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上海方艙醫院院長:很多患者不知道怎麽感染的

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忙的方式也跟以前不一樣。我已經離開家一個多月了,最早是上海龍華醫院出現院感爆發,市裏派我到龍華醫院協助疫情防控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後,華山醫院北院又開始作為隔離點,我在華山醫院北院工作了10天。接下來就是在華山醫院,我們開始牽頭在上海臨港保稅區建立方艙醫院。

臨港方艙醫院建築非常龐大,它由兩個大型倉庫改建,設計床位近1.4萬張。我們的方艙建設工人輪班24小時不停地幹,他們的工程進度從未停過,一直在熱火朝天地建設,方艙每天的變樣都讓人感覺不可思議。

那段時間上海疫情防控壓力很大,我很擔憂方艙醫院1.4萬人爆滿後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所以從3月30日開建到4月5日開艙,我每天都在方艙醫院察看。我認為在方艙醫院建設過程中有兩點需要形成統一:既要在預定時間內開艙,也要在開艙後給患者基本的生活保障,兩個都要爭分奪秒往前趕。
c867cc4b0c4406f3a98d0af8246def22
方艙裏治療不複雜,方艙裏主要是管理。

要給患者非常清晰的信息支撐,讓患者知道我們下一步要幹什麽,知道每天都會給他們做核酸檢測,出現了連續兩次核酸陰性他們就可以回家了。這樣患者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發現,臨港方艙跟兩年前的武漢方艙很不一樣。奧密克戎傳播非常快,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莫名其妙就得了;病毒走得也快,我們方艙病人的平均住院時間前幾天是五點幾天,現在是六點幾天,基本上平均七天病人就轉陰了。

有的病人來方艙之前,已經在家待了一段時間了,到我們這兒來之後的第一天就轉陰了,第二天又陰了,我們就很快讓他轉走。

我們提出了“三熱一淨”口號——熱水、熱飯、熱被窩和廁所幹淨。剛開艙那幾天特別冷,臨港在海邊,比市區冷3-4攝氏度,除了熱水、熱飯,我們還給每位病人準備了兩床被子。另外,我也有點“偏執”。我管理隊伍經常讓他們下去查廁所,看看有幾個廁所是幹淨的、幾個廁所是不幹淨的。

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

接下來,我們麵臨一個重要轉型:有2000張床位要升級成準重症床位。

因為我們普通方艙做得不錯,上級希望我們承擔更多的責任,要變成一個升級版的方艙。可能有很多病情相對較重的病人過來,我們呼吸機要上、除顫儀要上、所有的重症團隊都要上……