到1萬;錢多點兒了,我們才敢資助5萬元。”

5萬元救了小月月的命。

經過兒研所風濕免疫團隊治療,小月月奇跡般漸漸康複了,露出了她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燦爛笑容。如今,在四川老家,小月月已經能跟父母下地幹農活了。看病借了許多債,生活依然艱辛,但一家人有了希望和奔頭,“多麽可愛,多麽俊秀的小姑娘。”4個創始人手機裏都存著小月月的多張照片,讓他們覺得充滿了力量。

1000
如今患兒小月月已經能跟父母下地幹農活了,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照片已獲授權)

問起做這件事的動力,“萌芽公益”的4個創始人沒有豪言壯語,但都用了“感同身受”這個詞。

醫生李建國,每天接觸到皮肌炎患兒,這樣的環境會時時刻刻提醒她,盡最大努力醫治更多的患兒。

三位患兒的家長說,因為自己經曆過那種“崩潰”的狀態,是李建國主任幫助了他們,現在是和李建國一起幫助更多的人。

為更多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

“萌芽公益”運營過程中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李建國認為,除了救助已有患兒,還應該加強幼年皮肌炎的科普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幼年皮肌炎,就會讓更多的患兒早發現、早確認、早治療。

經常“翻牆”學習的“呂大夫”想的更遠,他發現國外一些罕見病的基金會,會把更多的捐助支持科研。目前幼年型皮肌炎尚未找到明確的病因,除了對患兒的救助外,還應該加大對兒童風濕免疫專業人才的科研支持,爭取早日徹底攻克幼年型皮肌炎。

想做的事情越多,越發現4個人的力量有限。

“這兩年見到開公司的朋友就遊說人家。”芒果爸爸說,他們認識開公司做企業的朋友有限,也不能總讓同撥人捐款,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

今年11月,“萌芽公益”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合作,在騰訊公益平台發起“萌芽公益救助計劃”,涉及的病種除了幼年皮肌炎,還包括所有難治性重症兒童風濕免疫病,期待更多人關注這些罕見病。

作為一種罕見病,“有人得了這種病,從某種意義上是他們替我們得的,我們應該去感激他們,幫助他們。”李建國說。

科普兒童風濕免疫病

兒童風濕免疫病包括幼年皮肌炎、兒童係統性紅斑狼瘡、兒童血管炎,兒童免疫缺陷等,都是兒童罕見病,一旦確診都需要數年甚至終身治療,給患兒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同時,對於這種發病率低、危害性大的兒童風濕免疫疾病,公眾的知曉率非常低,甚至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都不熟悉這種病,在確診之前往往要走非常曲折的求醫之路。
1000
皮肌炎患兒的初步症狀(照片已獲授權)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3個患兒家長加1個醫生湊錢抱團取暖 隻為救助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