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牛根生徹底退出蒙牛,身家百億的他,曾被父母50元賣掉

11月30日,蒙牛發布公告稱,牛根生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已辭任非執行董事、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職務。

d052bb3f3230fAkCSbrz

這意味著,辭去董事長一職10餘年後,“乳業大王”牛根生又以辭任非執行董事的方式徹底退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蒙牛。

蒙牛不再有“牛”,接下來,“牛”將去何處呢?

1

牛根生的商場傳奇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1958年出生的他,由於家庭貧困,未滿月就被父母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別人。養父姓牛,職業是養牛,從此,牛根生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2%2F08a5e412j00r3hkhu0012d200dw00gjg00dw00gj

1978年,牛根生從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做起,後來又在伊利工作了十幾年,親手將伊利打造成“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伊利苦咖啡”冰淇淋風暴、“伊利雪糕進軍亞特蘭大奧運會”等都是在他經營期間的經典營銷案例。

在伊利做了16年的牛根生,因與公司出現嫌隙,1998年,他辭去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前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讀書。在此期間,牛根生一邊總結自己16年的經驗教訓,一邊在北大深造學習。

1999年,牛根生41歲,在呼和浩特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在“一無市場,二無工廠,三無奶源”的困境下,他與鄧九強、侯江斌等人創辦蒙牛。困境中,牛根生創造性地通過輸出人才、技術與管理優勢,以租賃、托管、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企業成長的第一步。

2001年,起步僅2年的蒙牛,借助“申奧“打響在全國市場的第一炮。

創辦僅3年,蒙牛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銷售額也從1999年的4365萬元(人民幣,下同)飆升至2002年的21億元。

牛根生擅長策劃事件營銷,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他們與央視協商建立了一個應對突發新聞事件的快速反應機製,以確保蒙牛廣告在第一時間贏得商機。

非典期間,蒙牛向衛生部及全國各地累計捐款捐物達1160萬元;

“神舟五號”順利返回之際,蒙牛看準機遇,以“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為口號,推出了“航天員專用奶”的廣告並在全國鋪開 。

當年,牛根生獲“中國企業新領袖”、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2%2Fe9c036ecj00r3hkhu000md200hs00c7g009z006u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中國香港主板上市,當天,股價上漲22.98%。蒙牛集團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乳製品企業。

此後,蒙牛緊追伊利,最終和後者一起成為國內兩大乳業巨頭。

不過,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蒙牛陷入巨大的資金危機。據蒙牛2008年財報,當年蒙牛虧損超9億元,超過前一年的全部利潤額。

2008年11月,牛根生公開“哭窮”,表示蒙牛遇到了嚴重的資金問題,可能因此被外資惡意收購。牛根生還被迫向校友柳傳誌、俞敏洪及馬雲等人求助,避免蒙牛落入外資企業之手。

2009年7月,中糧集團與厚樸投資共同組建一家新的公司,61億港幣收購蒙牛20%的股權,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當年如果不是中糧出手,蒙牛早岌岌可危了。牛根生選擇央企背景的企業來接手蒙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乳業專家表示。

2

危機散去後,2009年,牛根生以“計劃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工作”為由辭去蒙牛董事長職位,僅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

2011年,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同時委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為董事會新主席。牛根生保留非執行董事,並繼續參與本集團之策略規劃。彼時,公告稱,牛根生辭職後,會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實現數年來之夙願。

如今,牛根生又以辭任非執行董事的方式徹底退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蒙牛,並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2%2F827238baj00r3hkhv001id200j500ccg00j500cc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7月,蒙牛與中糧完成交易時,牛根生通過老牛基金會套現9.55億港元,稱要用作“投資慈善的本錢”。而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在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後,牛根生先後套現已超過120億港元。

憑借著這筆資金,牛根生開始轉型,從企業家變為慈善家。

2005年1月,牛根生就成立了“老牛基金會”,以此開展公益慈善事業,並表示將把自己不到10%的蒙牛股份全部捐給該基金會,其配偶及子女不得繼承。

此外,他還將自己名下的股票收益的51%捐給了老牛基金會。也因此,牛根生被稱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和“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2%2F81756593j00r3hkhv000td2009e00cog009e00co
牛根生在“全球四大捐贈巨頭”榜上有名,其他三位分別是: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老牛基金會累計開展了267個公益慈善項目,公益支出總額為15.65億元。

除了慈善工作,牛根生以投資人的角色,涉足了烘焙、零售、教育、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項目。天眼查App的工商信息顯示,目前牛根生仍然持股的企業,包括內蒙古馨牛畜牧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地球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贏鏈(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東翼今天商貿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涉及供應鏈服務、便利店、教育培訓等行業。

3

隨著牛根生徹底退出,中糧係在蒙牛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
從最新的蒙牛董事會成員來看,三名執行董事盧敏放(總裁)、王燕、張平全部來自中糧蒙牛係。

“在中糧完全掌控蒙牛後,未來蒙牛在國際化、產品的創新迭代,以及產業鏈的夯實方麵還會有更多的動作。”分析人士指出。

事實上,牛根生不是這兩年唯一徹底放權的企業家。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2%2F5ce8a45cj00r3hkhv000sd200dw00a2g00dw00a2
不久前,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辭去了董事會主席職務,交棒給周雲傑,完成了海爾集團領導班子的交接。張瑞敏接手海爾的37年,海爾集團從一個瀕臨倒閉、資不抵債的集體所有製小廠,發展成了今天的世界級生態型企業。俞敏洪稱張瑞敏“為中國企業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2%2F525927fcj00r3hkhw002bd200q900vdg00q900vd
今年,素有“香港地產教父”之稱的施永青發布內部文件,其中包含了內地區域多名高層人事任免,在中原地產工作超30年的中原集團大陸區總裁賴國強和陸成均宣布離任,中原地產(中國內地)主席黎明楷也宣布在今年年終退休,由施永青之子施俊嶸接任,二代接班再進一步。

或許,隨著牛根生、柳傳誌、王石、張瑞敏這一批企業家的退休,由普通企業經營者轉為成功甚至傑出企業家的時代也告一段落,中國商業生態將隨著80後、90後的接班開始發生新的變化。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牛根生徹底退出蒙牛,身家百億的他,曾被父母50元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