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只畫眼前風景 清初戴本孝繪《溪山訪友》

  • 民生

20191103095418331

清初以石濤為代表的四僧在山水畫方面都強調我用我法,展示自我魅力,其實這個藝術觀點是同時代的畫家戴本孝首先總結成文字的。戴本孝是安徽人,隱居鷹阿山中,他和石濤、弘仁都是好朋友,擅畫清俊瀟洒山水。戴本孝的文采極好,可以自己寫詩,他的畫作中常有自題詩句抒發高雅情懷。像戴本孝這樣的詩書畫三絕人才甘願隱居山林除了性格使然,更多的是由於他無法面對滿清的統治,採取了默默抵制的態度。從思想上看,他與四僧都有著相似的感受。

戴本孝最擅長畫山水,他的作品脫俗清新,筆墨秀潤,一看就是文人氣派。戴本孝在創作過程中喜歡用干筆,他畫的山看上去非常嶙峋險絕。戴本孝的創作態度很直接,他認為元代王蒙的作品充滿了筆墨趣味,這種風格的作品與北宋郭熙的風格截然不同,文人雅士如果要欣賞作品,更願意看王蒙的畫作。他把這段話直接題寫在畫面之上,敢於把元代的王蒙和宋代的郭熙放在一起對比,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郭熙總結的構圖三遠法幾乎涵蓋了所有山水畫的創作模式,並且戴本孝的言下之意,王蒙的作品比郭熙的作品更加高級。

20191103095419978

戴本孝有這種思想不足為怪,明末董其昌創立畫壇南北宗論之後,他的藝術觀點受到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迎合,在這個群體的努力下,文人畫風格成為主流。到了清初即便有四僧和四王的藝術對抗,究其根本也只是文人畫家內部關於審美的差異。四僧看見的山水是充滿野趣的,四王看見的山水是章法森嚴的,他們都在標榜自己才是文人畫的正宗。戴本孝的態度當然可以通過這幅《溪山訪友》來表現出來,他本質上排斥四王那種過分美化,帶有歌功頌德意圖的作品,他就是畫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樣才符合高逸的身份。

20191103095419758

《溪山訪友》是戴本孝晚年作品,畫的也是他自己的生活,山中的近景、中景、遠景處都有書齋,主人盤膝待客,好友持杖來訪。古人畫這種題材喜歡把時間背景安排到秋季,以便表達蕭瑟冷酷。戴本孝按照自己的想法畫成了其樂融融,主雅客自來,山幽水更清,戴本孝即便隱居山林也不會虧待自己,他要活得開心、活得洒脫才能對得起這山水仙境。其實這樣的心情並不矛盾,他選擇隱居是他的立場,他選擇快樂生活是他的態度,兩者不能混淆。正是由於他的想法與別人不同,即便是學習王蒙的技法畫出來也有他自己的味道。這也給很多畫家帶來創作靈感,到底如何學習古人,怎樣處理臨仿與創作的關係,戴本孝的觀點就是——師法自然,我用我法。

20191103095420886

欣賞戴本孝的作品,還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地域氣息,他筆下的山石呈現出幾何狀結構,這和蕭雲從、漸江的風格類似,這也正說明他的確在師法自然,他眼中的山水就是這個樣子,於是他才能畫出這個樣子,沒有抄襲前人的作品,也沒有借鑒名家的構圖,戴本孝就是戴本孝,潔身自好,熱愛生活。

來源:名家書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